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22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这部电视剧再次出现不少的雷点内容。比如说,滹沱河水被直接饮用。比如说,撞头能恢复记忆等等。这些雷点,显然是编剧创作当中的问题,是需要剧评文章对其进行纠正的。

《故乡的泥土》再出雷点,滹沱河水直接喝,撞头能恢复记忆-风君娱乐新闻

先说第一个雷点,滹沱河水能否直接饮用的问题。《故乡的泥土》是一部地域相对架空的电视剧,采用的地名是“太极县”。所以,它只能对应一个滹沱河边的平原村落,无法直接对应无极县。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便是滹沱河的河道当中存着一丁点的水,也不能直接饮用。

滹沱河水能不能直接喝的问题,我们需要分区域和年代来讲。放在当下,滹沱河山区部分,也确实存在一些地方是“相对直接”饮用的。为什么是相对直接了。因为滹沱河山区部分,沿岸的村民们,也没有直接喝滹沱河水的。剧情内容当中,拿着水壶,在河道里边灌水,直接喝,那是胡闹。

《故乡的泥土》再出雷点,滹沱河水直接喝,撞头能恢复记忆-风君娱乐新闻

山区部分,一般都是在山腰上修建一些小型的储水设备,经过山泉过滤之后的水,进入这些储水设备当中,继而,供应山脚下的一些村落用水。石家庄人去太行山里边旅游住宿的时候,喝的水,很多就是这种水。这种水,属于山泉水,滹沱河水的重要来源。但是,须知,如果按照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来讲,这些水,水质也不达标。

滹沱河出了山区之后,水质,是不能直接饮用的。甚至于,烧开了,也不能喝。目前,石家庄居民们的自来水,部分水源来自于滹沱河的黄壁庄水库。这些水,还是经过自来水厂加工过滤之后的。即便如此,不少石家庄居民依旧反应,黄壁庄的水不如南水北调的水好喝。我个人的感受是,滹沱河黄壁庄水库的水,干净度,不如滹沱河岗南水库的。岗南水库的水,好像给北京的朋友们喝。

滹沱河下流的水,当然不能直接饮用。看到《故乡的泥土》当中出现直接饮用的画面之后,我估计,不少滹沱河沿岸的乡亲们都想邀请该剧的编剧和导演来喝一杯滹沱河水了。电视剧,真的不能这么胡编乱造啊。

《故乡的泥土》再出雷点,滹沱河水直接喝,撞头能恢复记忆-风君娱乐新闻

上世纪八十年代,滹沱河绝大多数时候是断流的,没有水。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有水的,但是污染严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甚至于新千年之后好多年,滹沱河下游都是污水横流。滹沱河与滏阳河合流之后,进入子牙新河的水,连续很多年,都是黑色的,鱼虾都没有,河岸两边都是寸草不生的。说这样的水能够直接喝,这是歧视滹沱河两岸居民的智商。

最近这些年,滹沱河生态治理了之后,又鱼虾成群,黄壁庄以下基本上不断流了。子牙新河等滹沱河下流的合流,河水又可以用于灌溉了。但是,直接喝,依旧不可以。这是常识。《故乡的泥土》编剧和导演,需要补充这个常识。

《故乡的泥土》再出雷点,滹沱河水直接喝,撞头能恢复记忆-风君娱乐新闻

再说第二个雷点,男主角父亲看打仗的电影,一激动,倒地了,摔到脑袋之后,竟然清醒了,想起来自己的部队了。这是琼瑶剧当中惯用的创作手法,已经被群嘲很多年了。2024年了,电视剧当中还出现这类内容,已经不需要论证了,直接嘲笑即可。

当然,这部电视剧的最新剧情当中,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有一些写实内容的,并且值得思考。比如说,砖窑取土出现问题,只能挖农耕地了。这是华北平原上砖窑的普遍问题。当年,不少砖窑被关停,就是因为他们取土,已经严重破坏的农耕用地。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好多砖窑能够一直这么干,也是乡里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华北平原,确实没有农耕地之外的地方可以取土。

《故乡的泥土》再出雷点,滹沱河水直接喝,撞头能恢复记忆-风君娱乐新闻

剧情当中说的,华北平原上,上边挖几米,是红土子,能用来烧砖,往下边走,就是沙子了,这是写实的。华北平原上的土层,确实是最上边是红土子,接下来是胶泥,在下边,是沙土,再往下,就是烂泥层了。华北平原曾经是海底啊,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所以,华北平原上所有的砖窑,都面对取土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最终就“不是问题”了。早些年,这些砖窑取土,产生了很多深几十米的大坑。动辄几十米深,长宽又几十丈,放在农村,曾经就是灾难啊——很多农村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大坑里边淹死的。但是,放在如今,这些大坑,不是灾难了,而是真正的宝贝了。这是电视剧故事之外的故事,我加几句。

《故乡的泥土》再出雷点,滹沱河水直接喝,撞头能恢复记忆-风君娱乐新闻

最近这些年,华北平原地下水下降,出现了严重的采空区问题。这个时候,华北平原如何地面贮水成为问题。继而,这些砖窑挖出来的人工大坑,成为非常好的贮水池。您想啊,一场大雨,十里八乡的雨水全汇集到这样的大坑当中来了。这些水,就不会沿着河道流到渤海里边去。这些水,就可以用于灌溉和其它方面了。大家猛然发现,华北平原其实是缺少这些大坑的。每个村,搞一个,才好。

这些,是题外话了。看到《故乡的泥土》当中取土出现大坑,我反倒是高兴的,过不了多少年,那里的乡亲们就知道这些大坑的好处了。(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