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哪吒2》凭什么?
这个春节档最火爆的电影非《哪吒之魔童闹海》莫属。
截至2月6号,《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在上映第9天,总票房突破58亿元,超过《长津湖》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
两部《哪吒》的总票房加起来超过了10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电影。对比起来,每年勤勤恳恳出一部的《熊出没》,干了11年总票房不过80亿元。
《哪吒2》有多火?
十八线小城的电影院,每五分钟放映一场,一天排了100场,比公交车都勤。有人戏称:“家门口的电影院本来都濒临倒闭了,一个哪吒起死回生。”
全国的万达影院从早八点放到凌晨,有人为了躲吵闹的小孩,专挑最早和最晚的场看,去了之后发现座无虚席。
河南省人民会堂开放了2000人的会场放《哪吒2》,观影群众认真听取了哪吒同志的光荣事迹,无痛体验人大代表开会的感觉。
不光年轻人和小孩爱看,中老年人也疯狂。有人带老妈看了《哪吒2》后,老妈当晚补了《哪吒1》,并决定二刷IMAX3D版,而她平时一年看不了三场电影。
78岁的外婆看了一堆央视新闻报道后,找外孙帮忙买电影票,还问电影院在哪里。
《哪吒2》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全国的男女老少都这么上头,心甘情愿二刷甚至三刷?
01 “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镜头”
《哪吒》制作团队可以用动画界的“磨教”来形容,第一部磨了5年,第二部又5年。时间都花在了哪?
在《哪吒1》中,有一个申公豹由人头变身豹子头的镜头。特效人员磨了两个月都没有把这几秒钟的画面磨出来,感到很挫败,干脆离职了。
导演饺子只好再找外包,结果新的公司正好就是之前的特效师跳槽去的公司。新老板跟他说:“听说你之前做这个镜头已经很有心得了,要不然还是交给你吧。”
最后特效师死活终于把那个镜头磨了出来。
饺子面露狡黠的微笑,说:“有人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晓得。但我晓得让申公豹长毛就是他的命。”
这个特效师估计很难想象,这只是开胃小菜,《哪吒2》的特效镜头难度指数级上升。
电影一开场就是“陈塘关大战”,在这场戏中,龙族带领海妖通过虚空裂口围攻陈塘关,海妖原本是被镇压的,每个海妖身上都有束缚住他们的铁链。
正是这个铁链,让特效人员再次犯了难。每一只妖兽锁链形态都不一样,总共有百万条。多根链状的物体放在一起本来很容易缠绕,要怎么安排海妖和铁链的运动,才能让他们不互相绊住,还能不影响画面构图?
特效师跟导演商议,可不可以把这个效果省略掉,做成魔法锁链,只呈现静态,战斗的时候就不呈现了。
当时导演并没有马上否决这个提议,而是说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当成备选方案?没做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先试试,大家先尽力做到最好。
后来花了四个月他们才把这一根根铁链做出来,特效师为了演示效果,电脑光开机就花了两个小时。
饺子在之后的采访中坚定地说:“那些铁链,我是完全不能放水的。这关系到剧情主线的核心逻辑。我们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能给观众更多美感刺激的镜头,这样才有做的价值。”
当然这个镜头也只是前菜,更难的还在后面。
电影中有一个哪吒突破穿心咒的画面,用上千根控制器,控制六百块碎肉,哪吒的头发和身体全部撕裂,里面像岩浆一样,做出流体的效果。这个只有10秒的镜头做了1年。
乌鸦预告片
最后海底和天宫对阵的“洪流大战”。这个画面已经不能用千军万马来形容了,后台数据显示有超过2亿个角色进行冲撞。
乌鸦预告片
以往的动画为了降低难度,会把一些不起眼的角色简化掉。但《哪吒2》每一个个体都没有偷工减料,龙、海妖、人全都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海浪一般翻涌的效果,单单这个镜头就做了3年。
而这些完全可以成为动漫行业技术标杆的镜头,都是国内的从业人员一点点死磕出来的。
饺子也曾找过好莱坞顶尖的特效团队来做,但是他们一听是中国的项目,就只派出三流的员工来应付,效果非常不尽如人意,最后只能自己来。
《哪吒2》对细节的追求,已经到了拿八倍放大镜都看不出瑕疵的程度,而且还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敖丙的衣服放大以后,还能看见整齐的缝纫线。
殷夫人使用的青铜剑,是典型的战国圆首双箍青铜剑风格,以湖北博物院的越王勾践剑为代表。剑柄上还很认真地缠绕了紫色丝缑,这不仅美观,还便于持握和精准控制剑刃的指向。这体现出殷夫人不仅柔情,也是一名强悍的武将。
李靖铠甲披膊的甲片,清晰地呈现了下层叠压上层的结构,而且还有双穿线,这在唐代长乐公主墓壁画中的甲胄武士的披膊中就有体现。而在很多影视剧的改编中,经常都是弄反的,成了上甲压下甲。(来源于B站up主BuriedAlien)
在配角的塑造上,《哪吒2》也毫不马虎,每个人物都有清晰的性格特征。
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是哪吒的一体两面。哪吒出生是魔,申小豹出生是妖。但是他却跟哪吒一样,一心向善,以哥哥为榜样,潜心练功,哪怕知道哥哥帮不了自己,也始终对未来充满乐观。
哪怕是反派,也能看到其可爱的一面。石矶娘娘则被塑造成了一个心思单纯的、憨憨的、胖乎乎的形象,每天对着铜镜问谁是全天下最美的女人。石矶娘娘其实可大可小,但她只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会用他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作品是否下功夫,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哪吒2》足够真诚,足够用心,才让人心甘情愿买单支持,自发为其奔走宣传。
02 从“反抗命运”到“对抗规则”
然而,要想打动观众,单靠画面精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深度的精神内核。哪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其所传递的价值观也随着时代不断演进。
在1979版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哪吒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少年英雄,李靖是典型的封建家长,而龙王则是反动阶层。哪吒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路见不平,除暴安良”。
当龙王为了逼李靖交出哪吒,否则将会水淹陈塘关时,哪吒选择“拔剑自刎”,既为还父母养育之恩,也为了保全百姓性命。哪吒身着一袭白衣在雨中自杀,堪称中国动画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2003版动画片《哪吒传奇》是90后的集体童年回忆,主题曲“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估计很多人还能唱出来。在这部剧中,石矶娘娘被塑造成最大的反派,是企图霸占龙脉的女魔头。哪吒则由顽皮少年,经过一系列冒险,成长为善良勇敢、热情正直的少年英雄。
在《哪吒1》中,宿命论被解构。
哪吒的身份被重新设定,它是魔丸转世,注定要被摧毁。一开始哪吒顶着魔性恣意妄为,顽劣不羁,备受冷眼和偏见。但是父亲李靖和母亲殷夫人还是给了他无私的父母之爱,骗他是灵珠转世,引导他要善良,要承担道义。
在哪吒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一切的谎言被戳破,原来自己才是要被斩除的妖怪,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怀疑,并决定自暴自弃,毁灭自己。
然而即便是魔丸,父母、师父和朋友依然爱着他,特别是父亲李靖瞒着所有人决定用自己的命去换哪吒的命,这份爱让他重新发现自己的主体性,“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于是他调转心意,决定接受恶意不公的命运,要以拯救父母,拯救整个陈塘关的百姓为己任,并喊出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正是年轻一代的自我写照。
当多重的压力同时压在一群青年身上,单凭宏大叙事已经无法再感召我们前进,个人想要突破却又感到迷茫。我们被身份和学历的枷锁围困,想要活出自我,却又不敢跟命运抗争。
《哪吒1》就在这时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激励我们突破束缚活出自我。身份、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真正的力量来自被身边平凡人的爱滋养过的内心,来自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同。
如果说《哪吒1》聚焦哪吒的个人成长,《哪吒2》则有更大的野心。在这部影片中,哪吒本想通过层层考验成为神仙来拯救父母和百姓,但却发现那些表面公正无私的规则,实际上暗藏阴谋,而那些世人眼中的明灯,恰恰是幕后黑手。
这些规则,就像无形的枷锁,将压迫与屠戮合理化。但世世代代的人只是默默接受,从未有过质疑,更未曾有勇气去打破。
正如申公豹所言,“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 固化的阶级定义了好坏,决定了善恶。然而从来如此,便对吗?
所以这一次,哪吒反抗的是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结构性不公,以及这种不公背后的“世界灯塔”。他不想再玩他们的游戏,试图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的规则。只是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请原谅我只能用这种比较抽象的方式去描述剧情,因为这部电影真的十分值得各位亲自去电影院欣赏。
03 “不给自己留后路”
多年来,电影圈仿佛被下了“续作必烂尾”的魔咒,看完前作满心期待再度走进电影院的影迷,整场看下来简直“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但《哪吒2》却打破了这个魔咒,续作相比第一部又登上了另一个巅峰。这完全是出于导演饺子“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创作精神。
饺子并非动画科班出身。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大学也遵从父母的意志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医学院前身)。
但是他却始终对医学提不起兴趣,其实饺子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漫画家。大三的时候,他偶然接触到三维动画软件MAYA,很惊讶地发现一个人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画面。
于是饺子便开始自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做动画师,但商业项目没有太大的施展空间,他干了一年就辞职了,专心创作自己的作品。
饺子自嘲地说:“我的经历雷到了一大片人,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来搞动画;正经的工作辞职不干饿着肚子做短片,这人是不是有病啊?”
这一创作便是三年半。这段时间,饺子和母亲两个人全靠母亲的退休金过活,相当于啃了三年老。他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
衣服没有买过新的,吃的全靠母亲去超市找特价菜,住在父母买的二手房里,每个月700的房贷就占了一半的支出,甚至连网线都没安。
最终他创作出了一部16分钟的反战题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讲述了两位霸主为了争夺土地而展开世界大战,双方两位飞行员落难到一个小岛上,两人成了生死之交。
这部短片一举拿下豆瓣8.8的高分,被评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在国内外27个专业大赛中共获得30多个奖项。
但是国内动画环境非常艰难,市场长期被日漫和美漫占据,国漫生存空间逼仄。殊不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大闹天宫》等动画片,也曾站上过世界之巅,此后便陷入漫长的沉寂。
有才华,没市场成为众多动画人的隐痛,饺子也不例外。靠《打,打个大西瓜》成名后,饺子成立了一家动画公司,但整整五年都没有接到靠谱的投资。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才能收回成本?
没办法,在《哪吒1》的时候,他只能靠接商单和外包养活自己,同时身兼多职,从剧本到制作,从美工到特效,全部自己包揽。一些镜头不得已只能舍掉,再拖下去会把团队拖死。
《哪吒1》大获成功,取得了50亿元的票房,也收获了观众的口碑。但饺子并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将这视为登上了一座高山,他还要继续攀登更高的山。
在《哪吒2》中,饺子自称集结了全国最优秀的资源,更有使命做出更优秀的作品。所以他比第一部更死磕,更不妥协。
这个过程自然是痛苦的。但他知道,总会熬出来,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找到出路的那一瞬间很爽,正是此前长久的痛苦会让这一刻无比幸福。
饺子说:“我喜欢这种追求极致的感觉。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跨过这座高山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新的极限。”
我们这个时代太缺少这种为了梦想纯粹努力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协,与曾经的梦想渐行渐远。最终垂垂老矣,回首往事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努力过,也从来都没有真正做过自己。
从某种程度上,饺子就是哪吒。他曾直言:“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而不认命,也是饺子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