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过年的四个重磅话题,家家都不想面对》
很多读者留言吐槽徐克最新的作品,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
不是吐槽电影,是吐槽名字,名字起错了,不应该叫侠之大者,应该叫黄蓉去哪儿了。
因为从头到尾的拍摄风格就类似于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了,讲的一直都是郭靖在找黄蓉,黄蓉在找郭靖,欧阳锋在找九阴真经。
最后,终于找到了。
至于江湖,不过是综艺节目寻找彼此的背景墙,至于家国战争,更是如此。
如果能把最后一段郭靖守城去掉,就更切题了。
没必要弄一个像《雪中悍刀行》里面王仙芝那样核武器式的欧阳锋,让他一个人把十几万蒙古大军险些团灭,若非郭靖出手,成吉思汗性命不保。
这个郭靖也非常有意思,说是要守城,结果面对来入侵的蒙古大军,他倒是替蒙古人把欧阳锋给解决了。
然后与黄蓉俩携手阵前,上演了一出我是疯儿你是傻,俩人对着蒙古大军说,如果要攻城,就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结果蒙古人良心发现,真就退兵了。
…….
满满的综艺效果,仙侠剧范儿十足。
果然,继爸爸去哪儿了之后,又上演一幕,黄蓉去哪儿了。
面对读者们汹涌而至的调侃,我该怎么解读呢?
我还是想要替徐克导演辩解两句的,尽管有些苍白。
首先,武侠的受众群体,最晚的,是我这代人,我们一直到上中学都没有互联网,电脑也只是学校机房里那种286,更多的娱乐是街头的电子游戏厅,录像厅。
实际上用不着等到下一代人,只要往后拖半代人,流行的就是仙侠,奇幻,穿越,综艺这类题材了。
也就是说,武侠的主体人群,都是40岁往上走的那批人。
这批人观影,往往是带着孩子。
未必是我们想看什么,很多时候是我们想要把自己曾经经历过,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下一代。
你比如多年前,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陪他一起看过老版的射雕,神雕,玩过光荣系列的三国志游戏。
那时候他小学低年级,就已经没兴趣了。
因为他们那代人有他们那代人的话题,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具备社交属性的货币。
我们小时候你谈郭靖,我谈杨康,大家有得谈,知道对方说什么。
他们小时候你谈郭靖,小盆友不知道你说谁,你谈斗罗大陆,就有人知道了。
所以如果一个导演,仅仅是怀旧,仅仅是帮着如今40多岁以上的那批人重温儿时的回忆,那拍武侠是很简单的。
但如果想要讨好年轻一代,就会非常难,这个难度堪比茅台兑瑞幸,两头不讨好。
我们小的时候,国民的人均收入其实和印度是差不多的,甚至更低一些。
但是,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周期。
这个高速体现在你会不停的拥有你此前数代人所未闻,未见的东西。
比如你家里出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BP机,小灵通,手机,电脑,然后你迅速的被推向了互联网时代。
随后就是汽车,以及一浪掀一浪的住房改善需求。
这四十年几乎是跑步前进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起码可以做到比自己上一代人强,强得多,在20年前,你毕业后两三年的收入可能就抵得上你父母一辈子。
那年月,也许你一毕业就年薪大几万,或者十万,而你的父母终身存款也不过十万。
所以人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就是武侠世界里的主角,是不断遇到奇遇的郭靖。
这种局面下,你讲武侠,大家感同身受。
因为很多人真的做到了不断的自我实现,他不断的被满足,那么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然会追求什么?
追求被尊重,追求聚光灯下的主角感受。
马老师的会议室为什么叫光明顶?自己为什么叫风清扬?
就是这个道理。
我成功了,我物质上满足了,我还想怎么样?还想被记住,想做一人守一城的郭大侠,想做一人敌六大派,力挽狂澜的张少侠。
很正常,包括十几年前,我还没有自己当老板,我还在给大佬拎包的阶段,我见过的很多商界前辈,都有这种心态。
钱已经到位了,接下来就想要点感觉,比如与泰森对打,与天后对唱。
可是你把这一类的叙事风格讲给如今的年轻人听,他是很难接受的。
你所谓的那一切奇迹式的突破,对他而言是与生俱来就见到过的,他本就是互联网原住民,他就没有经历过和印度相仿佛的历史阶段。
如果你要让他还能够觉得有奇迹式的增长速度,那除非从世界老二变老大。
其实即便如此,从幅度上,都不会让年轻人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了。
所以大部分年轻人,包括二代们,都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奇遇。
他们不会理解前辈们为什么会飘,因为他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从那么谷底的位置,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赚到那么多的钱,于是除了把自己幻想成大侠,已经没啥好满足的了。
于是他们就不会喝那么贵的酒,即便你掺到咖啡里。
因为他们不理解,喝酒其实喝的是感觉,钱不花到位,感觉咋能上来呢?不像古龙小说里沈浪那样一夜之间挥霍百万两银子,买珍珠磨成粉兑酒喝,怎么能体现自己的成功呢?
你站在这个角度上,就能体会徐克的难度。
如果要迎合年轻人,那你只能拍成黄蓉去哪儿了,拍成一个仙侠爱情剧。
但徐克又不愿意放弃我们这群老东西,这群基本盘,于是乎名字还得叫个侠之大者。
结果不伦不类。
我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来取笑徐克的,而且借这个话题,告诉中老年的读者,身为父母的读者,你要理解年轻人。
我前天在新春的四个话题里面,讲到了父母的教育,讲到了代际的关系。
咱们做父母的,要意识到,咱们真正对孩子有用的部分是什么?
是社会经验。
这个社会有多少利益团体,彼此之间是怎么博弈的,这部分如果你有积累,教给孩子是有益的。
就像射雕里面,战争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也不是一个人能阻止的。这里面裹挟着各方的利益博弈,有人要升官,有人要发财。
你不了解社会是怎么样一个利益团体之间的彼此博弈,无论你是想要推动什么,还是想要阻挡什么,或者你干脆就是想要浑水摸鱼,都是不可能的。
这部分,是我们老东西,能教年轻人的。
至于价值观,就算了,因为价值观这部分,很多时候对他们而言,是没意义的。
你的人生经历过几万倍的增长率,他经历过么?他没经历过,那他就没法认同你的价值观。
因为他的处境和你完全不一样,他面临的是从小按照慕容复一样训练,学的都是九阴真经,结果毕业后呢?
干的是最原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打杂的工作,即便如此,还要一群慕容复们抢破头皮。
好容易抢到了,还要被AI挤兑,还有35岁的危机。
那你老提你的当年勇,挤兑孩子们这么逊,有意思么?
你真要这么牛,干脆多给他点钱,让他起点高点不行么?你鸡他不如鸡自己。
如果你没有那么多钱,就要怎么样?就要站在他的角度,他什么牌面?他该怎么打他的这副牌?
去帮帮他,真实有效的帮帮他,设身处地的帮帮他,就像前天第一个话题讲的,别乱设目标,更不要用你自己经历过的落伍的打法,去瞎指挥。
当好长辈吧。
否则,一个人都不能保护好家人,何谈侠呢?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过年的四个重磅话题,家家都不想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