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疯了22年,妻子不离不弃,张可:王元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
说起来,张可身上拥有很多女人羡慕的一切:富裕的家世、过人的容貌、牛逼的才华,除此之外还有和她相守一生的爱人,不过,张可一路走来也不容易。
张可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父亲月薪400银洋,她和兄弟姐妹各有一个奶妈、一个仆人服侍,其他的仆人各司其职,每天光是下人就能凑够两桌饭。
但是,张可并没有沉溺在浮华中,相反,上学时她没有穿金戴银,而是穿着一身清雅的袍子,脚踏普通的皮鞋,站在人群中,外人注意到的永远都是她的漂亮面孔,其余的完全可以忽略。
18岁时,在老师李健吾的建议和指导下,张可翻译出版了奥尼尔的剧本《早点前》,还在这部剧中扮演了女主角。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可跟随剧社到处演出,在这一过程中,张可邂逅了王元化。
王元化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王芳荃是上海圣约翰大学首届毕业生,之后又前往美国留学,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又前往清华任教,他的同事就是王国维等人。
王元化是家里的独子,上面有三位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
王元化和张可第一次见面时,张可剪了一头齐肩发,穿着一件旗袍,这次见面后,王元化开始注意张可撰写的文章,久而久之,王元化喜欢上这个姑娘。
两人年纪都不大,也没有约会经验,直接约着去了公园。后来,再提起喜欢上王元化的理由,张可表示:“王元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
1948年3月,王元化和张可步入婚姻的殿堂。
次年,两人的儿子王承义出生。
1950年,上海所有地下党要重新登记,对于这次机会,张可自愿放弃,也放弃了自己的党籍,当年她抛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本就是想要创造一个理想中的社会,如今目的达成,她自然重新捡起自己对文艺的爱好。
20世纪50年代初,王元化被调到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没过多久又就任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和副社长,当时家里门庭若市,张可都一一招待,给足了丈夫面子。
然而,这样平静的日子终究没能长久。受到“胡风案”的牵连,王元化吃尽苦头,1957年他回到家里时,已经被确诊患有心因性精神病,张可没有放弃丈夫,也没有离开他,之后的24年时间里,张可一直照顾病中的丈夫,无怨无悔。除此之外继续自己的翻译事业,扛起养家的重任。
在妻子日复一日的照顾下,王元化的身体慢慢的康复。然而,王元化的苦难还没有结束,1966年,他又一次被隔离审查,后来更是被送去农场改造。这一次,张可也遭到牵连,还因此落下了严重的病根。
从1955年到1979年,二十年的时间里,王元化两次精神失常,又两次奇迹般地康复,而张可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1979年6月,张可在开会时突然中风,昏迷七天七夜后她醒了过来,不过,神志是恢复了,脑力却严重受损,之后丧失了读写能力。两人的位置得以调转,王元化也没有放弃妻子,一直在一旁默默照顾。最后,张可先离开人世,两年后王元化去追随了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