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中的人情味儿最打动年轻人

最近,《小巷人家》热播让年代剧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年代剧中展现的旧时街道、镌刻时代印记的物件、巷子里孩童嬉闹的欢声笑语,不仅充满生活气息,也饱含家长里短的浓厚情感,引发不少年轻观众的共鸣。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7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9%受访青年喜欢看年代剧,年代剧中展现的人情味儿和时代变迁中小人物的故事让受访青年深受触动。93.2%的受访青年期待出现更多打动人心、充满力量的年代剧。

93.2%受访青年期待更多打动人心充满力量的年代剧-风君娱乐新闻

73.9%受访青年喜欢看年代剧

安徽95后陈雪最近被《小巷人家》这部年代剧“圈粉”,追剧成了她下班后的消遣方式。“一开始是被剧中的场景、配色所吸引,看了几集后,剧情徐徐展开,越来越吸引人,尤其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交往互动很打动我,充满温情。”

“年代剧是我比较喜欢看的国产剧类型,像前些年的《金婚》《父母爱情》,到近几年的《山海情》《乔家的儿女》,都曾在我的观剧清单上。”苏州的90后刘奇觉得,许多年代剧的时间跨度都比较长,讲述的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故事,可以从人物的生活变化中看到历史的变迁,从个人的成长中见证国家的发展,从而对过去的时代更加了解。

调查显示,73.9%的受访青年喜欢看年代剧。

近几年热播的年代剧,哪些让大家感触最深?调查显示,《繁花》(44.0%)、《父辈的荣耀》(39.5%)、《人世间》(36.8%)、《漫长的季节》(36.4%)排在前列,其他还有:《南来北往》(31.6%)、《风吹半夏》(29.7%)、《乔家的儿女》(28.2%)、《小巷人家》(27.2%)、《大江大河》(23.7%)、《山海情》(19.8%)等。

现居北京的95后杨玉珊对《繁花》这部剧印象深刻,灯火通明、霓虹璀璨的黄河路,加上独具韵味的上海话,让从小到大生活在北方的她深深地被剧中上海的人文风情所吸引,也让她对上海这座城市更感兴趣了。杨玉珊认为,年代剧不只是讲述某个年代的历史,更是展现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窗口。

年代剧为何能打动现在的年轻人

陈雪觉得,最近几年的年代剧很注重对人物关系的挖掘,用情感力量打动观众。比如《小巷人家》中闫妮饰演的黄玲和蒋欣饰演的宋莹,两个人性格不同,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种真挚的友谊很打动人。“另外,李光洁饰演的林工和宋莹的夫妻关系也让人很羡慕,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把小家生活经营好的劲头很有感染力。”

“虽然年代剧中的时代背景离现在比较远,但仍能让人在其中找到共鸣。比如站在人生节点上的选择、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在面临的、经历的事情,具有共通性。”刘奇觉得,年代剧之所以打动人,在于其展现的普通人视角,他们的经历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却能坚持本心,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精神是每个时代共通的,让人感同身受。

年代剧为何能打动现在的年轻人?调查显示,63.4%的受访青年觉得那个物质还不富裕的年代很温暖,家庭邻里同事上下级的关系充满人情味儿,59.0%的受访青年认为过去几十年的时代变迁太大了,即便是小人物的故事也引人入胜,55.5%的受访青年觉得是普通人努力把日子过好的那个劲儿真实感人,35.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现实主义题材让编导演都接地气,32.4%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年轻人开始怀旧了,想起小时候或(祖)父母辈的人生特别亲切。

“年代剧对当前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年代剧的平民性关怀与年轻化表达方式,契合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分析,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视剧的英雄叙事,近年热播年代剧中的主角身份及其叙事立场,比如《人世间》中的周秉坤、《小巷人家》中的黄玲,都是普通人,剧集的叙事也主要立足于普通个体的遭际与抉择,这与“草根精神”的互联网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另外,这些热播年代剧善于精准捕捉特定历史年代下那些通向当下的时代精神并进行集中表达,实现源自特定时代却能跨越时代的共通议题、价值与情感。比如《小巷人家》中关于女性自主的议题、《繁花》中昂扬的时代精神与意气风发的生命精神、《人世间》中温馨感人的家庭情感等。正因如此,年轻一代观众很容易在剧中找到各自命运的影子,满足情感的需求。

年代剧要注重年代感与当代感的融合

“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刘奇觉得,年代剧的优势在于对普通人的刻画,在于对情感的深入挖掘,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比如很多年代剧中的角色并不是完美的,各有各的缺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角色身上有了“人味儿”,让观众能产生代入感,跟随着剧中的人物一起成长,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共同见证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从中获得力量。

调查显示,93.2%的受访青年期待出现更多打动人心、充满力量的年代剧。

“推动年代剧更好地发展,首先需要进行题材的创新。”郑焕钊认为,在新中国发展的75年历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也包含不同社会阶层、职业、地域、家庭的立体、壮阔而丰富的命运,这为年代剧提供了丰硕的创作源泉。其次要进行社会议题的引导。比如《人世间》这部剧,从“周秉昆过年社交尴尬症”到“乔春燕是东北搓澡女王”,从“周蓉蔡晓光什么时候在一起”到“看完人世间终于理解爸妈了”等,热播年代剧总能在不同的议题上引发观众的热议。实际上,年代剧是社会生活的立体表现,蕴含着多个面向当下现实的意义维度和共鸣空间,需要进行议题的开掘与引导。

“此外,年代感与当代感的高度融合,是年代剧文化表达的必然要求。”郑焕钊认为,任何年代剧,都需要处理“故事讲述的年代”与“讲述故事的年代”之间的时代精神融通的问题。可以说,大众对年代剧的需求,与当下的社会心理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推动年代剧发展,要把对过去的、历史的故事的讲述,与当下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在讲述过去故事的过程中,挖掘当下时代精神需要的精神资源,也可以从当下的价值关切的层面,重现过去故事中蕴含的相通际遇和情感力量”。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4.6%,女性占55.4%。00后占15.0%,95后占21.6%,90后占39.0%,85后占14.4%,80后占10.0%。

(应受访者要求,杨玉珊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