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把张兰汪小菲的账号封号了,理由是无底线博流量

撇开他们之前利用大S和汪小菲夫妻关系炒作流量,这次汪小菲是一句话都没说过,甚至连账号都没登录,但依然躺枪。

可能吃瓜群众对这件事的严重程度没有太大感受。

这事儿最吓人的地方在哪?

不是封号本身,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为啥封——没有警告,没有解释,连个像样的借口都懒得给。

说白了,这就好比你在家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有人冲进来把你房子拆了,临走还拍拍你说:“别问,问就是为你好。”

有人说汪小菲肯定是踩了红线,只不过吃瓜群众不知道而已。

我就笑了,老夫在平台上写文章写了这么多年,对于平台的尿性我还是深有感触。

任何平台,红线根本不是画在地上的,是平台拿在手里随时能抡你脸上的鞭子。

今天夸你正能量,明天就能说你传播负能量;今天让你上热门,明天就能让你查无此人,平台掌握了流量,它永远正确。

现在的自媒体就像一场21世纪的数字圈地运动:你以为在开垦自己的数字庄园,实则只是替领主打理随时可能收回的租地,并且说收就收,根本不给你任何解释。

这种权力的恐怖,恰恰藏匿于它的不可知性,你永远不知道平台的铡刀何时落下。

封杀可能因为一场品牌合作动了平台的奶酪,可能因为某句越界的调侃触动了审查神经,更可能仅仅因为你的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不符合。

而那些被封杀者的“罪证”,往往与道德无关,只与利益相连,比如当某个话题王的影响力威胁到平台战略布局,杀机就悄然降临。

汪小菲就是个典型。

大家可以冷静思考一下,为什么之前张兰汪小菲在疯狂炒作流量的时候,平台连个屁都不放?

原因很简单,他们炒作流量本质是为了卖货,而平台可以从他们卖货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平台来说,话题越大,它获利越多,所以平台非常欢迎这类流量,甚至会去迎合流量做些一些倾向性的扶持和栽培。

但是,当大S去世以后,很多人突然开始对张兰和汪小菲口诛笔伐,这批人规模之大甚至影响到平台的基本盘,也就是说如果平台继续给这件事情流量,它会失去很多用户的支持。

权衡之下,牺牲张兰和汪小菲换取用户的忠诚度,似乎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尽管这两个人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炒作。

而他们被封的根本原因是,过去炒作过。

这个逻辑就特么很扯淡,只要它想拿你祭天了,就会把旧账翻出来,然后告诉你,你曾经做过恶,现在必须斩立决。

但是这里所谓的“恶‘,可能是过去平台默许甚至支持的。

时间久了你就会深深地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人格分裂中去,不管做什么内容都会变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就跟训狗一样。

你想在自媒体行业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会自我驯化:避开敏感词像避开地雷,追逐热点像追逐狗粮,讨好算法像讨好暴君。

直播间里声嘶力竭的“家人们”,短视频中批量复制的变装秀,评论区里机械滚动的“666”,构成了一场盛大的数字羊群效应。

大家用尽了办法摇尾巴,吐舌头,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账号长治久安,蹭点流量红利讨口饭吃。

但是不好意思,自我驯化再到位也不能保证你一定没问题,甚至平台也不知道啥时候回触发自己的雷点——比如汪小菲这事,谁会想到大S会突然去世呢?

这让我想到一个场景——

“你想在我的地盘讨饭吃,就必须遵守我的规矩。”

“好的,老板,请问你的规矩是什么?”

“这个得你自己悟,悟不到你就得死。”

这就是现在的自媒体生态,十年前平台为了吸引内容卑躬屈膝,现在内容和流量已经饱和,平台店大欺客。

所以这两年我已经非常不建议大家再去做自媒体了,很多号看起来挣钱,经营起来非常艰难,需要前期投入巨大的资金跟精力。

然而你花再多的钱,平台也可以在没有法院判决或者主管部门决定的情况下,擅自封号,相当于公然剥夺你的数字财产。

最终你投入的那些人力财力物力,会突然一场空。

因此这东西你不能当主业,兴趣爱好做做,当做自己的一张名片或者偶尔带带货挺不错的,一旦你准备全身心投入了,很快就会体验到什么叫人间沧桑。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