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尔

惨淡了一整年的院线终于在2025年的春节档迎来了反弹,而在春节档的乱战中表现最为亮眼,甚至带动整个大盘的,毫无疑问就是《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无需复述那些此刻正在被不断修正的预测,四十亿还是五十亿?甚至六十亿?

对平常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谈资,真正问题只有一个:为什么是《哪吒》?

历史不会重复,但常常押韵。

如果说2019年的《魔童降世》还是一个孤例,那么2025年的《魔童闹海》就证明这个系列的票房火爆不是偶然,在反复无常的大众情绪下也存在着可以把握的规律。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

《魔童闹海》的第一场戏是太乙真人用莲花重塑哪吒的肉身,托生莲花是佛教神话中灵魂转生西方净土的方式,尽管79版《哪吒闹海》刻意淡化民间故事中的神话色彩,也将这一幕处理得非常优美神圣,充满生命的喜悦。

而《魔童闹海》的第一幕却贡献了全片的第一串屎尿屁笑话,哪吒的身体诞生于肮脏混乱、毫无神圣的场景中,这个开场已经奠定了《魔童闹海》的基调:对于神圣、崇高、秩序这些概念的戏仿、消解乃至反叛。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由于龙族的阻挠,敖丙的转生仪式受到了干扰,不得不暂时与哪吒共用一个肉体。哪吒的性格原本就过于冲动,新设定进一步加剧了肉体与灵魂的分裂,那么按理说影片的主线就应该是讲述他怎样掌控力量,克服性格中的弱点,弥合灵与肉的分裂。

而影片前半部分为主人公所设计的主线任务也是在隐瞒真实实力的前提下通过昆仑山的考试,看上去确实是奔着这条经典的推进路线去的。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然而如果观众是抱着观看好莱坞古典主义电影的心态去观看的,会发现影片的后续展开却与自己的期待完全不符:通过三场试炼的哪吒性格上并无收敛,甚至比刚上场时更加暴躁,打通第一关时哪吒至少还试着隐藏本性,到了第三关时他甚至都不屑于隐藏。

节制让位给了放纵,与其说这是编剧的失误,不如说这是刻意为之的效果,《魔童闹海》的「爽感」来源正在于此。

假如哪吒像阿宝一样善于反思,《哪吒》系列就会成为另一部《功夫熊猫》,观众们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喜欢它就不好说了。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正是因为明明哪吒是一个性格有严重缺陷的角色,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出任何反省,哪怕在他真地冤枉了东海龙王之后也只是放出一句「我一定会把你们救出去」的狠话就获得了原谅。

所谓「错的不是我,是世界。」生在这个时代,观众对这种大ego的主人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只要打开手机,各种「爽文」、「爽片」都会扑面而来,虽然它们没有《魔童闹海》的华丽视效,但它们在审美上却与《魔童闹海》是相通的。

在《魔童闹海》用爽文的逻辑征服市场之前,观众已经被爽文预先征服了无数次。

从这个意义上说,观众其实一直等待,等待一个A级大作来重新讲述那个他们已经在网文、在短视频里看过、梦想过无数次的故事。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魔童闹海》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文本,具备当下的各种优点,也具备它的一切缺点。

最典型的缺点就是它的价值判断几乎是随机的:种族的概念在这个故事里非常重要,人、妖、仙三个同种族被贴上善与恶标签,并在宇宙中被赋予了不同的阶级秩序。

哪吒一开始为了平息妖族的愤怒混入仙族,企图骗取宝物;接着又加入仙族的阵营讨伐妖族;最后又帮助妖族对抗仙族。

主人公走马灯一样改变阵营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是因为妖族比仙族更具正义性吗?

站在陈塘关百姓的角度来看,妖和仙都同样危险,都动过屠杀自己的念头,而且最后付诸行动的是妖族,幕后指使是仙族,谈不上谁更邪恶。

主人公作为一个毫无原则又拒绝反思的角色,加入哪个阵营只是一个随机事件。

可以想象,如果气急败坏的东海龙王在开场十五分钟时下令杀光陈塘关百姓,那么无论无量仙翁有多么邪恶,哪吒都不会拒绝与其联手。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到了影片的后半段,谁善谁恶完全由「谁应该为陈塘关大屠杀负责」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决定。

有趣的是,关于这场屠杀的正面描写完全是空白的,观众和主人公都只能看到屠杀的结果,至于屠杀的过程则只能任凭想象去建构,这种文本上的「不确定点」正是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地方。

当然,由于幸存者的证词,无量仙翁所构建的意识形态被瓦解,但仍然可以说是饺子的意识形态替主角和观众做出了选择。因为影片中没有任何一方拥有额外的道德优势,这种情况就好比置身于高速公路上的行人,被哪辆车撞倒并不是因为开车的司机格外邪恶,而仅仅是一个随机事件。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甚至比起主角来,连无量仙翁算得上是个稍「好」一点的人,起码他真地在为阐教谋利益,而在得知自己的父母安然无恙后哪吒就立刻和妖族冰释前嫌联手对抗仙族去了,再也没过问过那些倒霉的受害者。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谁搞的大屠杀」只是一个道德大棒,只在导演需要丑化某个角色的时候才会被想起。

2019年《魔童降世》上映时就有人指出:「对抗天命」是一个大而无当的伪命题,《魔童降世》阉割掉了哪吒传说中割肉剔骨的伦理冲突,给哪吒重塑了一个父慈子孝的原生家庭,然后把原版故事中的攻击欲、破坏性从无法挣脱的伦理引向了虚无缥缈的「天命」。

这既制造了一个貌似强大的不可战胜、实则一推就倒的外部敌人又保留了合家欢的安全、保守的底色。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魔童闹海》把这一改编思路运用得更加纯熟:主人公更加刚愎、更加混不吝,几乎像一头斗牛,只不过在编剧的帮助下这头牛战无不胜。这样做在商业上取得了惊人的回报,但在艺术效果上则要付出代价。

哪怕导演是想将哪吒被塑造成一个尼采意义上的「超人」,用力过猛的结果就是哪吒表现得像一根没有主见的墙头草,或者说像《邪不压正》里的李天然:李天然看谁都像是自己的爸爸,哪吒看谁都像是杀父仇人。

《哪吒 2》的安全和保守-风君娱乐新闻

就像麻辣火锅取代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成为了四川美食的代表,短视频时代审美重口味的崛起是一种大趋势。

我不怀疑《魔童闹海》成功之后会有更多的效仿之作,毕竟「爽片」只要变着法儿让观众爽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核心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