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院已经跟神仙打架一样了,根本不知道怎么看,怎么选。
打得火热的院线电影外,在被冷落的网络平台上,殊不知有这么一个观众很难发现的角色,却被我意外关注到了。
要说他一点没热度吧,他在《大奉打更人》里可以当逼王当到了极点,一出场就自带花瓣雨,背对众人还要拿着花扇子摆谱,美其名曰“人前显圣”。
却也被网友冠上“大奉汪峰”,原因是每次出现都被许七安抢尽了风头,沦落为待爆咖,气得直跳脚。
甚至到大结局都没有正脸,真的很好奇这出演费是咋算的,别是按照替身算的吧?
没想到,从剧集又到衍生番外电影的“大奉团欺”杨千幻,竟会变成我心中的意难平,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奉世界里的意难平。
主角团的人只看到他“背对众生”的疯癫,看不到背后到底有什么。
为配角作传,似乎是很多剧集、电影的番外会选择展开故事的方式,但杨千幻的故事,还不同于一般的配角。他是一个觉得自己有能力想做主角,但主角光环不断被抢走的人。
熟悉这类故事的人都知道,主角光环往往只能属于一个人。往故事里看,这是命数。一段传奇,只能有一个天选之人。
但走出故事,其实这也是读者、观众的一种观看心理趋势,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故事。因为在我们自己心中,总会去自我带入主角视角,毕竟在我们的人生里,自己是唯一的主角,所以也渴望获得同样的光环。
而放大到整个时代、世界,我们又成了配角中的配角。事实上,在这个大时代、大世界里,我们甚至可能没有“背对众生”的机会。
《大奉打更人之世间无我这般人》真正在挖掘的,是杨千幻作为这个故事里的人,对故事外的作者和观众形成的一种角色惯性思维的挑战。
放在故事里,也就是他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
杨千幻所要冲破的,不仅是故事里自己的命运,还有故事外观众的主角惯性,打破我们眼中的主角光环,才能真正成就他自己。
由此“世间无我这般人”有了双重意义,不仅仅是《大奉打更人》正传故事里许七安的恭维话和杨千幻的自吹自擂。
第一重,便是在所有主角光环强大的世界观里,没有杨千幻这号人物。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触动,正是因为他让我们看到,走出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光环、无法做主角的生活,应该如何继续。
第二重,是世间真的不再有他这个人了。
因为在《大奉打更人之世间无我这般人》的结尾,与杨千幻命运相似的原创角色老何,在目睹杨千幻抗击命运牺牲之后,她选择挣脱自己的枷锁,成为了杨千幻,替他“背对众生”。
在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个最为打动我的情节——断臂。
杨千幻因为被手镯束缚了法术,在最后一刻,面对千军万马,他选择断掉手臂,也是断掉束缚。
看这一段,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不少武侠小说、电影的经典断臂桥段。《神雕侠侣》里杨过被郭芙砍去手臂,张彻拍出百万票房大作《独臂刀》,后续又拍《独臂刀王》,让独臂高手成为了香港电影里一个流传数十年、几经翻拍的经典形象。最后到陈可辛的《武侠》,仍然使用了侠客断臂的情节,完成角色的成长。
杨千幻的断臂不仅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为什么一定要斩断自己的手臂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
肢体的残缺,往往被视为一种外在的缺陷,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成为一种内在力量的象征。正如杨千幻所经历的那样,肢体的缺失不仅没有削弱他的战斗力,反而激发了他的意志力。
他一直无法突破自己,始终被自己所困。尽管他退居田园,看似臣服于命运的安排,但这其实是一种逃避,而非真正的接受。
当面对再度证明自己的机会时,他不再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大奉第一阵师,他的法术已被自己过去的行为所拘束。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选择了直面自己的命运。在这一关键时刻,他需要“重塑金身”,而断臂便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一步。
通过断臂,他不仅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更获得了心灵上的强大,从而能够匹敌千军万马。
杨千幻的结局,变成了这个春节不少观众心中的意难平。
没有人会想到,本来想看“逼王”怎样继续装逼,却看到了一个配角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挣扎,以及最后的全然释放。
春节档的电影院,有那么多英雄在争取自己的命运,证明自己。而在网络平台上,也有一个杨千幻,用反英雄的方式,去成就自我。
如此悲恸,却是最彻底的燃烧。
人在接受命运的一刻,是无奈,却又无比强大的,这个后劲儿可能要震荡延续到第二季《大奉打更人》上线的时候。
在《大奉打更人之世间无我这般人》中,杨千幻如愿成了主角,也真的呼应了“世间无我这般人”的称号,他在获得主角光环的一刻,生命也燃烧到尽头。
剧情上的反转,不仅是连上剧集中杨千幻的特质,更让人好奇,电影的时间线和剧集的时间线是如何嵌套,似乎电影在剧集故事线的缝隙里,螺蛳壳中做道场。
但这是一个惊喜,还是一个坑?第二季的剧情中会如何处理这个支线故事?在完整了杨千幻这个人物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悬念。
只能说,杨千幻的故事,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