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她们用自身拓展着“妈妈”的语汇的边疆,证明着“妈”不是一种感觉,而是生活的姿态。就这样像树,像野草,川流不息地在大地上生长着。」

今年春晚的舞台上,闫妮、殷桃、宋佳、蒋欣合唱了一首《假如》,弹幕和评论区“听取妈声一片”。

有人说这简直是“妈妈级别”,有人说这是国泰民安脸的美神聚会,有人说支持“地母系”女人统治世界……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春晚节目《假如》相关微博评论区)

互联网“妈妈”们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给予了年轻人一块温暖各色的精神补丁,也在审美层面以“地母系”为名呼唤着女性寻回自身的权力意识。

然而,在“云妈妈”的声量高峰之下,我们也应该关注到真实生活中的母亲们,照见她们用生活和岁月写下的、或平淡或苦涩的散文诗。

01

生活磕磕绊绊,“妈妈”缝缝补补

细数闫妮、殷桃、宋佳、蒋欣作品中那些各有光彩、不被定义的妈妈角色们,可以发现她们都撕开了关于传统母职的单一叙事,体现了女性自身在多重社会角色中游移、挣扎的平凡缩影。

闫妮的“妈”是辛苦的“中国妈”。《小巷人家》中,黄玲底色善良,忍让奉献,用自己的牺牲成就孩子和家庭。哪怕是最后看似幸福的结局也无法掩藏半生的辛酸和无奈。

蒋欣的“妈”是太阳一样的妈。宋莹泼辣,直爽,感性,她爱打扮,不带孩子下馆子享受生活,但也会为自己挺身而出,争取厂里的分房。她说她不能天天围着老公孩子转,也会舍不得黄玲拉着她的手说“答应我你只能跟我好”。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黄玲、宋莹)

殷桃的“妈”是有风情也有傲骨的妈。《人世间》里,郑娟面对前夫的家暴、“寡妇”的非议、婆婆的中风,都选择独自扛下,沉默不答。她有着“钝感力”和生存的韧性,她不是开心果,但是一柱不灭的提神香,她让人看见去悲情化的母性和野蛮生长的生命。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电视剧《人世间》中的郑娟)

宋佳的“妈”是能和你一起叛逆一起疯的妈。《好东西》里的王铁梅,支持小孩儿的写作,陪她一起打鼓,也会认真地告诉她“没出过国不丢人”。小孩儿的出生让她有了直面一切的能力和信心,两个生命叠加出别样的温暖厚度,生活至上,快乐一等。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电影《好东西》中的王铁梅)

这些母亲角色把“妈”的定义从传统中松绑。她们的生活不再围绕着厨房打转,她们不会用“牺牲”捆绑他人,她们把孩子视为一个崭新的生命而非父母的延续,她们在给出爱的同时正也摸索着一点点去爱自己,她们不惧于向任何人展露脆弱、无助和窘迫……

她们用反常规的复杂和瑕疵瓦解了关于“母亲=伟大”的完美想象。她们像一片棱镜,折射出母亲被遮蔽的无数可能——她可以是战士、美女、梦想家、失败者,唯独不必是理性、操劳、强大的道德“标本”。

当观众们为这些母亲角色叫好,在弹幕中刷屏“妈妈!”的时候,其实在无形中认同了这场关于母亲的辩白:在成为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

在妈妈们的瞬息全宇宙中,她们是明明可以支撑住无数个人生轨迹的人,然而最终还是选择来到这里、成为母亲。她们首先是风暴,然后才是港湾。

02

在牌桌之上,也脱下时装

在对这些非常规的“妈妈”形象的追捧中,有一类“妈”的形象也深受喜爱——她们大气敦厚、有着昂扬的生命力和真实的肌理质感,与白瘦幼的评判标准相反,她们象征着征服、创造和掌控,网友们将其称为“地母”。

“地母系”长相也因此成为了当下流行的审美风向。她们未经雕琢,兼具母性和神性,用自身证明着女性要把审美的选择权和生活的决定权牢牢紧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唯一确定的答案。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地母系”长相)

“地母系”审美是对远古时代母性生殖崇拜的回魂。远古神话的地母是一切生命的起点,希腊的盖亚、两河流域的宁胡尔萨格、中国的后土,她们掌控着生死循环,承载了自然律动。

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中,女性是血缘纽带的核心,她们用生育建立起权力和秩序,以包容和共享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耕耘与维护,成为了部落的灵魂、锋利的母神。

然而,进入父权制社会,女性性别地位的滑落造就了他者化的审美标准——客体的,利他的,温驯的,贞洁的,一如结构主义叙事研究将女性形象简单地归类为四种——象征母性与保护的地母、代表魅力和失控的荡妇、有着智慧与非理性能量的女巫,以及无辜、纯洁、悲剧性的祭品,水中的奥菲莉亚。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奥菲莉亚》)

而“地母系”带着失而复得的权力意识回到了审美的主场。它告诉人们美不再是被赐予的和被供奉的,而是主动选择或是放下的;它推翻了只有符合某种标准才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看见的“美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更当下、新鲜的可能——美不是迎合,是拒绝的权力。拒绝观看,拒绝展演,拒绝评价和操控。

被称为“地母系”的女性往往有着无法被“驯化”的力量,厚重,粗粝,自然。宋佳说自己最美的时候永远是现在,咏梅说不想p掉自己“辛辛苦苦长出来的皱纹”,舒淇说如果你喜欢更白的我,那你为什么不干脆去粉一个白人呢?

不修图的照片上,皱纹,凹陷,发际线,都有着钝钝的力量,好像可以闻到皮肤和空气擦出的生味。这种充分的主体性和平静的拒绝感如宝石般珍贵。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俞飞鸿采访)

这种权力意识不止于审美的层面,“地母”般的女性们往往快准狠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上牌桌”。

她们或是球场赛场上的运动员,是重新定义“新的游戏”的影人,或者安静的书写者,笔尖划过,留下关于生育和生活的无尽言语。她们告诉我们——你想要的生活应该亲手去创造,你理想的世界需要你自己去投票,不要让渡生活的主权,不要邀请他人裁决你的人生。

电影《斯隆女士》塑造了一个非典型的女性形象,她参与政治辩论,用“卑鄙”的手段下了一盘大棋,甚至让自己成为了最关键的棋子,她证明了如同西装从来不专属于男性一样,权力的游戏也是。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电影《斯隆女士》)

在拍摄时装杂志时,脱口秀演员鸟鸟说,希望有一天女性不再需要去展现容貌,希望有一天杂志能拍我当公司领导,穿着睡裤、拖鞋、宽松的大T恤,也不会让别人觉得奇怪。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鸟鸟采访。为了这个,她们会继续说下去)

女性远不止四种“类目”,我们可以同时有着地母的力量,放纵的自由,女巫的智慧,和纯然原始的单纯,我们相信生活的大门永远敞开,未来的孩童闪闪发亮。

金黄色的小径正在你面前蜿蜒展开,而你清楚地知道通往入口的钥匙只握在自己手里。

“地母系”妈妈们用美丽的皱纹和生动的雀斑诉说着,做下棋的人,不要做棋子。留在牌桌之上,也能脱下时装。

03

母亲写的散文诗

然而,在陷入赛博“妈妈”的狂欢之时,我们也要警惕其背后的语义陷阱,互联网上的“妈声”或许无意间再次强化了女性价值与母性和生育的绑定。

女性可以是耐心的,成熟的,有安全感的,但不一定是“妈妈”,同样,妈妈也可以是强势的,愤怒的,有锋芒与野心的。

只有当女性不再被动地接受社会对“母性”的期待,而是拥有强势、愤怒和锐利的权力,才能实现自由的身份建构,使“互联网妈妈”成为一种选择,而非一种宿命、一类人设、一场生产“母性”的无偿情感劳动。

此外,当我们沉浸于赛博“妈妈”的时候,或许忽视了真实生活之中正面临困境的母亲们。她们面对着手足无措的更年期,如同我们的青春期一样局促、挫败、进退两难。《女人五十》里中年女性杨欢面临被妖魔化的更年期时感到“不想告诉任何人,不想让人知道我即将不被爱了”。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纪录片《女人五十》)

她们左脚还踏在赶集买菜需要带现金砍价找零的年代,右脚不得不迈向一切都变得电子化、依赖那个小小的左右滑动的屏幕的新世界。

她们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等、忍、熬”,在嘈杂声里渐渐老去。《十三邀》里,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原职工张赞英被问到下辈子还愿意和丈夫、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过吗,她聊起这个连自己得了癌症都漠不关心的丈夫,痛苦地摇头说“不过,绝对不过。我这辈子捆在这地方,我也想出去走一走啊。”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十三邀》张赞英)

赛博“妈妈”的狂欢终将随着流量退去。或许那时我们会发现,在数据的迷雾之外,在一荤一素的日常之中,现实中的母亲们正在困境中努力自渡,一砖一瓦地建构起更坚韧、更复杂的生活诗意。

“平原上的娜拉”刘小样追随着诗的脚步,去更远的南方打工,记录着每一个在市场上看见花的瞬间;苏敏和生活请了个假,在走出这个不爱吃辣的家庭后,终于实现了“辣椒自由”;贾玲拍了一部电影献给妈妈李焕英,王濛在演讲中向所有人介绍那个“有着不太进步的力量”的妈妈张晓霞……

她们用自身拓展着“妈妈”的语汇的边疆,证明着“妈”不是一种感觉,而是生活的姿态,能孕育希望,也能品尝苦楚,就这样像树,像野草,川流不息地在大地上生长着。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

(刘小样的“诗”在自己心里,在任何地方)

真正的来自妈妈的美和力量不在互联网上滤镜后的完美人设,而在那些未被算法量化的生命瞬间。而这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已然是生活最浓稠的底色,构成了最生动、真实的散文诗。

这是母亲用生活写下的散文诗。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小红书)@南方的树 《地母系长相的流行与其蕴含的女性意识》

(豆瓣)@Nana 《退一万步讲,女性没有卑鄙的权利吗?》

互联网“妈妈”:重回审美的主权地带,在生活里等风吹来-风君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