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content/themes/fj/img/banner.png)
提醒:本文涉及剧透
明面上看,《哪吒》讲了一个反抗的故事。
哪吒是魔丸出世,要和与生俱来的命运抗争,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毫无疑问是反抗天道。
申公豹带领海底妖族兵临陈塘关,导致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新塑的肉身被毁,哪吒便到阐教成仙求药,试图帮敖丙重塑肉身。这是哪吒反抗侵略者申公豹,拯救敖丙和陈塘关。
随后发现陈塘关被毁,哪吒到东海龙宫问罪,是在反抗他想象中的暴力。
最后,哪吒发现玉虚宫的无量仙翁是幕后黑手,转身便与无量仙翁爆发大战,这又是反抗上层秩序。
可以说,电影中的哪吒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
在动画中,更是出现了众多的政治隐喻:
他第一次见到玉虚宫时,惊叹:”好白!好白。”
无量仙翁给他的仙人玉牌,上面刻着美国国徽里的鹰形象。
无良仙翁将哪吒丢入天元鼎炼化时,打开的盖子上,刻着美元符号。
而诱惑哪吒的 噬魂丹,则像极了病毒的结构。
封锁
在电影中,封锁无处不在。
首先,是申公豹的海族妖怪对陈塘关的封锁。
被封锁的陈塘关,连药物都无法输送进来,像极了中国一次次被封锁的历史。
为了给敖丙重塑肉身,也为了突破对陈塘关的封锁,哪吒去玉虚宫去参加考试,想取得仙人的身份,来获取让仙莲重开的琼浆玉露。
中国的近代史,何尝不是一次次的对外取经:从“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到“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启蒙运动,再到以民族救亡为核心的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
哪吒去玉虚宫考试,看到的是一个道貌岸然之下,却不断通过掠夺妖族的最高权力。
他们拥有庞大的捕妖队,有着身份同为兽妖——却对妖类无情的鹤鹿两位童子。
他们抓的妖怪,有辛苦劳作只为一口饮食的土拨鼠,有为了自强而在梅花桩上辛苦练功的豹妖家族,有不问世事只是在山里和闺蜜拌嘴的石矶娘娘。
这些妖怪被抓走,关进炼丹炉内炼化,变成仙丹增加仙人的修为,也用来收买鹤鹿童子和申公豹——为无量仙翁服务的妖怪。
这仿佛是世界史的缩影,第三世界的民族几百年来受压迫、受欺骗、受剥削的历史——正如大海中锁妖柱下被镇压的妖怪。
申公豹,哪吒1中的反派,他是封锁陈塘关的执行妖怪,对于陈塘关购买药物的要求,他一度冷酷的拒绝。
最后是申公豹弟弟的出现,让申公豹进入了一个“好大哥”的状态,他想起了自己去玉虚宫的理想,承托着家人的骄傲,想起了家族与玉虚宫真实的被压迫关系,他决定帮陈塘关采买药物。
陈塘关是人类和妖魔,能够和谐共存的理想世界,也是陈塘关只要遵从天道,就能安然发展的理想世界。
正如在敖丙重塑身体失败后,李靖和东海龙王的冲突。
李靖相信这个理想世界,他主张上报玉虚宫,由仙人来做决定。
东海龙王作为玉虚宫上一任皈依者,则嗤之以鼻,他活了这么多年,早就一切都看明白了。
最终,善于伪装的无量仙翁出手,这个理想世界毁灭了。
而看清理想世界已经破灭的李靖,在关键时刻喊醒了哪吒,终于让哪吒明白,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不是同样受压迫的妖族,而是高高在上的无量仙翁。
而这时,更大的封锁也随之降临。
作为玉虚宫镇宫之宝的天元鼎,将整个锁妖柱下的妖怪吞入鼎中,要将一切都炼化成丹药。
无论是反对玉虚宫的、皈依玉虚宫的、不知情的妖怪,都是一样的结局。
双子
电影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魔童哪吒,另一个是三太子敖丙。
一个丑陋又叛逆的“坏孩子”,一个俊美又懂事的“好孩子”。
为了拯救陈塘关,敖丙的肉身被毁,这成了哪吒上玉虚宫获取仙人身份的契机。
哪吒和敖丙,对应的一个民族的”野蛮性“和”文明性“。
在近代史上,随着列强叩开国门,连续的战败和不平等条约,以及社会发展的落后,让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下,失去了”文明民族“的身份,不得不以”野蛮民族“的身份,向西方取经。
敖丙只能寄生在哪吒身上,前往玉虚宫,然而一体双魂让他们摇摇晃晃,难以支配身体。
再加上哪吒身上有魔气,会引起仙人的警惕,所以他需要吃丹药让自己睡着,让敖丙出场来扮演那个”好孩子“的角色,从而在玉虚宫生存。
在玉虚宫,作为”坏孩子“的哪吒一度非常自卑,甚至不敢去见自己的两位兄长,要让敖丙出场来代替自己。
这何尝不是最近一百年来,一部分华人内心自卑、自恨、自怜的复杂情结。
这一切的改变,是陈塘关的毁灭。
我们前面提到,陈塘关是一种理想,它既代表着人和妖怪能化解矛盾,又代表着人类能在玉虚宫代表的”天道”的指引之下,和平、安宁和发展。
然而陈塘关的毁灭,摧毁了这个理想,也带来了哪吒的觉醒。
他终于认可了自己魔童的身份,不再以妖气为耻,以自己真正的原型开始战斗,并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认可了自己最原始最质朴的正义感,认可了自己的反抗精神,和挑战天道的昂扬热情。
刘慈欣在《三体》中曾说: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其实,野蛮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是坏事。
恩格斯就盛赞自己的民族——古日耳曼人的野蛮精神,认为他们将财产公有制、开拓进取的自由精神和公共议事规则带回了欧洲大陆。
尼采更是“高贵野蛮人”的支持者,在他看来,希腊式的拓荒者和海盗才代表着“贵族哲学”,他们认可肯定性的权力意志,认可斗争精神,认可蛮力和热情,认可成功和卓越。而基督教下温驯的文明人,信奉的其实是否定性和软弱性的“奴隶哲学”。
在萨义德的《东方学》中,认为在“东方主义”话语中,重新构建了文明-野蛮的二元叙事,东方被标以五花八门的消极特征:无声、淫逸、阴弱、专制、落后、非理性。相反,西方则总是被赋予积极的特征:阳刚、民主、理性、道德、强悍、进步。
而在一些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则进一步扭曲了这套叙事。
他们以双重标准去重构了文明和野蛮的规则,在评价西方世界的“文明”时,崇拜他们自信、强悍、好斗的积极特质。而在用“文明规则”去要求第三世界时,却要求第三世界以强悍好斗为耻,以乐观自信为耻,建立一套消极的特质。
在他们看来,第三世界在当前世界秩序下只有温驯、柔弱、服从,必须成天唉声叹气的否定和反思自己,才能变成所谓的”文明人“。
他们意识不到,时代在改变。
最终,哪吒和敖丙共同战斗,摧毁了封锁他们的天元鼎,面对着无量仙翁仙人绿牌(美国国徽)的招揽,将他揍成了一个小丑。
大战之后,敖丙追随了哪吒的道路。
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是只有文明-野蛮的二元性,比如孔子就曾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轻浮。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哪吒加上敖丙,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父权
在传统的《封神演义》和《哪吒闹海》神话中,有着反抗父权的一面。
在闹海之后,龙王上门讨说法,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偿还了父母的恩情,从此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在《封神演义》的后续里,被哪吒一路追打的李靖,从燃灯道人那里得到了宝塔,重新收服了哪吒。
在变革时代的叙事里,中国的传统家庭里,父子之间的付出很多,但是道德绑架和情感压抑的部分也很大,父对子是权威性的,镇压性的,反抗-镇压成为了一个主题。
而这个文化母体,在现在已经有所改变。
在电影中,哪吒对父母,虽然也有小的反抗,但更多的的是爱,是和解。
在去玉虚宫前,哪吒拒绝了母亲的拥抱,这是“小反抗”。
而当整个家庭都陷入天元鼎炼化时,满身是刀刃的哪吒,终于迎来了母亲迟来的拥抱。
母亲不惜痛苦和死亡,也要拥抱自己的孩子。
这个煽情的场景,才是中国家庭真正的真相。
在前些年,声讨“原生家庭”的说法很多,这些家庭问题当然存在,然而只是一些”小事实“。
真正的”大事实“是什么?
但是很少有人能否认,中国父母在为儿女付出方面,总体是非常尽责的,对比全世界民族而言,甚至是超然的。
不要被个别现象蒙蔽,在总体上,中国父母对子女仍然有巨大的付出和牺牲,甚至把儿女当成一种绝对的信仰,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文化,最常见也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现象。
导演饺子的家庭生活很幸福,他代表了新一代的中国家庭的价值观。
中国父母在对儿女仍然付出巨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也放下了古老的“孝道”,不再期待子女对自己的绝对服从,不再以霸权的方式对待子女,能一定程度上尊重子女的想法。
在母亲化为丹药后,哪吒终于发自内心的明白,母亲是爱自己的,父母才是自己永远的同盟。
这一刻他要摆脱的,不再是“父母之恩”,而是心脏中长出的冰刀,他宁可把自己切碎,也要和伤害自己家庭的人——无量仙翁而战斗,
这一刻,哪吒这个文化母体的形象,从反抗“小父权”,变成了反抗“大父权”。
这个世界的主要矛盾,从来不是儿子反抗父母,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生的事实是,是一个家庭作为利益共同体,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发展,争取孩子的成长。
家庭如是,民族和国家也如是。
从反抗”小父权“,到反抗”大父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火种
哪吒的呐喊,敖丙的觉醒,天元鼎的破碎,这些都不仅仅是电影中的情节,更是一种真正的现实世界。
《哪吒2》让我们看到了反抗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它有着改变世界的热情。
《哪吒2》成为票房历史第一,它用自身的成功,嘲讽了那些不思考的创作者,也给那些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愿《哪吒2》点燃的火种,能照亮中国电影迈向新征程的路,绘就国产动画乃至中国电影业的灿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