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春晚,李谷一这个名字必然会被提起,甚至可以说,她是春晚的保留项目。
1980年,李谷一一首《乡恋》红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也找不出几个没听过歌的人,然而,随之而来的不是无数夸赞之词,而是让人难以承受的批判之词,听着外界对《乡恋》的污蔑之词,李谷一再也坐不住了,她一定要让领导出来评评理。
李谷一听说邓小平要来参加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唱会,便想着亲自在邓公的面前唱一次,让他出来评评理,这首歌是不是如外界所说的那样不堪。
结果,邓小平那天根本就没来,中央乐团的领导知道李谷一的打算后,干脆给她放下狠话,如果她以后还这样做,那么就请她去适合她的地方唱歌。
虽然外界有批判的声音,但是李谷一照旧唱这首歌,无数歌迷写信表示对她的支持。
而《乡恋》这首歌彻底翻身还要当属1983年的春晚,观众们点播频率最高的还是这首。广电的领导更是直接同意她在全国人民面前唱这首歌,李谷一这才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其实,除了《乡恋》,李谷一当年唱的花鼓戏《补锅》也曾引起过争议,当时有人斥责这首歌是“新才子佳人戏。”当时的李谷一才19岁,但是,不管怎么说,她的戏曲歌唱还是有特色的。
李谷一真正的转机是在1967年,这一年她学习了西洋唱法。1974年,李谷一被调到中央乐团从事戏曲和民歌的演唱。这一结合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后来,就连李谷一自己都说:“多亏了十几年的戏曲功夫和十多年的西洋唱法的训练。没有这一段,就没有我今天的李谷一。”
当然,在唱歌方面,李谷一并非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她还经常去普通观众之中演唱,当时她为湖北山区的第二汽车厂的工人演唱,直接轰动了这个新型的汽车城,各地的邀请更是纷至沓来,让她应接不暇,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听众。
说起来,1983年,观众能在春晚舞台上看到李谷一的身影,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因为1983年的大年初一,李谷一所在的中央乐团给她安排了一场在深圳剧院的大型表演,作为团里的顶梁柱,李谷一必须在场,而且他们当时的售票已经一抢而空。
当时,深圳的基础设施才刚起步,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机场,想要在一天的时间里赶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倘若李谷一去北京参加春晚表演,那么很难保证不会耽误第二天在深圳的演出。
李谷一是当时全国最火的歌星,春晚策划组说什么都要让她出现在春晚现场,于是,台里和中央乐团的领导开了两天电话会议,双方没有谈妥。
最后还是公安部协调出一个方案:初一一大早央视用专车送李谷一去首都机场,赶上八点多的飞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广东公安厅派专车接到人之后,再一路免检过边防到深圳的表演场地,以此来确保当天晚上的表演。
对于这一方案,中央乐团觉得可行性比较高,故而同意了,就这样,李谷一才出现在1983年的春晚现场。全程李谷一都是特种兵式的行程,最后急急忙忙地到台上演出,幸好最后的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