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网 罗文利/文 2月13日,伴随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突破百亿的消息席卷网络,浙江卡游动漫有限公司(下称“卡游”)与其联名款卡牌也在全国大部分门店宣布售磬,卡游押宝成功了。
与以往国产动画电影上映后才匆忙推出衍生品的“后知后觉”不同,卡游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卡游大约提前一年半就开始了与电影版权方对接衍生品的事宜,并且凭借卡游专属纸张双面印刷工艺,自主研发冷烫、炫彩、3D等前沿技术,以及深入各线城市的终端零售渠道,卡游拿下了与《哪吒2》的版权合作。
前述卡游负责人称,相对来说,国外IP衍生品的开发流程及相关规范发展更早,规则更为完善,国内则起步较晚。此次能够做到衍生品同步上线是国内影视IP行业“非常大的突破”。
与卡游类似,多家品牌提前布局与哪吒IP的合作,试图“抢滩登陆”。蒙牛是《哪吒2》合作的品牌定制广告企业,该公司推出的定制广告含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被网友归为《哪吒2》的“彩蛋”。京东超市2月7日发布的消费数据显示,蒙牛与《哪吒2》联名推出了三款牛奶产品,在电影上映10天内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
泡泡玛特与哪吒的联名款“天生羁绊系列手办”同样在线下渠道宣告售磬,线上渠道预计于2025年6月30日前发货预售订单,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该公司已紧急调整了生产计划,积极补货。
“潮玩手办开发周期长,此次与哪吒的联名产品开发历时一年半,能够做到产品品质和电影上映节点同步。”泡泡玛特上述负责人称。泡泡玛特也注意到,很多好莱坞经典IP是电影、衍生品同步上线,相互助推市场热度,叫好又叫座。近年来,国内的影视衍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会提前布局IP开发。
《哪吒2》衍生品开发提前到了电影筹备的前期,电影发行方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下称“光线影业”)做了一系列准备。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上映,最终斩获50.36亿元的票房,但由于电影发行方未能提前进行商标注册申请,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未经授权使用电影元素的侵权行为。
天眼查数据显示,光线影业于2019年8月12日一次性提交超1800个与《哪吒》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包括“吒儿”“混天绫”“敖丙”“太乙真人”“申公豹”等。2022年6月起,光线影业为《哪吒2》陆续申请65件以“哪吒之魔童闹海”“魔童闹海”为代表的商标群,授权IP衍生品包括徽章、立牌、卡牌、手办、毛绒玩偶等。
除了将合作前置外,各品牌方也在衍生品的开发运营上提前下功夫。比如,泡泡玛特推出的藕粉哪吒和藕粉敖丙手办,粉丝能够在取走藕粉外罩后,看到哪吒与敖丙的内部造型,两种形态增强了粉丝与手办的互动体验,是设计团队额外加入的一个巧思。“盲盒产品的2D设计,泡泡玛特前后投入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这是比较长的周期,但为了产品的最终呈现,我们认为这样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泡泡玛特上述负责人说。
蒙牛方面也告诉经济观察网,蒙牛和哪吒敲定合作后,针对全品线、全渠道进行了部署,在电影定档、预告片官宣、上映、票房破亿等各个环节和节点都做了配套设计,参与品牌包括蒙牛的大白奶、精选牧场、纯甄等。
开源证券分析师方光照、肖江洁于2月14日发布的行业点评报告称,《哪吒2》的IP授权方包括泡泡玛特、卡游、荣耀、蒙牛、兔头妈妈等多个品牌,预计哪吒系列IP衍生品收入或达100亿元至150亿元,并通过电影热映扩大IP受众,IP总商业价值或达300亿元至350亿元。
罗文利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零售消费,专注探索产业和公司背后的人物和故事。
新闻线索可联系luowenl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