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1952年的《南征北战》是红色经典老电影中的顶流,广受好评。十年之后的《红日》,剧情上很接近,应该说《红日》在各方面都要上了一个台阶,可以说是《南征北战》的2.0版。

1963年的《红日》可以说就是《南征北战》的2.0版-风君娱乐新闻

1952年的《南征北战》是红色经典老电影中的顶流,广受好评。十年之后的《红日》,剧情上很接近,应该说《红日》在各方面都要上了一个台阶,可以说是《南征北战》的2.0版。
先说历史背景,很多人都觉得《南征北战》讲的是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但是片中提到的沙河阻击战、摩天岭阻击战、凤凰山总攻和将军庙之战,都是根据历史上的相关战役经过艺术加工演化而来。而《红日》就基本上完全按照历史上真实的战争进程,剧中从涟水之战、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全都是按照历史真实而来。
从剧情上来说,《南征北战》强调的是通过大踏步后退,来寻找战机。戏剧冲突的焦点是大踏步后退引起部队的情绪波动,如何克服这种情绪,最终取得胜利。而《红日》一开始也是撤退,但和《南征北战》不同,不是主动撤退,而是因为涟水之战失利被迫撤退。历史上,华中野战军北撤山东,主要原因是两淮失守,和山东根据地的联系被截断,不得不放弃苏北根据地,北撤山东。
所以,《红日》一开始的气氛就要更加沉重压抑,这也是这种情绪上的铺垫,先抑后扬,为最后胜利一雪前耻形成了呼应和对比。

1963年的《红日》可以说就是《南征北战》的2.0版-风君娱乐新闻

在角色塑造上,《南征北战》人物更多,形象刻画也更加饱满深刻。《红日》的男一号是解放军某部军长沈振新(‌张伐‌饰演),原型就是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六纵在涟水之战中损失惨重,王必成还主动要求处分。后来莱芜战役中六纵打了个翻身仗,缴获俘虏很多,一下恢复了元气,也为之后的孟良崮战役打好了基础。
从沈振新以下,有丁政委(高博饰演)、朱参谋长(中叔皇饰演),团级干部刘胜(‌李坡‌饰演)和陈坚(康泰‌饰演),连级干部有石东根(‌杨在葆饰演),排级干部有杨军(宋桂馥饰演),还有班长秦守(‌张梓良‌饰演),战士估计参谋金立中(李洪营饰演)、王茂生(李英饰演)还有解放战士马福胜(于明德饰演)……
而且这些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刘胜粗中有细,陈坚沉稳坚韧,石东根勇猛粗鲁,就连解放战士马福胜翘起大拇指“Very Good!”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派人物‌舒适饰演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程之饰演的董参谋长,以及董霖饰演的张小甫,张灵甫的骄横,参谋长的谨慎,张小甫的转变,都入木三分。

1963年的《红日》可以说就是《南征北战》的2.0版-风君娱乐新闻

相比之下,《南征北战》的人物塑造就要单薄了一些,男一号是高营长(冯喆饰演),级别高的有师长(陈戈饰演)、政委(汤化达饰演),级别低的有张连长(刘沛然饰演),以及战士群像,主要是刘永贵(仲星火饰演)、李进(铁牛饰演),人物性格的表现还不够鲜明生动。
同样是反派,张军长(项堃饰演)和李军长(阳华饰演),演技都不错,台词也精彩,但比起《红日》还是要稍逊一筹。
在剧情冲突方面,《南征北战》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最多就是影片最后女民兵队长赵玉敏(张瑞芳饰演)带领民兵剪断大坝上的炸药引爆线。而《红日》中带有悬念的桥段不少,最大的悬念就是74师被包围在孟良崮上,张灵甫决定突围,惯于声东击西的张灵甫故伎重演,先猛攻540高地,企图诱使解放军过早投入预备队,然后再从385高地突围。沈振新认识到这点,在540高地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还是没有动用预备队,直到74师开始向385高地突围,才迅速投入预备队,彻底挫败了74师的突围计划。当接到74师进攻385高地的消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表明了孟良崮之战,解放军不但在战略上棋高一着,而且在战术上完全挫败了张灵甫的声东击西。

1963年的《红日》可以说就是《南征北战》的2.0版-风君娱乐新闻

在电影艺术表现上,两部影片都很好利用蒙太奇手段来表现。《南征北战》是运用蒙太奇表现敌我梁军同时抢占摩天岭,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红日》中则是通过蒙太奇表现沈振新部队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同时交叉表现张灵甫在孟良崮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细节上,《红日》一些小道具很有匠心,如张灵甫在涟水城下的照片,石东根连长的小闹钟,杨军送给父亲的毛巾等,对剧情的发展推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红日》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流传很广,这也是《南征北战》所没有的。
《红日》的导演汤晓丹也是《南征北战》的导演之一,之前汤晓丹并没有拍过战争片,正是《南征北战》的经验,让他在《红日》中进一步进行了提炼,这才有了堪称《南征北战》2.0版的《红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