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影局2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48.39亿元票房领跑,《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位列二至六位。

业内分析认为,一组组破纪录的数字,证明观众审美正从流量导向转变为内容导向。

更重要的是,春节档火爆的票房为今年电影市场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连续7天破10亿

在去年公布春节档定档影片时,“史上最强春节档”的说法便已浮出水面。

多部续作和经典IP改编影片齐集上映,类型丰富多样,涵盖武侠、神话、动画、悬疑、动作等,平均时长超137分钟,业内普遍认为,今年是影史春节档“料最足”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中有5部皆为IP系列续作,前作巨大成功为续作积累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观众走进影院的动力。从最终结果来看,优秀IP积累下的好感,确实让片方尝到了甜头。

自预售阶段起,2025年春节档就已展现出强劲势头。1月27日,春节档电影总预售票房突破8亿,除夕当晚预售票房突破10亿。

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在6部影片的合力下,春节档迎来强势开局。随后票房热度持续高涨,从初二到初七的大盘始终保持在10亿以上。在大年初六便以突破80.17亿票房提前完成对影史纪录的超越。

最终,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2025年春节档+元旦档的票房突破100亿,同比提速13天。这一数据也让中国电影市场成功超越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第一。

6部影片中,除《哪吒2》高开高走外,《唐探1900》作为系列作品的第4部,保持了稳定的票房水平,《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然在预售中遥遥领先,却在上映后显得后劲不足,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熊出没·重启未来》虽均未达到前作的票房,但仍呈现出部分长线效应,有望在春节档期结束后,票房继续爬升。

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制作成本超越10亿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中显得有些落寞。公开信息显示,《蛟龙行动》的发行分账比例为43%,而宣发成本的高昂让当前票房水平引发的巨亏几乎不可避免,严重依赖《蛟龙行动》翻身的博纳影业,如今正处在关键点上。

春节档,“杀”疯了-风君娱乐新闻

《蛟龙行动》剧照 图/电影《蛟龙行动》官方微博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破历史纪录,是行业回归理性的结果。

“今年春节题材类型供给较为丰富,适应各年龄圈层的观众。从整体质量上看,工业文化水平较高,水平相对接近,这都是重视内容质量,尊重产业规律的结果,创作者生产者是否真正用心去创作生产,观众是能够感知到的,票房就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孙佳山说。

“哪吒”直逼影史冠军

今年春节档影片中,《哪吒2》无疑是最亮眼的那一个。

春节档,“杀”疯了-风君娱乐新闻

《哪吒2》官方海报 图/电影《哪吒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哪吒2》上映后连续多日强势逆跌,对大盘形成虹吸效应。截至2月5日,《哪吒2》的票房已经超过50亿,多家机构票房预测显示,该片最终票房有望大幅刷新中国影史单片最高票房纪录,此前票房纪录是由《长津湖》保持的57.75亿。

1月30日,北京某院线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的影院为《哪吒2》一天安排了超过40场,基本是满座,甚至有观众询问能否在黄金时段场次“加座”,这样的情况在此前从未发生过。

《哪吒2》在前作基础上,世界观全面升级,场景不再局限于陈塘关,还呈现了海底、天上的玉虚宫和仙界等,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更加广阔、奇幻的神话世界。剧情衔接前作,又有了新的拓展与升华,在讲述哪吒成长故事的同时,传递出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更重要的是,相比起单纯针对孩子市场的《熊出没》电影,《哪吒2》在春节档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观影功能,根据专业统计平台,《哪吒2》的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超过三成,中低龄观众占比突出,大量家长与孩子共同观影,覆盖了更广阔的年龄段。

不仅如此,《哪吒2》的出色票房,还带动了线下衍生商品的销售。其中,官方出版的艺术设定集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而相关授权的盲盒、集换式卡牌等品类同样呈现溢价销售的情况。

2月3日,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某潮玩店铺内看到,《哪吒2》相关商品被摆放在店门口的醒目位置,短短半小时,便有超过10名消费者前来购买。

县城电影票贵过北上广?

在春节档电影票房屡破纪录的情况下,部分观众对于春节档电影票价昂贵产生了疑问,平时看两场电影的价格,在春节看不了一场电影,这正常吗?

中国新闻周刊发现,今年春节期间,确实出现部分城市电影票价涨幅明显的情况,以大年初一为例,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了接近百元的电影票价,部分县城影院的票价在45—60元之间,而北京的部分院线单片价格甚至高达170元,远远高于县城影院的票价。

春节档,“杀”疯了-风君娱乐新闻

大年初一,上海某电影院内爆满 图/中新社 陈玉宇摄

对此,某院线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今电影院单厅单场运营成本逐年上涨,其中包括设备维护、人工费用以及租金压力,在去年行业普遍不景气,爆款作品数量不高的情况下,多数电影院属于亏损状态。

“这样的情况在二、三线城市更为突出,相比较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平日的院线活力较弱,但春节期间因返乡人口激增,娱乐方式相对匮乏,观影成为人们在春节中比较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在多种原因的催生下,春节期间电影票价有一定涨幅是正常的。”该负责人说。

在孙佳山看来,观众习惯将此前存在大量票补的电影票价和如今的电影票价做对比,甚至一部分观众认为,电影票就应该是29.9元或是19.9元,这其实是不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

票补可以看作电影产业伴随在线票务平台崛起的特有产物。为吸引“流量”,各大平台曾经自掏腰包推出“9.9元”“19.9元”等低价票,用低价刺激和方便的线上购票体验逐步培养观影人群线上购票习惯。

曾经票补的产生大幅抬高了档期的进入门槛,造成了行业的“恶性竞争”。曾经热门档期资本云集,不断抬高档期进入门槛,中小成本影片望而却步,内容质量差的影片依靠大力度的票补抢夺优质档期和大量排片,既不利于电影内容质量的提升,又造成行业竞争环境的恶化。

因此,2018年初,主管部门叫停了低价票补,电影票价也因此回弹至此前的价格,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

孙佳山表示,在现有院线制框架下,统一的最低票价和统一的票房分成方式,不仅无益于培育普通电影观众养成相对固定的观影习惯、相对稳定的观影频次,反而还明显限制了片方、发行方和院线方在电影生产、发行和放映等诸多环节中的积极性。当前的电影产业确实需要探寻一个合理的票价定价机制。

由于以往的电影上映都是全国统一发行放映,而分线制发行则是在特定的院线进行定向的发行放映。此前重映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等就已经开始尝试分线制发行模式。

孙佳山认为,分线制发行带来的差异化经营,是可以让院线不再按现行的分账机制全国统一定价,可以根据不同产品、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相对灵活定价。

“目前看,或许只有分线制发行才能解决当下院线和观众在票价方面产生的矛盾。”孙佳山说。

作者:胡克非

编辑: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