深蓝之下,梦幻、神秘又危险。
如果一直向海底下潜,
绚丽夺目的海洋会变得黑暗寂静。
中国海油有一群特殊的潜水员,
每年有200多天,
都在面对着黑暗海域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就是“蛙人”。
潜水员正在协助实施导管架安装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
第四十集
《深蓝之下》
听音频 更精彩
进军海洋,“蛙人”为“油”集结
去过深海的人类,
比上过太空的要少得多。
为什么?
因为湛蓝的海平面以下,
有着无尽的黑暗和危险。
玩过潜水的朋友们可能会说,
海面以下的世界很梦幻啊,
阳光穿透水面,
映照出斑斓的珊瑚和游动的热带鱼群,
多么有趣!
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个位置继续下潜,
梦幻的体验就会消失——
光线变暗,水温骤降,
周围的世界开始变得寂静而神秘,
让人感觉仿佛陷入深渊。
就在这片深海,
有一群特殊的潜水员,
每年有200多天,
都在面对着黑暗海域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为什么要潜水?
因为海底的油田,需要他们。
2008年,中国海油首次利用氦氧潜水技术完成惠州油田64米立管及卡子安装项目
你也许见过这样的场景:
一片空旷的土地上,
竖立着高大的井架、整齐的采油树,
还有粗壮的管道蜿蜒交织——
这就是陆地上的油田。
然而,我国的海域
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为了满足能源需求,
我们必须向海洋进军,
建设海洋油田。
这意味着要将陆地上
所有高速运转的精密设备,
转移到几百米深的海水中。
黑暗、寒冷、未知的海底环境,
使得这一任务变得非常艰巨。
于是,一支由潜水员组成的“蛙人”队伍
迅速集结。
海洋平台导管架安装作业进行中
精准冷静,守护国家能源安全
楚金勇是一个湖北汉子,
18岁成为海军特种兵的他,
第一次见到大海。
后来,他成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
“蛙人”团队中的一员。
这支“蛙人”团队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1972年,
彼时,我国正在开发渤海油田。
1972年,中国海油潜水队成立,在无技术积累和无装备的情况下,开启“白手起家”之路
1983年,中国海油潜水员首次独立承担水下检测业务,完成渤海油田8号平台检测
冬季的渤海湾寒冷刺骨,
海水温度常常在零度以下,
泥沙搅动,能见度几乎为零。
这些潜水员们在这种环境下
依然必须保持高度的精确。
比如,“蛙人”团队的于春涛,
就曾经潜入海面以下61米的位置,
在水下待了4个小时,
在湍急的暗流中沉稳地拧紧螺栓。
可别小看“海底拧螺栓”,
这个动作的精度要求在一毫米以内,
任何细微的偏差
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2019年9月,于春涛参与海管抢修作业
除了精准,
“蛙人”们的另一项技能,
是冷静。
2011年的一个冬天,
珠海横琴岛海域的一片平静,
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
一条海底天然气管道被船锚损坏,
天然气泄漏,
霎时间,海面上翻滚起巨大的气浪,
随之而来的火焰
将海面燃烧成一片火海。
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困境:
寒冷的海水、巨大的火焰、高温与湍流,
抢修船根本无法靠近。
此时已临近春节,
这条天然气管线
关系着珠海、中山、澳门
三个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气。
险情迫在眉睫,
楚金勇没有多想,临危请命,
潜入海平面下10米的地方抢修。
楚金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海洋人物,中央企业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海油蛙人”工作室领衔人
楚金勇回忆,
当时他在水中就像一个脆弱的气球,
随汹涌的浪潮起起伏伏,
气泡破裂产生的波浪瞬间
就可以把他推出好几米远,
根本无法接近泄漏点。
为了保证顺利下潜,
他只能脱掉脚蹼,
穿上一双更重的黄胶鞋,
让自己尽量摆脱浮力,
最后他只能将双脚深深插入淤泥
来稳住身体。
与汹涌的海水抗争了两个小时后,
险情终于化解。
楚金勇事后坦言,
自己非常清楚当时的处境,
也明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
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可是我心里总是有那股劲儿在。
遇到险情,逃避不是办法,
征服它才是自己的使命。”
这些年,
我国海底打下了一口又一口油井,
每一口井都有潜水员的参与,
他们在大家看不到的深蓝之下,
维护着海底设备,
守护着国家能源安全。
2021年,中国海油潜水队首次掌握渤海海域水下井口采油树安装潜水作业能力,完成锦州31-1气田开发项目
2022年,中国海油首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投用
技术突破,领航员与ROV成“黄金组合”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开发,
从近海逐步向深远海迈进,
光靠潜水员已经不足以应对
深海中的极端环境。
中国海油打过最深的一口井,
是在我国南海区域的陵水17-2气田,
这口井需要在海面以下1500米的海床
开始钻探。
海面以下1500米,
水压接近150个大气压,
这个压力可以理解为
上百头非洲大象踩在你的背上。
这么高的压力和危险的环境,
靠人根本无法下潜,
不过这个时候,
我们已经有水下机器人(ROV)
来进行潜水作业了。
ROV(水下机器人)在领航员的指挥下准备下水作业。2021年,“深海一号”能源站进行西区脐带缆安装,在连光都照不进去的深海,大到整装设备小到一枚螺栓安装,全部需要ROV完成。ROV总监带领团队创造单次下水219小时等多项水下施工纪录
ROV可以在极端的深水环境中
长时间作业,
能够独立完成包括深水钻井、
海底管道铺设、
复杂海况下的抢修等高难度作业。
韩超是我国第一代
也是全球最年轻的ROV领航员,
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
国际水下作业的多个技术难题。
岸上领航员+海底机器人的“黄金组合”,
见证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
从水下300米级到1500米级,
一步步迈向更深的海域。
从潜水员在冰冷的海水中冒险,
到ROV在“深海一号”中的精密操作,
这些人和事如同一条时间的长线,
串联起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每个人的努力都像一颗星,
照亮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深海航程。
正是这无数星光的汇聚,
推动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
向着更深、更远的未来前行。
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国家工业密码》持续更新中……
欢迎扫码订阅专辑
云听专辑喜马拉雅专辑
———— /END/ ————
撰稿丨张雨田 王典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