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风波,想说的18句话
![](/wp-content/themes/fj/img/banner.png)
1.小S及母亲需要为大S的死负责吗?不需要。任何意外都超出预防、逻辑与控制范畴。大S去世,最悲伤的应该就是这两位至亲。她们的悲伤应得到尊重,过度追责实际是二次伤害。
2.具俊晔存在失职吗?没有证据表明他没有尽到伴侣义务。舆论场大肆怀疑他作为「后到者」的忠诚度,本质上是代入原配叙事。
3.汪小菲是真的悲伤还是表演?情感真实性与表演性并存。十年婚姻,一子一女,人性基底难免悲伤。而表演深情的肌肉记忆与利益驱动的条件反射,则促成了表演性。表演时,商业链接已在后台生成,人性的混沌正在于此。
4.张兰悲伤吗?悲伤念头小于汪小菲,商业念头大于汪小菲。作为商人,她对流量、销售渴望的条件反射覆盖了人性的本能。酸辣粉的销售额与哽咽声成正比。
5.网友是真的在为大S哀悼吗?不是的。80%的人真正悼念的是附着于大S的青春记忆,哀伤主体实际是自己消逝的年华。
6.孩子跟汪小菲生活是更正确的吗?法律偏爱血亲,但汪小菲的直播间尿布与张兰的“孙子兵法带货术”,证明监护权未必等同养育能力。如果获得监护权,希望这对母子提高养育能力。
7.那么小S能承担母亲的角色吗?综艺式咋呼与真实育儿间存在次元壁,我们默许她在节目里当妈,却不敢赌现实版效果。
8.为什么一定会有抚养权之争?监护人=资本代管员的时代,抚养权官司本质是现金流归属战。
9.为什么一言不发的具俊晔也会遭受谣言与网暴?除了上述原配叙事和民族情绪之外,网民对于大S汪小菲的集体记忆会美化逝去的婚姻,现役伴侣则容易沦为“窃取幸福的小偷”,这是情感领域的厚古薄今。
10.大S刚去世,骂小S一家和骂汪小菲一家成为对立的两派,骂战双方真的是在维护大S吗?不是的。“妹妹审判党”与“渣男审判党”本质都在抢夺道德制空权,逝去的大S仅是他们的辩论赛道具。
11.大S去世后,为什么讨论焦点迅速跑偏?因为公众需要的是谈资永动机,而非真相挖掘机。
12.为什么日本医疗水平也会成为风波中的争议点?这是爱国情怀与理性讨论的错位交锋,大S死因沦为民族情绪的沙袋。
13.存在完美的受害者亲属吗?为什么网民总是苛求他们呈现“正确的悲伤姿势”?公众期待家属如苦情剧主角一般破碎,却难接受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麻木与无措。人们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部演技达标的悼念连续剧。
14.网民判决各个当事人的快感从何而来?在道德枪决他人的过程中,普通人暂时获得上帝视角的代偿式愉悦。“我是为她鸣不平”成为窥私欲的道德遮羞布,同理心沦为话术工具。
15.张兰的本色是否可耻?在商言商的冷酷与母亲护崽的本能彼此撕扯,人性从不非黑即白。
16.如何评价抖音封禁张兰母子账号?造谣确凿,封禁值得拍手称快。但有瑕疵。汪小菲账号在此次风波中并未发声,处理规则依据哪条?若是基于过往违规,为何至今才处罚?这是法治,还是德治,还是人治?
17.该抵制麻六记所有产品吗?市场经济中,个体根据自我喜好进行消费决策无可厚非。而有影响力的个体不建议进行此类号召。账号封禁以及后续品牌影响构成惩罚。企业罪不至死,与你我同样为生活奔波的企业员工不该承担后果。
18.最后,大S的死亡是一面照妖镜,映出人性的灰度:有人真心哀恸,有人借尸还魂,更多人在这桌名为“死亡”的满汉全席上各取所需。包括我。
最终的悸论或许是:越是喧闹地讨论生死,越无人真正凝视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