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是真的不懂《论语》,还是为了大众能听懂故意那么讲
于丹,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实不仅仅是于丹,几乎所有曾经在《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上露过脸的“专家”后来或多或少都被人诟病。
实话实说,既然是“百家讲坛”,就必须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学术研究重点;从这个逻辑思维出发,于丹当然是“懂”《论语》的那个人。
于丹不仅仅“懂”《论语》,而且还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语录加工烹制成了“心灵鸡汤”;当初凡是喝了这碗汤的听众应该知道它的滋味。
换句话说,于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把《论语》中传达出来的“正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传播开来,也是一家之言;
当然,于丹所讲的内容也应该和那时的“国学热”有很大的关系,说不准也是电视编导的授意。简单说,于丹讲《论语》,那是她个人的理解,学术自由无可非议。
如同足球比赛,于丹在“上半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人家可是当年的网红,圈粉的大卡;她主要是在“下半场”没有把握好自己,人设崩塌;用一句套话,那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个人主义膨胀;学术可以与众不同,但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守相同的底线;也不知于丹下了《百家讲坛》以后是否能够铭记孔子的教诲: 吾日三省吾身?
如此说来,于丹不过只是懂了《论语》的皮毛,根本不知道儒家学说的真谛。
从国学大师到被轰下台,55岁无人问津的于丹,到底做错了什么
“国学”指的是对于我国学术的简称,而“大师”指代的是对某人在学术、学问等方面上,有着很深造诣的尊称。“国学大师”连起来解释,指的是对“国学”研究相当出类拔萃的人。
一般来说,能够称之为国学大师的人!不仅仅只有学问造诣深厚,在道德、人品、文品也必须很卓越超前。近现代能够称之为“国学大师”的人,主要有唐文治、钱钟书等名人大家。但是我国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国学大师”,被北京大学的学子轰下了台,这个人就是争议不断的于丹。
于丹的人物介绍
于丹1965年出生在北京,她的出生就很不一般,尤其是她的父亲于廉,就是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她家里一批人,都能够算是读书的知识分子。于丹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时还是中共十八大代表。
她在“2007年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排名中,以106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第二,也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当然于丹的爆红,还是要依赖于在《百家讲坛》栏目,于丹凭借自己独树一帜的主讲风格,获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于丹主讲的时候,经常是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的模式。同时对于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语言风格妙趣天成。甚至不夸张的说,很多人去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就是想要去看于丹的讲解。
于丹出名于《百家讲坛》栏目
在前几年的时候,《百家讲坛》栏目的爆红,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热烈的国学高潮。作为一档以传统古典文化为载体的栏目,当时的民众们十分痴迷这个节目。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突然觉得原来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还能够如此解读阐述。真的是有无处安放的魅力一般,让人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而于丹就是作为一位很好的古典文化传播者,也是从这里面走出来的所谓国学大师。尤其是于丹对于《论语》的点评解读,真的是通俗易懂,趣味无穷。让人觉得觉得这些生僻的古籍,也是如此妙趣横生。所有人都能够轻松愉快的去学习,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于丹越来越受到民众们喜爱和欢迎。
爆红后的于丹丑闻不断,逐渐被“金钱功利化”熏心
但是一夜爆红容易让人麻痹,无法左右自己的选择。于丹就是在爆红之后沉沦了,她也被人逐渐所厌恶。有人直言不讳的说表示,于丹讲述的所谓国学,实际上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只能称之为慰藉心灵的鸡汤罢了。同时在于丹爆红之后,她经常展示出来“耍大牌”的行为。
因为如果是一个国学大师的话,与她息息相关的应该是传统文学,因为她需要传播那些古籍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说,“国学大师”不仅仅只是学识渊博,人品、文品都应该是卓越一致的。但是于丹并没有做到这些,她在自己爆红之后,需要一切高级别的待遇。
只要有一些待遇不让她满意,她就大发雷霆暴怒,比如工作时必须住五星级酒店,否则就嚷嚷着不住。还时不时发脾气,这也把于丹的人品和专业素养,不好的一面都给显露无疑。而且于丹的每一次活动和演讲,基本上都是为了利益考虑。于丹在自己爆红之后,选择的并不是坚持初心的“传播古典文化”,而是以能够获得钱财的市场为主。
作为一个国学大师,在自己有了知名度之后,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反省,以及提高自己的专业内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并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解读和思考文化。但是这些于丹都没有做到,王朔曾经点评过于丹的讲解:“就像是给古典文化穿上了一层包装纸,变相熬了一碗装着白开水的鸡汤。”所以以利益为主的于丹,最终被时代的洪流给抛弃。
被轰下台的那次北大讲座
2012年11月17号 ,当时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关于昆曲的讲座。彼时邀请的都是昆曲领域的顶级专家,于丹也作为嘉宾被邀请进来。但是很多北大学子表示不满,因为他们认为于丹这个人,并不是昆曲领域的专业人士。
并且在出席这次昆曲的那天,于丹还脚踩一双数厘米的高跟鞋,穿着短裙和丝袜,就大摇大摆地上台了。这种穿着是一点也不适合当时的场合,并且很多学生认为于丹不尊重这次讲座。在于丹刚刚上台说了一句话:“我代表学校……”她的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不满已久的北大学子轰下了台。
这是一场关于昆曲艺术的专业讲座,当时全场的嘉宾都属于业内人士,但只有于丹一个是“门外汉”。作为一个不懂昆曲艺术的人,居然被作为嘉宾来主讲,确实有一定的讽刺性。并且于丹还穿着不符合场景。所以于丹被轰下台去了,并且就此以后,她的形象彻底大打折扣,同时受到的质疑和不满也越来越多。
民众的判断力逐渐提高,对于于丹“鸡汤式”的文化有所警惕
于丹在走红之前的时候,还是一副低调虚心的模样。但是在自己出名之后,她不断开始浓妆艳抹、以及雍容华贵的服装加身。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她并不是去讲学授识的,反而更像是去参加一场走秀。而且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原本对于国学知识的传播,最后成为了于丹牟取个人利益的手段。
据说曾经有企业邀请于丹去做演讲,但是于丹直言不讳的说:“我的演讲是需要按照小时计费的。”本来应该是严谨的学术性知识传播,于丹在自己爆红之后,却只想要以金钱利益化变现为主。同时她的打扮也愈加珠光宝气,让人看不见一点读书人的模样。也正因为如此,人们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崇拜喜爱她。
另外也有人发现,于丹她所宣扬的国学文化,其实只是空有其表,并没有实质性的内涵深度。就连她在《百家讲坛》解读《论语》时,经常掺杂个人情感、以及不切实际的解读。甚至经常给人讲心灵鸡汤,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国学知识。
于丹的解读就是把准确的道理,包装成为了精致华美的语言,并且不断重复再继续的说。简而言之就是一遍遍的说废话!毕竟每个人都不傻,于丹戴着“国学大师”的帽子,却总是传播灌输一些废话、谬论给公众们。在大家了解那些事实之后,肯定会以新的眼光看待于丹。
一个虚假的东西,是注定不能长久站住脚跟的。于丹不应该在自己肚子里没货的情况下,仍然装作什么都懂的模样,并且还以此赚取巨大的利益,实在是十分过分,在公众清醒明白过来时,肯定是不会继续买她的账啊。
总结
曾经易中天先生评价过于丹:“(于丹)的错误在于不懂低调,不懂反思自己,做出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确实这是很符合于丹的这一路历程的,实际上来说,于丹的行为不就是等同于“暴发户”吗?总的来说,于丹从背着“国学大师”的名声,到被千夫所指赶下台无人问津。她的问题出在了华而不实的虚伪假装。
于丹对于传统古典文化的解读,实际上是一种随意的亵渎,而并不是抱有敬畏之心去尊重。同时她急功近利只想要赚钱,没有做到那些不骄不躁的坚持。她根本上属于“德不配位”,没有人喜欢一直“喝鸡汤”!毕竟我们的生活的本质,应该上是酸甜苦辣样样皆有。
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哪些经典语录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么,你有什么启发
此话夸大了。
靠《论语》不但治不好天下,也治不好中国。
孔孟,最好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保留,一家之言,而不是垄断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