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评:用持续创新“激活”消费热情-风君娱乐新闻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达到100亿元的电影时,我们不得不问几个问题:为什么必须是它?观众为什么如此捧场?为什么如此喜爱这样一部动画电影?大胆地、持续地创新,就是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如果要问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最准确的回答是创新。在角色塑造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哪吒形象的固有模式;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创新,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复杂性;在视觉体验上创新,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现代CG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全新视觉体验;在音乐风格上创新,既包含传统民乐的悠扬旋律,也有现代电子音乐的动感节奏。

消费的热情从何而来?最终答案就是通过持续的创新打造消费者乐于买单的新产品。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是这样,去年大热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是这样,春节前后火爆全网的人工智能DeepSeek也是如此,尤其是当突破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得以对接各行各业的时候,全社会的生产力都能得到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就是持续增长的同义词。

因此,“人工智能+N”的对接,正在被提升到议事日程。2月10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人工智能+消费”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

提振消费的根本,当然还是“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如何激发既有的消费潜力?就要在持续创新、在提供更好的消费产品上下功夫。

“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这些都是传统的有效途径,在创新消费上,国常会提出的要求是,“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人工智能+消费”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工智能+消费”做得好,可以提升消费体验、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产业升级。

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再比如,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有可能催生出新的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这些都不是我们能简单预测出来的创新,而是有无限可能。

我们可以想象一些“人工智能+消费”场景,其中有的可能已经在商业实践中被运营,有的还有待开发或者强化。

如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偏好和实时数据,能够精准推荐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如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客服解决方案,能够实时理解并回答用户的咨询,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如智能营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用持续创新“激活”消费的热情,“人工智能+消费”仅仅是一个开始,最关键的,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个人,是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运用。接入人工智能,就是在打造一个又一个持续创新的源泉,大门已经被打开,这是所有人都必须积极去拥抱的机遇。

本报记者: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