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佳美
来源|看电视
2024年末,多部 新剧目相继涌现,刑侦剧市场掀起了一阵“复 苏风暴”。
前几日刚刚收官的刑侦剧《猎罪图鉴2》,成功跻身热门剧集行列,频繁登上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媒热搜榜,延续前作的良好基础,实现了口碑热度双丰收。
另一部现象级剧目《我是刑警》成为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刑侦剧,热播时收视率全面领跑云合、灯塔、猫眼、酷云等多平台,收官至今仍保持着较高讨论度。
面对观众的高质量出品需求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国产刑侦的革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下刑侦剧如何在保持前作内核精髓的同时,打破固化模式之藩篱?又如何延展剧目的深度与广度,让这股发展东风势头更胜?
爆款优质剧目出台
一场“内容+叙事”的双创新
近年来,刑侦剧市场复苏态势渐盛。2020年《沉默的真相》、2022年《猎罪图鉴》、2023年《狂飙》等现象级剧目的问世,让大众看到了该类剧目的发展潜力。
今年《我是刑警》《猎罪图鉴2》等多部高分剧目相继出品,刑侦剧市场的发展再次迎来一波小高潮。
刑侦剧与当下各大平台积极布局的悬疑剧有着深度交叉,两者都拥有其独特的叙事范式和经典元素。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破案+推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诉求,过于同质化的剧情设定逐渐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内容上的创新已是众望所归。
与《隐秘的角落》《开端》《唐朝诡事录之西行》《雪迷宫》等高分悬疑剧对玄幻色彩和悬念设置的追求趋势不同,刑侦剧始终坚持凭借真实社会问题的阐释来推进剧情。
纪实风刑侦剧的多重回归,为此类剧目的复苏树立起一盏尺度把控的长明灯。如《我是刑警》和《三大队》,摒弃了传统的缓慢推进节奏,转而以多个真实案件为蓝本。其中,《我是刑警》以1995年鹤岗矿区的特大抢劫杀人案为原型,实现了对案件细节的精准还原和深度挖掘;《三大队》则围绕2002年贵州铜仁的恶性案件,描述了刑警队长韩兵不屈不挠的追凶历程。
案件犀利、表达温柔,此类纪实性画风让全剧充满真实感,兼具“痛点”与“爽点”。虽然此类题材本身具有极强的创作规范性,但只有合规地跳出固化模式圈口,方能实现刑侦剧的真正革新。
除了崇尚真实案件展 示的纪实风格外,“艺术追凶”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内容表现方式。《猎罪图鉴2》本季在案件选择上更为大胆,跌宕起伏的剧情与 意 想不到的反转, 是其实现内容创新的不二法门。
作为 叙事艺术的一种,刑侦剧需在无序的生活中提炼出清晰的“因果秩序”,确保所有行为都指向明确的目的和结局。相反,现实中的刑侦案件往往无序且偶发,难以完全契合这种理想化的逻辑结构。
《我是刑警》通过摹画跨越30年的基层刑侦奋斗历程、15个恶性大案的真实揭露、16万一线刑警的真实写照,构建出一个宏大的内容框架网;《警察荣誉》通过生活化、喜剧化叙述,展现温情故事;而《猎罪图鉴2》则凭借不同案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实现前后单元的互文。
此外,《猎罪图鉴2》还在深挖事件逻辑的基础上,设计了每案的犯罪动机与深层线索。例如“达芬奇”案中,嫌疑人创建AI教唆他人自杀的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他事业挫败与家庭忽视共同导致的心理创伤,在推进剧情的同时,逻辑因此得以自洽。
《我是刑警》剖析了每起犯罪事件背后的法律意义,主角秦川团队始终坚持依法办案,通过大数据监测技术的运用,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行踪,极大地提高了案件侦破效率;《猎罪图鉴2》中法医凭借耻骨联合面、颅骨、牙齿等特征进行死者年龄判定。紧凑的剧情中融入法制、刑侦技巧与医学知识,艺术表达兼具科学与逻辑,成为解锁“新”刑侦剧的密钥之一。
叙事手法的设计对于深挖内容的良好呈现至关重要。多部刑侦剧采用多重时空线叙述,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极大地丰富了剧情层次。
例如,《猎罪图鉴2》在揭露案件真相的过程中,还将潜在发展与后续追踪融入主线叙述,使整体内容更为饱满;《南来北往》通过老刑警马魁的回忆与当下经历的交织,展现出祖国的变迁及铁路警察不同年代的精神风貌;《我是刑警》则通过秦川不同时期的破案经历,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叙事链。在插叙与闪回的交替中,观众得以窥见其成长心路,剧情及各单元的衔接也因此更加紧凑自然。
观众随剧情拼凑时间线索,揭开故事神秘面纱,如智力游戏般增强体验与交互感,让此类作品在不觉间更易获广泛认同。
在市场需求和当下形势的多重变化下,“内容+叙事”的双创新为刑侦剧的桎梏突破带来新的可能。
角色立体
为刑侦剧向深延展提供“新解法”
多部刑侦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警匪对抗模式,而是将笔触深入到人性的幽微之处,通过对角色的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反映宏观世风。
单一的主角光环逐渐淡出,群像刻画成为新宠。
《我是刑警》通过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特点的刑警群像展示现实情感;《猎罪图鉴2》延续第一季进一步丰富“北江小分队”群像,构建多元刑侦团队。杜城重逻辑,沈翊信“第六感”,两者的迥异思维在不同单元间频繁交锋,成为该剧亮点之一。
此外,刑侦剧中的反派角色摆脱了单一恶行的扁平设定。
2023年现象级刑侦剧《狂飙》中的反派角色高启强,其人生轨迹经历了从卑微的底层卖鱼小贩到权势滔天的黑社会首领的蜕变,既有家庭柔情与深厚责任感,又充斥着对钱权的无尽渴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
其经典台词“老默,我想吃鱼了”,至今也仍被广大网友当作社交互动的热梗。
《白夜破晓》中反派韦东是幕后的导演,裴家易是表面的傀儡,娃娃是手中的刀。上层指挥,中层执行,下层厮杀,但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全盘连接都将随之土崩瓦解。该剧在将人物形象打磨得更加立体的同时,也映射出严峻的现实问题,引发多重共鸣。
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正邪两派,缺乏深度和复杂性的角色塑造,限制了刑侦剧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
《猎罪图鉴2》打破正邪二分法,小混混云磊为保护盲童犯险,柔弱女生阮芳芳却策划纵火。善恶交织,一念之间,该剧摘下了人物的刻板印象,凭借更立体鲜活的角色实现剧集的更优演绎。
《我是刑警》以90年代为大背景,在当时DNA检测与信息采集条件极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刑侦人员通过多次勘验、反复尸检和潜心推测最终艰辛破案,剧集更具温度地塑造出鲜活人物形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警史缩影。
此类极具记忆点的剧集出圈,离不开编剧和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力。
在张克寒案中,为了更加逼真地塑造罪犯形象,《我是刑警》的演员甚至模仿了其特有的走路姿势,精细到外八字步态、上身晃动及右脚领先左脚0.02秒的细微差别。《猎罪图鉴2》第四案中,编剧还融入了刑侦队内部成员李晗的“收集癖”,在增加剧情的层次感的同时,彰显出“北江小分队”的团队凝聚力,使群像塑造更为立体。
潘粤明在《白夜破晓》中对“双关”兄弟的呈现极大程度撑起了角色张力,反派韦东、裴家易、娃娃三人也较理想地演绎出一条在权力体系下错综复杂、充满博弈的利益链条。
《我是刑警》主演于和伟、富大龙等以朴实无华的扮相、真实自然的表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秦川与胡兵、叶海平等人交互的对手戏值得反复咀嚼,也是让观众共情的重要因素。
“角色立体”的新解法实践,为刑侦剧向纵深延展铺就基石,它们超越剧情推动元素,逐渐成为情感与主题的核心。
优质IP延续与多重商业化探索
引领发展新航向
“IP续热”浪潮席卷刑侦剧领域,《白夜追凶》续篇《白夜破晓》,《猎罪图鉴》续集《猎罪图鉴2》,也在承继前作丰厚粉丝基础的同时,对原有IP进行了战略性的延续与拓展。
两部剧均保持了实力派演员阵容的稳定性,《白夜破晓》主演潘粤明、王龙正,《猎罪图鉴2》中檀健次、金世佳等资深演员回归,原班人马的配置给予剧粉一例有效的“安心剂”。
与此同时,新生代演员费启鸣出演《白夜破晓》,周彦辰、谢可寅等现身《猎罪图鉴2》,既保持了观众粘性,又增添了新视角与活力,提升了剧集的观赏性和市场潜力。
为了提升整体质感及观剧体验,两部剧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剧集优化与制作改良。《白夜破晓》延续前作本格推理风格,更追求对案件真实氛围的还原,结局关宏宇以关宏峰身份现身,为第三部出品做好铺垫;《猎罪图鉴2》则更致力于人性上的深度诠释,剧中模拟画像师沈翊已从“画像”转为“画心”,细致刻画了剧中角色的情感心路。其原型人物林宇辉,近期也现身线下见面会,通过社媒发布多条模拟画像相关案件视频,观众视角得以从影视转入现实,了解到这一职业的多面性。
此外,两部续集均融入商业合作元素,此模式不仅为剧集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还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刑侦剧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也能积极探索商业化的可能性,促使艺术与市场的双重成功。
然而,过多的生硬植入和过度地全盘追求也极易引发观众诟病,《白夜破晓》口碑的下滑趋势使如何更好地发挥“IP续热”成为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话题。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创新合作,实现作品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与深化,是未来刑侦剧行业发展需要探究的方向之一。
更立体的人物塑造、更深刻的人性剖析、更具层次的叙事方式、更新颖的情节内容、更深刻的社会议题、更多元的跨界发展……近年众多高质量刑侦剧的成功,为该行业的自我革新提供了参考范例。
年关将至,《无罪之身》《刑警的日子》等多部刑侦剧也即将登上荧幕,国内刑侦剧领域又将迎来新一波的创作热潮。期待在未来,更多的刑侦作品能极力冲破桎梏禁锢,凭借其绝佳的革新能力打造出精品剧集,为刑侦剧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有内涵、有高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创造影视行业的无限可能。
主编:罗姣姣
文:金佳美
排版:金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