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可能观点会有点偏激,但是想了想,还是决定写下来,不吐不快。

事情的起因,正是前天和昨天终于抽空去看了下电影

小城市里,《哪吒2》实在买不到时间合适的票,想着回北京再看了,就先看了《唐探1900》和《封神2》。

《唐探1900》讲道理是还可以的,很喜剧,同时又很燃,岳云鹏扮演的太监在异国他乡听到八国联军进北京,听到他们要睡老佛爷婢女的时候,那一瞬间的爆发力的演技可以让我原谅他在春晚上那个拙劣的相声。。。

虽然也有很多人说唐探很烂,但我觉得他完成了电影里面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故事。

唐探的故事,至少是有逻辑的,是完整的。

你再怎么评价陈思成抄袭,他的故事确实还是好看的,是对观众口味的。

至于《封神2》。。。

当我看到洁厕灵成精的时候,我真的大为震撼。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风君娱乐新闻

讲道理,特效审美丑归丑,但是我觉得还不是他们崩盘的原因。

他们崩盘的原因,是故事,是逻辑。

是TM好好讲故事的逻辑。

真的,让DeepSeek写一个绝壁比它有逻辑。

全员降智,剧本毫无逻辑可言,就比如那个元始天尊被殷郊吸干,不是,大哥,你知道元始天尊是什么地位吗?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风君娱乐新闻

殷郊那时候是个什么小屁孩?妲己舔一口纣王就能复活,殷郊能给元始天尊吸干?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

给1万毫安的充电宝充个电,居然直接给国家电网干崩了。

毫无逻辑可言。

还有女主邓禅玉,明明是个杀伐果断的大将军,最后不是死在战场上是死在这个被降智了的姬发怀里,关键是,姬发是你敌人啊。。。

不是,我当时真的以为我在看上海堡垒2,第二部你就好好把你大战场拍好,你拍个球的谈恋爱啊,还非要各种逻辑石乐志的谈恋爱,直接干成恋爱脑。

真的服了。

特效可以吓人,可以晃瞎观众双眼,但再差的观众,也知道故事本身逻辑是顺的,得说得通吧?

但是有的导演他不买账,觉得电影是艺术,是讲视觉奇观,讲气氛渲染。

我觉得对,但也不对,艺术从来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探讨,对现实的抽象,对情感的传递之上。

还有故事逻辑的自洽。

你可以颠覆,可以创新,但前提是“自恰”,你要为你笔下的人物、事件、情节负责,让观众感到真实。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为啥《哪吒2》和《流浪地球2》这种篇子能跑出来,一个代表中国动画工业的巅峰,一个代表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巅峰。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风君娱乐新闻

《哪吒》的导演是饺子,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学医出身,半路出家干电影。

《流浪地球》的导演是郭帆,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学法出身,半路出家干电影。

还有《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没有一个是所谓的“艺术”专业的。

还有《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的导演,辛爽,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

虽然我自己是个艺术生,但是我还是想说,中国的高考制度,以及国内大部分的教育体系,并不失败。

人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基础,都是基于这两个字:逻辑

搞艺术也是需要逻辑的,在我们学画画的时候,还有配色原理、三大构成,还要学心理学。

后面当我毕业以后去做了UI和交互设计以后,那更是跟心理学和统计学强相关了,数据反馈驱动一切,这更更是科学。

很多人觉得,清晰的逻辑和清晰的表达,是一个很常见的能力,但是其实不是的。

在我这做AI媒体的两年时间里,跟无数人沟通过,也给无数小白解答过,我一直说,prompt的核心,就是一句话:

把你的需求表达明白。

才发现,这事真的太难了。

而逻辑能力更是,我觉得现在可能很多人的逻辑能力,是不如AI的(包括我),完全不如推理模型比如典型的Deepseek R1。

比如这个我随手截的逻辑测试题。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风君娱乐新闻

R1只需要28秒就能给出一个极其详细且丰富的回答。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风君娱乐新闻

而人类呢?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

所以,为啥饺子、郭帆、冯骥、辛爽他们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因为他们真的是正儿八经高考上去的,是真的逻辑能力在线的,球2在拍的时候,所有的细节都会死扣,还有那著名且数量庞大的科学顾问团队,以及恐怖量级的世界观手稿。

这是因为他们,真的忍受不了逻辑BUG。

有人说,艺术创作是直觉、是感性,逻辑是理性,是反艺术。

可事实往往相反,想象力离不开逻辑的土壤,正因为有了逻辑做地基,天马行空才不会像纸糊一样一戳就破。

逻辑不是为了限制创作,而是为了让创作者拥有让观众信服的力量。

甚至都不是创作,就连骂人,也都是需要逻辑的。

R1为啥这么优秀?也是因为人真的有逻辑。

之前在@橘子汽水铺那看到一张图,就非常的好玩。

《封神2》崩的越惨,DeepSeek的刀就越锋利。-风君娱乐新闻

“骂人,不仅要靠脏话堆叠,也要有逻辑性做支撑。

这就是 R1 成为骂人最强模型的根本:逻辑性强。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骂人,也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写小说。

文采只是表面功夫,背后全是逻辑思维。”

橘子如是说道。

你要把一件事骂透,还得先思考原因、背景、过程、谁负责、谁受害,最后再骂得直戳要害。

要是没有逻辑,一顿胡骂,或者只会“XXX”,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文化水平很低,毫无杀伤力。

所以说,在这个AI时代,逻辑才是生而为人真正的必修课。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跟AI的对话,都一样。

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关于提升逻辑能力的小小经验。

我自己还蛮受用的,觉得有用的,也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方法非常朴素,就是,多问“为什么”。

拿“封神2”的崩盘举例,很多人看完只觉得“哎呀烂”,但没去追究它到底哪里烂,为啥烂。

假如你一直追问,

“为什么元始天尊就被小小殷郊吸干了?”,“都快要灭国了为什么要救对面主帅??为什么还谈起了恋爱?”,“为什么哪吒的混天绫挡不住的射线茅草房能挡住???”

你就会发现,这部片子糟糕的本质是编剧放弃了起码的合理性,对观众的智商毫无尊重。

所以,比如你要评价一个电影,可以先理解以后进行拆分,比如拆成“故事剧情、人物塑造、镜头语言、视听体验”几个维度,然后逐一去喷。

当你拆分多了,就能很快定位问题所在。

别上来就说是一坨屎,而是要问自己:

这坨屎的成分到底有哪些?哪里最味冲?为什么?

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你就会发现,久而久之,你的逻辑能力,好像确实是有一点提高了。

特别是AI时代,在跟AI对话时也是一样,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复制粘贴按刷新按钮的植物人,久而久之,你的逻辑能力会越来越退化。

学会拆解问题,学会用理性思考,再加点想象力,才能站得更稳。

因为当AI真的踏入影视创作、踏入艺术、踏入各行各业时,能够保持竞争力的,往往是那些最会“举一反三”、最会“抽丝剥茧”的人。

这种人可能是导演,也可能是PPT大神,也可能就是你我这种普普通通的葡普通人。

风雨同舟,与诸君共勉。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 作者:卡兹克

>/ 投稿或爆料,请联系邮箱:wzglya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