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豪华阵容打造!这剧直击女性职场痛点,为何遭网友群嘲?
又一部热度颇高的新剧超点大结局了。
导演董润年(《年会不能停!》)。
主演李庚希、魏大勋。
一个职场女性跑去讲脱口秀,通过这种“冒犯的艺术”释放天性,最终与自我和解的故事。
没错,就是那部《不讨好的勇气》。
这部剧争议颇大。
Sir在看前几集的时候,觉得这职场和脱口秀的结合实在有些怪异。
于是也聊过一篇。
可听说第11集开始,女主辞职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脱口秀粉丝,于是马不停蹄地又追了起来。
怎么说呢。
看完整部剧后,Sir觉得导演董润年拍情感戏实在是有些“不按套路出牌”。
可如果剥去了感情线。
Sir想聊的,其实只有两个元素:
女性,与脱口秀。
毕竟。
我们更在乎的是,那些切中了许多当下年轻人痛点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01
争议之后有什么
想聊清这个问题,我们得要从最争议的地方入手。
也就是Sir在上篇文章里说过的:
剧集是设定了一个议题,然后再去填补具体细节。
什么议题?
我们如何找回那份“不讨好的勇气”。
综艺里,童漠男说过一段脱口秀。
说是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但又没有人觉得自己被别人讨好过,这简直是“社会学奇迹”。
我真的想活在一个全是讨好型人格的世界里
想想就很美好
上班迟到了,老板哈哈大笑
说来了就比不来强
童漠男是在讽刺讨好型人格吗?
当然不。
他讽刺的是盲目跟风的人。
因为真正的讨好型人格,会像吴秀雅(李庚希 饰)一样。
讨好别人的同时,会陷入巨大的内耗。
吴秀雅是众和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员,工作勤勤恳恳,却因为男友是公司的“明日之星”,总让人觉得她是靠裙带关系才留在这里的。
于是她不断地隐藏自己,无限度地迎合别人。
功劳被抢了,她不说。
只在私底下表达自己的不满。
男友在冷战期当众求婚,她也不反对。
只是把脸转过去。
任由对方把戒指戴到自己的手上。
这样的讨好型人格,该如何找回自我,勇敢做到“不讨好”?
剧里设置了一个对照行业:
脱口秀。
如果说,大厂代表的是等级丛林与仰人鼻息的办公室政治,以及只有靠自我阉割才能活下去的工作环境。
那么脱口秀,则是天性自由解放的代表。
甚至到了第11集。
剧情直接安排了董事长要求秀雅在升职与脱口秀中二选一,而秀雅选了脱口秀的情节。
怎么说呢。
虽然这一段的现实感极其薄弱(毕竟大部分年轻人都会选前者),但我们也能很明确地看到创作者的意图:
比起高级牛马,一个普通的自由人更可贵。
可仅仅是通过工作的变化,就能实现性格的转变吗?
显然不能。
在这里,董润年花了很大力气在感情戏上,以至于直接在人设上让三个男人形成了一个对照组。
比如,郑昊。
吴秀雅的前男友,公司的未来之星,典型的优绩主义代表。
他时常教导秀雅,认为大企业内部,乃至现代社会,优胜劣汰的底层逻辑就是适者生存,谁更懂得丛林法则的运行规律,谁就能在食物链里站到更高的位置。
比如,徐云峰。
投资界大佬,一派霸总作风,在生活中简直把“体面”发挥到了极致。
约会是骑马,喝咖啡,去高级会所social。
秀雅想吃火锅,直接打飞的去重庆吃,吃完再飞回来。
以及史野。
脱口秀演员,不婚主义者。
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职业,平日里开着个房车就能四海为家。
发现了吗?
在感情上,他们对秀雅起着不同的作用:
就拿郑昊和徐云峰来说。
从某种程度上,秀雅与郑昊的感情是其决心去说脱口秀的动力。
而郑昊对她的所谓教导。
不仅是为了衬托出秀雅在职场上的“不懂事”、“不成熟”,同时又是她脱口秀的素材。
那徐云峰呢?
一个完全满足了主流标准,“潘驴邓小闲”的白马王子,简直是偶像剧顶配。
但他的松弛,就完美符合“不讨好”的命题,做到了情理两全吗?
并不。
看起来很体面的徐云峰完全无法和底层人民共情。
于是看着徐云峰在台上凡尔赛时。
陷入“自我存在危机”的她:
本就不多的荷尔蒙,也被那一刻内心的疲惫与难堪稀释得所剩无几。
至少,她开始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那么感情之外呢?
你会发现:
这三个男人,其实是秀雅的三条不同的道路。
前男友是秀雅维持现状的标准答案。
而后两者,是“娜拉出走”之后,人们能预想到的两种不同结局:靠别人实现财富自由,以及清贫地追求精神自由。
该怎么选当然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的。
可当我们回看这三个角色的时候,其实很清晰地能看到创作者对于“不讨好的勇气”实现给予的精神层面的回答。
结构异常清晰。
只是可惜。
这样的设置其实对观众并不太友好。
虽然男性角色也有成长。
但是一直追剧的观众,难免会跟着角色走,这势必会造成预期不符,产生意难平的状况。
再加上一开始剧集是单集播放(剧情没法展开,导致误解颇多)。
争议由此而起。
02
女性为什么开麦
可为什么董润年要设置这么样一个议题呢?
留言里,有毒饭提到了这么一句:
21年拍这部剧的时候
应该是“无孩爱猫女”“脱口秀锋芒”“男女对立树立”等等
多种buff开始的时候
没错,那时候女性主义的声浪还没有这么大,脱口秀也只是一个新锐的事物,董润年将两者结合起来,目的,是呈现出女性开麦的重要性。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叫做“为什么女人幽默会消减性感”?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因为幽默,能增加主体性。
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在说,幽默的女人,能让你意识到对面的她,是一个人,而不是什么胸、腿、腰的叠加品。
除此之外呢?
更因为脱口秀的本质是向上的冒犯,而向上的冒犯,本身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冲击,对权威的瓦解。
这也是董事长反对吴秀雅继续说脱口秀的原因。
女性+底层,是吴秀雅遇到的最大问题。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
职场里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同级别的同事,但女性就是会被领导“顺手”交代一些杂事,比如泡咖啡,倒水;仪表上也要求得比男性更多。
剧中吴秀雅的女性领导对同性下属,还会带有一股不知哪来的莫名敌意。
怎么办?
发声。
吴秀雅说脱口秀,素材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公司,一个是前任。
前者是为了抒发她相较男同事,那些更容易被女上司所针对的现状;而后者是为了反击曾经的内耗,用开麦的方式把受过的窝囊气再嘴回去。
于是。
就像那条评论所说的,这部在21年就规划备案的剧,乘上了这两年女性话题最浓烈的东风。
前有杨笠“普信男”语出惊人,后有鸟鸟的“超大悲”,还有今年菜菜420厘米的卫生巾以及因为是女孩被拒绝入祖坟的唐香玉。
脱口秀让女性和男性一样。
也在舞台上拥有了发言的机会和释放攻击性的权利。
所有的不公和不甘都能成为源源不断的移动素材库。
可是,然后呢?
我们都知道,你光是在台上说说段子,生活里不做出改变,再大的尺度也是纸上谈兵,嘴炮而已,吴秀雅的段子越辛辣,越显得她“讨好”的生活有种难言的悲色。
这也是剧集前期遇到的最大争议。
但随着吴秀雅的离职。
Sir发现,似乎有一些东西的确产生了变化:
她的“主体性”慢慢生根发芽了。
从日常的约会,到人生大事的决定。
她每一件事都会思考,这件事经得起我的批判吗,经得起我可持续的拷问吗,这件事做与不做,对我的影响又分别会是什么?
比如:
约会时,她会和男性讨论女性在婚恋中的权利,而非仅仅展现对他的仰慕、崇拜。
在面对传统保守的母亲,对自己离职,与前任分手暴跳如雷的时候。
她又会跳出百依百顺的孝道,不仅是站在女儿的身份,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赌气式地去反抗东亚的亲情绑架。
她的人生,再亲的人也无法替她做决定。
以至于到后来,当Sir一集一集地直到看完大结局后。
发现相比较说脱口秀拯救了吴秀雅,其实更像是吴秀雅通过讲脱口秀,拯救了自己以前那颗木然的,总是按照最安全的路径去走的大脑。
因为当她开始用批判和反思的目光审视许多生活的细节,会发现原来好多陈旧的东西都站不住脚。
是自己因为女性身份所下意识展露的顺从,是面对男性的被动与不安,是作为以前的吴秀雅,总是习惯用“别人会怎么看”作为评判自己的唯一标准。
而当她变得幽默,当女性开始觉察幽默,理解幽默,诠释幽默。
那些环绕在她身边的人们,因为看见她的不同,而开始觉察到世界终于变化。
原来女孩也可以说冒犯别人,可以不惧权威,可以有终身的爱好,可以不参考别人的样板生活,不用再沿着社会规则一成不变的道路行走。
看着吴秀雅站在台上。
她的朋友、同事甚至是最严厉保守的母亲,也为了这一刻她的表现动容。
或许变的不仅仅是吴秀雅,还有那些可能即将发生改变的,“吴秀雅们”。
03
目前的确是脱口秀
最后聊聊今天这篇的重中之重:
脱口秀。
是的,脱口秀才是Sir追这部剧的理由,这也是在看完前几集对内容定位感到困惑,但发现后续重心转移后,依然会回归这部剧的原因。
看这卡司:
杨蒙恩、庞博、Rock、江梓浩、宁家宇、程璐、六兽、范湉湉。
其中策划,还包括了童漠男和鸟鸟。
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脱口秀演员的团建了。
剧中,也的确呈现了一段脱口秀的发展史:
2011年,勇哥第一次在羊驼接触到脱口秀,现实里,那短时间是脱口秀的“地下”时期,全国仅有深圳一个城市有脱口秀俱乐部,程璐、梁海源、思文都是其成员。
那时,没几个人真的了解这个形式到底是什么。
2012年,勇哥盘下棒喝酒吧专职做脱口秀,在这一年,《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王自健、李诞、池子等人走向台前。
人们开始对脱口秀有了简单的认知。
而在剧集时间线的第二年。
2016年,《吐槽大会》开播,伴随着更娱乐的形式(吐槽明星),脱口秀走入了更大众的视野。
所以说。
《不讨好的勇气》其实呈现出了火爆之前,脱口秀演员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但问题是,如果就像投资大佬徐云峰所说的。
以当时的视野来看,脱口秀行业专业的演员很少,观众也很少,所以完全不值得期待。
那为什么又出现了后来的爆火?
或许,相比于段子好不好笑:
脱口秀的流行,其实是因为它掐住了当代年轻人最敏感的痛点。
怎么说?
与时俱进的梗,先锋性的观点,甚至是涉及到时事的大尺度批判,不论是其中内含的网感、敏锐还是个性,都是当下累死累活的年轻人,渴望参与最前线独裁的表达,但没有时间、心力这些实际稀缺的东西。
于是,把嘴交给脱口秀,让它成为“嘴替”。
草根不要紧。
在这个号召个人走向,不满集体和宏大叙事的今天,脱口秀就是年轻人能够拥有的,最小剂量的反叛。
就像吴秀雅后来对脱口秀的评价。
这是能让她“心安”的东西。
没错。
没固定收入和社保的脱口秀,相比工作,更像一种不切实际的精神养分。
但。
要是自己如果为了前者要抛弃后者,包括吴秀雅在内,想必许多人也是不愿意的。
因为对她,或者是不仅仅于她而言:
脱口秀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安迪·沃霍尔“成名的十分钟”。
而是一种敢于背离了主流操作,一个完完全全靠年轻和真诚的底层人们,所繁衍建立起来的新世界。
当自己的小,和集体叙事的大相比的时候。
如果你不甘心再讨好既定的鄙视链,不愿耗费青春追求永无止境的优绩,那么或许此刻最让你放松的东西,就是你当下最本真的需求。
就算没有脱口秀也会有别的,不过,此刻正好是脱口秀罢了。
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女脱口秀演员的原因。
相比于骂那些极少数的老板。
女脱口秀演员们则是一直在戳破当下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在挑战社会观念。
这或许让很多人不高兴。
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冒犯,是可以引发阵痛的思考。
而往往。
改变,只能发生在阵痛之后。
最后还是回到剧集吧,Sir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
第16集里。
镜头给到川流不息的上班族,通勤的人们,映入眼帘的是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常。
但台词说的却是:
高光时刻可遇不可求
剩下的就是不断重复的
似水流年般的虚无
能够对抗这种虚无的工作的意义
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去寻找
是的,所谓不讨好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它需要我们各自寻找。
就像在剧里。
追逐这份勇气的也不只是吴秀雅一个人,有不想讨好主流婚恋的年轻男孩,有不想讨好丈夫的妻子,也有不想讨好金钱的投资者。
所以吴秀雅最后怎样了重要吗?
重要,却又不重要。
最重要的,其实仍旧是“我们”。
毕竟。
任何片面的道理,都无法真正让我们过好一生。
如何在浩瀚的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何在两点一线之间挤出海绵里的时间好好养自己,这些才最重要。
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的主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