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婵玉传拍得很好,但《封神2》在哪呢?
以下影评包含剧透,特此声明。
《封神2》这部电影,如果剪到90分钟左右,片名改为《封神之邓婵玉》,那就是一部合格的电影,7.5分的品相。
但是现在这个样子,就扛不住《封神2》这个名字。
票卖得不好,真的是有原因的。
我很喜欢《封神1》,乌尔善导演过往的《画皮》《寻龙诀》,我都很喜欢,但是《封神2》的思路,真的不对。
古代战争+玄幻(神魔)电影,主要看的是什么?
老男人和小男人。
《指环王》里,我们看的就是老男人甘道夫、阿拉贡、小男人精灵王子和弗洛多。指环王的爱情戏不多,一就是阿拉贡和他媳妇,也是点到为止,聚多离少,二就是伊欧玟的单相思,那就更收敛了。
《天国王朝》里有爱情,贝里安和长公主的那段,但是这部戏真正吸引人的是那几个老男人和小男人,萨拉丁、高弗雷(连姆尼森)、泰比利亚斯和教士骑士,小男人有爱德华默顿演的耶路撒冷王。
《封神1》为什么好看?其实也是几个老男人的戏好看,殷寿、比干、姬昌、姜桓楚和姜子牙,小男人的对手戏,就是姬发和殷郊。
没有人会因为娜然走进电影院,我记得我开始听说娜然学狐狸演戏,就是当笑话来看的,后来看了质子团、大司命这些内容,才觉得这部电影是认真的。
我们中年男的看战争神魔电影就是为了看男人戏,尤其是老男人的戏。
这就是为什么看了《封神2》的宣发,我就一直拖着不去看,因为我对这个戏的预感非常不好,尤其是看见有很多人在夸邓婵玉很帅,女将军彰显了女性独立什么的,这不是我想去看的内容。如果真的拍摄的侧重点在这块,那这第二部非崩了不可。
因为调低了期待,所以看完了觉得这一部作为电影,不难看,不会像同档期有些电影那么尬,那么难熬。
但是它作为《封神2》,问题确实很大。
封神里的殷商一方,除了纣王,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闻太师。
《封神2》开始的时候,比干死了,姬昌死了,姜子牙从第一部开始就变成了一个搞笑角色,谁能担起老男人戏的重担?
就应该是闻太师。
但是并没有,闻太师在《封神2》当中,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工具人,非常单纯的反派,而且在结尾处就被殷寿给逼死了。
老男人没有了,小男人也崩了,殷郊变成了三头六臂的法身(这个特效真的是一言难尽,你还不如用线条勾一个殷郊算了),大多数时候只能说几句简单的话,他恢复凡人相的时候,和姬发的对手戏也是不疼不痒。
这部戏就变成了小生和刀马旦谈恋爱的戏码,而且是最恶俗的那种阵前招亲,男的打不过女的,被女的多次俘虏,最后女的因为爱情,加入了男的一方。
这种戏码非常得罪人:我们中年男的来看老男人戏,结果被灌了一肚子的糖,根本受不了;想看大女主的女生因为看了《封神1》彩蛋里的邓婵玉跑进来看大女主,结果发现邓婵玉最终还是要跟姬发谈恋爱,也受不了;想看小甜剧的女生进来看完了,发现邓婵玉死了,还是受不了。
这就是各边都想要,多头不讨好了。
老男人戏没有了,小男人戏也没有了,我们看看老男人和小男人的互动吧。
姜子牙和武王,在历史上是岳父和女婿的关系。在民间传说里,姜子牙也是“相父”这样的角色,但是直到《封神2》的结尾,姜子牙和姬发都是没任何化学反应,确切说,姜子牙没有真正融入姬发的团队,还是一个客卿身份,姜子牙还在不断地说殷郊,说他是天下共主。
第二部结束了,还在工作失误,姜子牙还没决定保姬发,闻太师却已经死了,怎么想都不对。
闻太师身上叠加了特别多的角色,他等于是闻太师+赵公明,同时是殷商太师和截教大法师。小说里的闻太师,保的是殷商的合法天子,这是他悲剧感的来源,他没得选,电影里的殷寿本来就是弑父弑君的恶人,闻太师还坚持要执行他的命令,说一些忠诚要绝对,不然就不忠诚,这就只剩下偏执了。
闻太师和赵公明的互动,是昆仑山和海岛战争升级的关键,如果你简单把这俩角色合一了,闻太师和赵公明之间的那种互动,三霄姐妹那种特别动人的兄妹情就都没有了。
你大年初一上的片子,居然没有财神赵公明,到底是怎么想的?
闻太师居然自己摆了十绝阵,小说里的十个大阵,什么红砂、黑水、电光,现在变成了月光十阵,照谁谁就会成植物人儿、吸走三魂七魄,甚至本来就是植物人儿(藕)没有三魂七魄的哪吒、七十二变的杨戬也不例外。
月光伤人、钻到屋子里、被窝里就没事这种设定,叫什么十绝阵,你叫浪漫阵算了。
邓婵玉和姬发就这么在月光下谈恋爱,恋爱的主题就是要不要捣烂闻太师的那只眼。
“捣眼!”
“不行!”
合起来就是导演不行,真不是一个好兆头。
《封神1》的彩蛋里,闻太师、魔家四将、邓婵玉出现了。
《封神2》结束的时候,他们六个人都死了。
你猜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你看了《封神1》,不看片尾彩蛋,直接接《封神3》,没有任何损失,剧情全都连得上。
每个三部曲的《2》,主要就是承前启后,2的开头到2的结尾,应该是有了重要的推进才对。
《封神2》没有,更像是一个资料片、一个外插花,那《2》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封神2》有很多的好东西,比如仿诗经风格的歌曲,比如篝火那场戏,比如老大爷强调的老百姓生活最重要,但一套衣服如果不合身,就算有再漂亮的花边,也只是会觉得可惜,不会觉得美观。
最后说说女将军。
商朝确实有女将军,最著名的就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
但是,商朝有女将军从来也不证明商朝的女性地位高。
商是个非常残暴不仁的朝代,他们祭祀祖先,要用大量的人来祭祀。商朝人只拿自己人当人,对异族人,抓回来就是要砍了,脑袋搁在大锅里咕嘟咕嘟煮的。(别急着骂我,我家就是商代王族的后裔,我不认可这个诡异习俗)
商王如此,普通的商朝平民(士兵和手工业者)也是如此。
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看看,商朝人盖房子,打地基的时候就在墙下面埋一个少女,或者一个婴儿,用人来祭祀祖先,保这个房子质量过关。今天我们还说“奠基”这个词儿,就是从商朝人埋人盖房子的字意发展而来的。
这些奴隶、战俘也是妇女,她们根本就没有权利可言。
商朝之所以会用女将军、王后打仗,主要还是它的扩张方式和继承制度:
商政权极其依赖战争胜利,战争胜利能掠夺财富,还能对祖先送上战俘做祭品。
所以每个商王都必须要能打,不然就没法立足。
但是商王又不能亲自领兵,因为商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混合存在的,如果你是一个王,你所有的弟弟都可能觊觎王位造你的反,你自己出去征讨蛮夷,回来你弟弟把门一关,你就成了蛮夷了。
但是派弟弟出征也不行,弟弟带着大军往回打怎么办?
所以商王只有一个办法,让王后去打仗,如果王后不像妇好这样天赋异禀,那还可以派大舅子、小舅子去打仗,这些人反正也不能篡位(商人的神仙就是商王的祖宗),就更值得信赖。
今天过日子也差不多,如果跟兄弟关系紧张,那就要跟媳妇娘家的亲戚多走动,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情况下的商朝女将军,你觉得她会有一种女性的温柔和慈悲么?当然没有,她首先会有一种大奴隶主的自觉,有的时候她反而会比男将军更残暴,这样才能镇住下面的男人们。
所以,如果真有一个邓婵玉,她眼中的西岐人也只可能是敌人,而不是要保护的平民百姓,至于她说她爸爸邓先生说“军人不应该屠杀平民百姓”,就更是开玩笑了。
外国的平民百姓,对殷商军队来说就是牲口,可能连牲口都不如,这就是为什么周人会拼死抵抗,因为商人从来就不会留下异族继续活着。
希望用商朝女将军来证明女性地位高,纯粹就是想多了,清朝慈禧太后还管事儿呢,清朝的普通女性地位高么?
所以看完《封神2》,真的就觉得可惜。
怎么拍了这么一个故事。
怎么做了这么一波宣发。
本来还想看看《封神3》会不会好,但是一看片尾彩蛋里的通天教主……
这不是达尔文吗?
不过想想也很合理。通天教主经常弄点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做徒弟,如果他就是达尔文,给他们讲的是进化论,这个逻辑就很顺畅了。
通天教主把三头六臂的忿怒尊殷郊放在池子里虐待,泡了几天之后,殷郊服气了,管殷寿叫爹,管妲己叫妈。
通天教主得意洋洋地望着两位家长:“专治逆子,价格优惠。”
我猜通天教主姓杨,双名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