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品的微电影暖秋》,荣获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类二等奖。

“法官,要做和老百姓贴得最近的人。就像船上的船夫,他每天都在海上工作,他就了解大海,知道怎么能让船不翻。”

“法官就是要先找到老百姓的问题在哪,才能帮他们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办公室里坐着看到的全是问题,但是上村里多走一走,跟老百姓多唠一唠,办法自然而然就来了。”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浪漫的长琴海岸,悠长的海边栈道,微电影《暖秋》的取景地,片中法官助理小王与徐法官展开了上述对白,切中了全片的核心立意——法官践行“如我在诉”,不懈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

微电影《暖秋》改编自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一起真实案例。讲述的是执行法官王叶辉,在执行土地租金纠纷案中,结合双方当事人实际情况,创新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帮助被执行人卖牛肉偿还申请执行人欠款的执行举措,践行“如我在诉”,做实定分止争。创作之初,这个故事叫做——《执行法官卖牛记》。

“知根知底”的牛肉

“新鲜牛肉,现宰现杀,经济实惠,知根知底,需要买牛肉的联系我。”王叶辉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广告”。不到半天时间,牛肉的销售额达到了一万元。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图为长兴岛经开区法院法官办案现场。

这些牛肉来自王法官的案件被执行人养牛户老周,老周欠申请执行人孙某某19万元,一直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决定杀牛卖肉还钱。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图为长兴岛经开区法院法官办案现场。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干警们了解了牛肉的来源,纷纷表示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老周的牛肉,帮助其偿还债务,为的是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能早日兑现。那一周,长兴岛经开区法院好多家庭的餐桌上都出现了老周家的牛肉。

王法官的这次“带货”帮助老周偿还了大部分债务,剩余部分双方也达成了和解,并制定了还款计划。

“不是还有我吗?”

微电影《暖秋》中有一幕,村里的债权人到小陈的奶奶家要钱,眼见要起冲突,徐法官及时赶到现场。群情激愤的债权人发出“法院要怎么解决?”的质问,徐法官毫不犹豫地说“不是还有我吗?”这一句话便平息了众怒。

人民群众相信公平正义、相信法院,更直接的是体现在相信承办自己案件法官的这个层面。为了不失信于人民,有了微电影中后来的画面,法官走街串巷了解牛肉价格行情,在田间地头进行释法明理……走一走、唠一唠,死结就打开了。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图为微电影《暖秋》剧照。

其实,大连48个人民法庭的法官几乎每天都在做“这件事”,当地村委会或者司法所一通电话打到法庭,法官坐在农村的炕头上帮着分辨村民家长里短的是非,挽着裤脚在泥泞的乡间小路查人找物,把枯燥的法言法语用接地气的方式,说给老百姓听,好多矛盾就地解决。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图为微电影《暖秋》剧照。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图为微电影《暖秋》中徐法官的原型——长兴岛经开区法院综合审判庭(执行局)庭长王叶辉。

距离这悠长的海岸线不足五公里的地方就是热闹的街区,长兴岛经开区法院就坐落在这条街上。这里的办公楼、会议室、走廊,甚至对面的小面馆都出现在《暖秋》这部微电影里,十余名干警也在片中客串,王法官就是其中一个。他说,从执行法官到带货主播再到拍摄微电影,感觉就像在做梦,但可以确定的是“不是还有我吗?”这句话他确实说过。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

图为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干警。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统筹:裴夏静、赵珈艺

文案:王璐

摄影:毕晟

供稿: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逯璐

《暖秋》:“不是还有我吗?”-风君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