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就是核爆级别的燃啊!!!
截止到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四天票房已经破22亿,猫眼预测总票房高达67.4亿。
这个预测数字,我们也是一点点地看着它升上来的。
包括票房逆跌的趋势,从大年初一、初二的近五亿,到昨天的6.1亿,再到今天预测的日票房超7亿……
家人们,这是什么概念。
就,真的真的真的。
好燃啊!!!
《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是今年春节档的最佳,还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春节档大盘。
然后,需要提醒你的是,目前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一名还是2021年的《长津湖》,57.75亿。
而中国电影的影史票房纪录,从2017年破纪录的《战狼》之后,也已经卡在五字头这个大关,将近八年了。
所以,现在能不能打破这个纪录,就看我们的小哪吒了。
事实证明,观众并不是不爱看电影,观众只是想看好电影。
这一点从豆瓣评分也能看出来了,哪吒开画8.5分,现在还升到8.6分,说明了什么?这就是真正的民选好片,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可能现在再从国漫这个维度再来谈哪吒都太局限了,哪吒不光是这个春节档的六边形战士,更是整个国产片范畴里的、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片。
这一次,魔童要炸的是中国电影史!
相对于前作而言,哪吒的续作,不仅是全方位的升级和突破,甚至可以说是重构了中国动画工业的坐标系。
比如在视觉效果方面,绝对的爽、燃、炸,各种轰头的大场面和奇观,可能对于观众来说,光是第一场陈塘关保卫战,其惊艳程度,就足够值回票价了。
三大龙王兵临城下,数以万计的海底妖族如血色瀑布般,从虚空裂口倾泻而出,妖族身上的万条锁链、如潮涌般肆虐的大军,都让人看得瞠目结舌。
但,对于整部《哪吒之魔童闹海》而言,这竟然也仅仅只是开胃菜而已。
导演的野心显然并不局限于此:第二部走出了陈塘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恢弘的、东方式的幻想世界,整个世界观的搭建已经初具雏形,陈塘关的废墟焦土、海底龙宫的岩浆炼狱、玉虚宫的空旷秘境……这些场景设计不仅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奇观,其实也有着许多可以解读的符号和隐喻。
对我个人而言,整部电影最为震撼的视觉场景之一,可能是阐教宝物天元鼎的出现。在反复的咒语吟诵里,巨大的天元鼎缓缓降临,如同泰山压顶。这个画面既是巨物美学的极致呈现,也有着科幻片式的简洁和战栗。
而影片结尾最后一场大战的华丽、恢弘、想象力,也绝对能够震撼到你。
火树银花的视觉奇观,金色巨浪与黑色巨浪互相席卷,炸开时化作一片血墨……看得我目瞪口呆。
这种极致的、浓墨重彩的水墨对抗,正邪最巅峰的碰撞,无疑将中式美学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哪吒所打造的,不仅是最独特的中式美学,更是刀刀见血的中式疯魔美学。
正是这些工业级的锻造,五年磨一剑的打磨,才能最终让观众相信,这个脚踏风火轮的身影,的确正带着中国动画冲向神话与现实的新纪元。
当然,哪吒之所以好看,从来都不是为了打而打。
而是逼不得已,不得不打。
可以这样说,哪吒里的每一场动作戏,都是被压迫到极致时的反抗。
也正因为此,才始终裹挟着最极致的情绪、最汹涌的愤怒。
而《哪吒之魔童闹海》所讲述的,不仅是哪吒的愤怒,也是所有人的愤怒。这是一次全员觉醒的反抗之路。
这一次,故事从重塑肉身讲起。
为了帮敖丙重塑肉身,哪吒需要进行升仙考核,得道成仙。
最开始,哪吒还是很高兴的:成了仙,就意味着他不再是魔,他也可以成为父母和陈塘关的骄傲。
但在一次次考核的过程中,他却发现,成仙,让他变得不再像自己。
为了不泄露出魔气,一向都最擅长打架的他,只能躺平挨打,等待敖丙接管身体。
因为担心自己“长得太丑”,他甚至不敢去见亲哥哥们,连最珍贵的、家人团聚的时刻,也交给了敖丙。
虽然之后出现了“不学修仙,只学美颜”的笑点,但你还是知道,这个从来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哪吒,第一次也害怕了。从不内耗的他,也被这所谓的仙家规则所“内化”了。
可是,这样的标准和规则,就一定是对的吗?
不止哪吒困惑,我们也很困惑。
捕妖队要捉的妖,好像都没干什么坏事。
第一关的土拨鼠们,不仅没有惹任何人,连吃饭都老老实实排队。
第二关的小妖们,更是为了成仙、勤勤恳恳修炼,一分钟也不肯懈怠。一听说面对的是阐教仙人,立刻放下所有武器。
第三关的石矶娘娘,虽然战斗力强大,但整座山只有她一个人和一面镜子,她又能害得谁呢?
为什么要捉他们?
捕妖队说,只是因为他们是妖。既是妖,生来就是坏的,就要将他们扼杀在摇篮里。他们的存在就是错误。
这和第一部里的哪吒何其相似,生来是魔、生来就要承受骂名。他一生注定活不过三岁,他的存在也是错误。
走向玉鼎宫的这条路,对哪吒而言,的确是一次历练。
但,这条路的终点,并不是仙家之位,而是再一次指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是谁?
他是魔,不是仙。
最终,哪吒明白,所有那些吃人的礼节、规则,都只是要将他炼化的巨鼎,他不必成为任何人,做魔又如何,做妖又如何。那柄捅破海底炼狱的火尖枪,戳穿的是所有的既定规则。
片中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法术,叫做“穿心咒”。
穿心咒将千针万刺穿透全身经脉,中咒者若强行移动,便会千刀万剐、四分五裂。
这其实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强权和规则,会将你困在原地无法动弹,若要反抗只能粉身碎骨。对抗强权的过程,注定要伴随着惨烈的牺牲。
当哪吒冲破穿心咒,便是在大银幕上又一次完成了自己的“剔骨削肉”。
只是,在过去的“剔骨削肉”传说里,哪吒这样做,是一次惨烈的自我毁灭和对“父”的报复。但这一次的“剔骨削肉”,却是为了挣脱一切束缚和枷锁。
为了反抗这不公的规则和权利,“反父权”在时代的更迭中有了新的演绎。
牺牲又如何?粉身碎骨又如何?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知其不可而为之。
当哪吒冲破了咒语,三昧真火反而补全了他的肉身,他的肉身涅槃,精神自我也得以觉醒。
撕裂重塑,才是真正的成长。
涅槃重生的并非哪吒,也是故事里的每一个人。
我个人也觉得,这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做得最好的地方。
要知道,第一部之所以能够出圈,其实靠的就是两位主角非常鲜活、立体的人设。
而在这一部里,不仅主角的人设有深化、有成长,配角也更丰富了,比如申公豹、四龙王……
可能在其它电影里,这样的角色定位,注定了他们只是反派、工具人,或者不得不去迎合某些刻板印象。
但在哪吒里,他们都很丰富、很饱满。哪怕出场的戏份不多,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故事。
而在这其中,最让人唏嘘的,就是申公豹一家了。
没想到,他们才是真·美强惨代言人啊。
在第一部里,申公豹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反派形象,最多就是有个口吃的特点比较好笑。
但看了第二部你会明白,一个反派师傅,怎么可能教得出敖丙这样至纯至善的性格呢?
看起来像坏人的人,其实未必就是坏人。与其说申公豹的形象是在这一部里反转了,不如说,他是被我们看到了。
第一部的他,一出场就说过一句台词,“人的偏见就像是一座大山”。
现在我们明白,申公豹说的就是自己的命运。
很多人都和他有共鸣,觉得他像大山里唯一走出来的寒门贵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镇做题家”,他努力修炼,是全家人的骄傲,但生而为妖,他却只被上位者当成工具、被嘲讽、被蔑视。
他并不是反派,他只是不肯向命运认输,只是比其他人更早一步觉醒。
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两个人的反抗变成了一群人的反抗,双生子的寓言也上升到了一种时代的命题:
在仙界的强权压迫面前,“哪吒”也可能变成“申公豹”,而申公豹也可以是每一条被献祭的陈塘关的生命,每一个被镇压在海底的妖族,所有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
国产片需要这样兼具痛感和神性的作品——让反叛者劈开命运的长河,让所有被定义的“孽”在银幕上重获自由。
在这一层面上,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魔童降世的续篇,影片更是开启了一个非常完整、恢弘的故事线。
魔童宇宙的序幕已经揭开,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无比期待接下来的故事。
饺子导演,知道你很忙,但也千万别闲着啊!!!!!
不要再让我们等五年了吧!!!
去年的暑期档以后,很多人对于国产片、尤其是院线片的发展,都有了一些很被悲观的想法。但哪吒的横空出世,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观众从来不是不爱进电影院,观众渴望的只是好故事,好电影。
没有套路的黑化,没有苦大仇深的说教,这是我们想要看的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的好电影。
记住这个春节,我们见证的不止是票房神话,更是中国电影该有的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