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给大家聊聊去年威尼斯金狮奖的获奖作品。
影片由西班牙名导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双影后阵容朱利安·摩尔、蒂尔达·斯文顿主演,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时获得全场观众长达17分钟的鼓掌致意——《隔壁房间》。
熟悉阿莫多瓦风格的小伙伴都知道,他向来擅长拍摄女性题材,观念十分前卫,尺度百无禁忌。早期作品像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不良教育》《吾栖之肤》等等,也是一部比一部炸裂。
这部《隔壁房间》并非原创剧本,而是改编自美国作家西格丽德·努涅斯的小说《邻人之爱》,是阿莫多瓦的首部英语长片。
虽然依然聚焦于女性故事,视觉风格上依然有阿莫多瓦标志性的高饱和配色布景,但相比早期作品明显风格内敛了许多。
片中,女主英格丽是名小说家。
她的新书以死亡为主题,收获了不少好评。她本以为自己写完这个故事,能更加通透地看待生死,但可惜的是她仍然无法坦然正视死亡。
一想到身边人会逝去,她就感到难以接受。
巧的是,在签售会上,她得知了曾经的好友马莎患上癌症的消息。
两人曾在同一家杂志社工作过,一块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互相认作知己,后来她做了小说家,马莎成为了战地记者,因为工作的关系分隔两地,许多年没有再见过。
没想到再次重逢时,马莎已经病入膏肓。
英格丽怀着复杂的心情去医院看望好友,马莎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虽然见到她也激动溢于言表,但仍然忍不住吐槽疾病使她的生活丧失了所有乐趣。
因为病痛,她无法随心所欲地出行,因为化疗,她的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很难集中,就连最爱的阅读和写作也变得困难重重。
英格丽决定陪伴好友度过这段困难时光,只要一空闲下来,就去和马莎聊天,听她回忆这些年的经历,比如她亲眼目睹的战事,她和女儿之间为何变得疏远。
然而有一天,马莎被告知癌细胞已经无法控制,她最多还有一年时间。
医生仍然劝她坚持治疗,可她不知道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保存尊严地死去。
她从特殊渠道弄到了安乐死的药物,想要自己结束生命,但又不想一个人孤独地去死,于是她租下了一栋度假别墅,并向英格丽提出了一个请求——住在她的隔壁房间。
每天晚上,马莎都会开着门睡觉,如果哪一天英格丽醒来发现她的房门关闭了,那便说明她已做好准备,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请求,让惧怕死亡的英格丽感到为难。
为什么不找更加亲密的人陪伴,比如女儿呢?她问道。
马莎说,当自己告诉女儿这个决定时,女儿只冷淡地回复“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母女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她这个外人来得更亲近。
她们曾是互相认同、互相钦慕的好友,但因为多年未见,重逢时对彼此又带着兴奋与对彼此的好奇。
这样既近又远的关系,让马莎觉得在英格丽身边格外自在。
英格丽不忍拒绝好友,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
或许她也还有一重私心——希望在相处的这些日子里能劝马莎回心转意,珍惜最后的时光,而不是匆匆寻死。
因此,当马莎到了度假屋才发现自己忘带药丸,不得不回家去取时,英格丽试探性地问她,这会不会是某种暗示?
当某天的夜风把马莎的门吹上,英格丽误以为好友已经死了,她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独自在阳台上哭泣和思索了一夜。第二天看到马莎活生生地出现在她面前,又免不了一顿大发雷霆。
不过在陪伴马莎的这段日子里,她近距离地看到了好友与死亡间的和解与对抗。
马莎并非不热爱生命,相反,在被病痛折磨地日子里她仍然无比珍视那些让她感觉生命美好的瞬间,她在战场中见闻的爱情,读到的荡涤灵魂的诗句,在清晨听到的鸟鸣。
然而现在她无法工作,难以阅读,就连出行起居也需要有人陪同。
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希望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在疾病面前,她并没有选择。她只能选择有尊严地去死。
英格丽渐渐明白,自己无法说动马莎,就像马莎无法改变自己癌症晚期的事实。
她惧怕死亡,惧怕所爱之人的离去,可是无法改变那一天早晚会到来。陪伴在马莎身边,看着她渐渐消亡,虽然浸淫着痛苦,但这种痛苦可以承受,也必须面对。她最终学会了在悲剧中尽情生活。
一天,她回到家里,突然发现马莎躺在阳台的椅子上,静静地离世了。
马莎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在夜晚关上门离开,而是给自己画上艳丽的妆容,穿上色彩鲜艳的西装,享受了生命中最后半天阳光。
她将留给警方的遗书放在桌上,里面坦诚自己轻生的原因,她说英格丽对一切毫不知情,只以为是来陪自己度假,为她免除协助自杀的嫌疑。
尽管全片围绕着“一个女人决定去死”展开,充斥着对死亡的思考,但影片并不沉重压抑,反而通过这场死亡探讨了战争、亲情、女性友谊,乃至生命意义等诸多话题。
两名女主之间大量的对话台词,绝非言之无物。
比如谈到马莎的家庭时,我们才知道,她在年轻时本打算和恋人安定下来,可对方却被征召去了越南,回来时患上ptsd,被抑郁和幻觉缠身,也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他离开了马莎,后来在路过一间失火的房屋时臆症发作,幻听到求救声,奋不顾身冲进去救火,最终葬身火海。
消防车后脚就抵达了现场,原来那是一间废弃屋子,谁都知道里面根本没人。这场荒诞的死亡,无疑也是在质疑战争。
马莎不愿对幼年女儿提起这段往事。
等女儿长到青春期,她又开始了长期不着家的战地记者生涯。她到临死前仍未能修复与女儿间的隔阂。
直到死后,女儿来到那间度假屋,从英格丽口中得知了这许多往事。
无论是对于马莎、英格丽,还是女儿等人的选择,影片都没有给出批判态度,只是静静讲述这一切。
就像英格丽所说的那样的,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场走向死亡的倒计时,那人生就是弥漫着悲伤的底色,但这种悲伤可以承受,必须面对,也并不影响我们追求心中向往之物,为见识到的美好心怀喜悦与感激,在短暂的几十年间尽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