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该选择娶华筝做宋王?拜托,别拿宫斗思维揣测《射雕英雄传》
![](/wp-content/themes/fj/img/banner.png)
春节档徐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先热后冷已成定局了,各类批评文章也挺多,也都正常。不过,有种观点却让人不敢苟同。
有人说,要是自己是《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里的郭靖,才不会傻乎乎地和黄蓉一起守襄阳,而是选择娶了华筝成为蒙古驸马,然后灭了南宋当上宋王,还觉得这样同样能保护百姓。
在我看来,这可真是大错特错,完全误解了郭靖这个人物的精髓。
咱们都知道,郭靖被称为“大侠”,而大侠的核心就是 “为国为民”。这里的 “国”,可不是狭隘地单指南宋或者蒙古,“民” 也是一样,既包括宋朝百姓,也涵盖蒙古百姓。
郭靖的身世很特殊,他虽是宋人的后代,可却是在蒙古大漠出生、成长起来的。两边的土地对他来说,都是充满感情的乡土,两边的百姓,他都视为亲人。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蒙古的实力明显强于南宋,蒙古要灭掉南宋并不是什么难事。郭靖作为宋朝后裔,骨子里流淌着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他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灭亡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宋朝强大起来,要去灭掉蒙古,以郭靖的性格,他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帮蒙古拒敌。
为啥呢?因为郭靖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两国百姓都能各自安好,过上和睦相处的日子。在他心里,老百姓的幸福和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咱们再想想战争的残酷性。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战争都难免会造成人员伤亡,更别说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了。
每一场战斗,都是血肉之躯在拼杀,“一将功万骨枯”,胜利的道路上铺满了鲜血。战场上的那些将士,他们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都是别人的父亲、兄弟、儿子。
而战火之中的普通百姓,更是无辜遭殃。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受苦的永远是底层的老百姓。
有些人觉得,为了当上王侯将相,牺牲再多的人也无所谓,用鲜血染红自己的前程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郭靖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有着一颗善良而又正义的心,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他明白,战争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只有和平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他绝对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去娶华筝、当宋王;反过来,也不会娶南宋的某个公主,然后去灭掉蒙古当蒙古王。
郭靖的坚守,不仅仅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更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对人性和正义的捍卫。
他在面对家国两难的抉择时,没有选择那条看似轻松的捷径,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但却无比正确的道路。
他和黄蓉一起,在襄阳城苦苦坚守,哪怕知道可能会失败,哪怕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面临像郭靖那样生死攸关的抉择,但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困难。是选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郭靖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而是那些心怀天下、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努力奋斗的人。
《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精彩的剧情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是因为它塑造了像郭靖这样有血有肉、充满人格魅力的角色。
郭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真正的“大侠”。
影片中黄蓉说:
“武功高强的人未必有怜悯之心,武功低的人未必不能行侠仗义”。
这样看来,我们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侠”,虽然未必成“大侠”。
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不妨再读一读《射雕英雄传》,重新感受一下郭靖的那份热血和执着,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