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看过这部剧的人都已知天命,奔退休的年纪了。
另有一说,很多国人知道的第一个英语名字是麦克和伊丽莎白,这部剧中的男主女主。
“上古神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日前悄咪咪地亮相东方卫视的午夜档,却激起了不小的动静。4K修复,原版发音,炸出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大西洋底来的人》当年有多火?它于1980年初在央视一套播出,是中国引进的首部大型科幻片。剧集讲述了神秘生物麦克·哈里斯从海底世界来到凡人社会,成为科学研究的奇异样本。麦克拥有不属于人类的超能力,却同样拥有人性的温暖。他帮助伊丽莎白博士研究谜一般的大海,他也试图融入谜一般的人类。
当年在中国电视机普及率不到1%的背景下,《大西洋底来的人》创造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每周四晚八点,聚在有电视的朋友家中一起追剧,成为当年企盼的乐事,如今可追的往事。麦克的蛤蟆镜、黄色泳裤,甚至独特泳姿都成为一种时尚,为人效仿。对那一代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共同记忆。
紧随《大西洋底来的人》之后,《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鹰冠庄园》《大饭店》《根》等接踵而来。重温《大西洋底来的人》,很多人带着怀旧的心。甚至于,剧情现在看来有些“无脑”。但一切都要放到四十多年前的文化语境、生活环境中去对标。显然,当年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从概念到故事,是新奇别致的。
所以,重温《大西洋底来的人》,也不单纯只是念念不忘自己青春片段中的一个章节,它也曾是我们懵懵懂懂,风风火火探索世界的纪念印章。原来,一切还可以是这样的!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起飞,还有文艺的多元,由内向外的,自外及里的,知了世界,也更好地知了自己。互鉴,互学,然后有了自己的积累、原创与创新。《大西洋底来的人》这些电视剧,便是一扇窗口,探出头去,我们看见世界的形形色色,生出希冀的洋洋洒洒,创造今日的轰轰烈烈。并最终,在坚守与开拓的平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无疑,电视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但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仍以不同的属性所长勾画出远方。一个人,一辈子,何其有限。在书本中,走过几百个人的人生;在影片中,去往难以驻足的土壤;在戏剧中,感受无法触及的意境;在画作中,体味厚重奇趣的笔锋……于是,一个人,一辈子,展开再展开,有限中遥想无限。这大概也是《大西洋底来的人》重播引发回忆杀的意义所在——永远向外张望,永远保持好奇,而后,永远踏实前行。
栏目编辑:吴南瑶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