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馆

开年第一爆,《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爆到出乎所有人预料,上映半个月狂揽百亿。预测票房从映前的不到50亿一路飙至160亿,甚至还有可能继续上调。

《哪吒2》剧情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从哪吒和敖丙的视角出发,一路冲关打怪,及至复活敖丙、脱魔成仙;而另一条则是更隐晦也更深远的龙族与阐教、妖魔与仙界之间的对抗。

哪吒的传说大众早已耳熟能详,他的故事本身也不算复杂。所以剧本要创新,难点在于如何在保留关键节点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化且合家欢式的改编。

比如,哪吒和敖丙本该为敌,最终落得一个削肉剔骨、一个剥皮抽筋,但这样的结局对于一部全年龄向的动画电影来说未免太过刺激。于是,剧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哪吒和敖丙化敌为友,又如何让他们失去肉身。《哪吒1》想出的办法是通过灵珠和魔丸的设定,让他们生来对立,又出于善良本心结为好友,最终共抗天劫双双身死,不得不以藕粉重塑肉身。而包括龙族和陈塘关之间充斥着的矛盾和误解,乃至血海深仇,也都是为了引出经典的“哪吒闹海”的一幕——其中的情感虽被彻底改写,但整体经历倒也没有脱离大框架。

而《哪吒2》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怎么把哪吒必须要经历的削肉剔骨“圆回来”,以及如何用动画特效呈现画面。毕竟这一版的哪吒家庭幸福,父母镇守陈塘关虽然忙碌,但对他关爱有加。影片此前还花过不少笔墨来刻画一家人的温馨细节,再想让哪吒心怀怨恨、自刎剔骨,已经不可能。

于是,穿心咒出现了,也留下了让《哪吒2》最惊艳一幕。穿心咒从心脏出发,穿刺全身经脉。这一刻,哪吒的赴死不再是出于恨,而是源于爱。千针万刺割裂全身代替割肉剔骨,被600块碎肉的呈现在降低血腥程度的同时又最大化保留痛感。这种温情向改编或许不够叛逆热血,但确实更适合全家人观影的春节档。

随着哪吒的爆火和考古,越来越多的人才知道原来最早期“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是出于孝心——哪吒在外闯了祸,被苦主找上门来,为了不牵连父母才割肉剔骨,宣布从此两清。而这种难得一见的由子辈主动提出的“恩断义绝”,后来演变成了对父母控制欲的反抗。

直到今天,哪吒的反抗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解读:第一部里,他尚且认可仙界规定的魔恶仙善,一心想要摆脱魔童身份,跻身仙界,说着“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而到第二部,当他看清所谓“正派”的真实面目,对仙界祛魅后,才幡然醒悟“小爷是魔,那又如何?”更深一层的觉醒和颠覆,存在于对与生俱来的规则本身,敢于提出质疑。

作为动画电影,《哪吒2》最出彩的还是多达1900个的特效镜头,所有被镇压的海底妖族身上都必须带有铁链,且为了强化他们“越狱的囚徒”的身份,打斗过程中铁链不但不能隐身,还得缠绕全身、乱中有序。还有玉虚宝库的海底绚烂色调、仙魔大战水流般冲撞和血雾溢出效果,都极其费时费力。据幕后花絮说,单单是铁链的特效,就做了一年;三龙王逃逸的镜头做了半年;穿心咒又做了一年。正是这些庞大繁杂的视效细节,共同构成了独属于电影的艺术魅力。

值得夸赞的是,在抓特效“大”场景的同时,《哪吒2》也没忘记穿插“小”笑点,出场没多久的小配角也能拥有亮眼人设,出场即吸粉。比如申小豹,明面上是申公豹几百年才见一面的好弟弟,暗线里却和哪吒互为对照。电影刻意突出了他和哪吒的许多相似之处,都很崇拜哥哥,都爱作打油诗,念起诗来规行矩步的姿态都一模一样。所以李靖一看见他就会想起哪吒,主动替申公豹解围。申正道听到哪吒念诗也会开口大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两个原本对立的家庭,经由两个极为相似的孩子而产生了共通情感。

再比如石矶娘娘,《哪吒传奇》里她是大反派,但《哪吒2》却还原了她无辜苦命的初始形象:出场自带强壮身躯、爱美性格的可爱反差,情愿听魔镜说实话也不要敷衍骗她是世上最美——因为作为一座“山”,她最懂“山外有山”的道理。好好待在家就被无缘无故打了一通,打输了也能屈能伸,念叨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偷偷开溜,堪称山界文化人,十分有趣。创作者对角色有爱,才能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好感。

上映至今,总有人问《哪吒2》凭什么爆,故事讲得通顺合理,叙事节奏紧凑激昂,笑点燃点张弛有度,商业电影做到这种程度何愁不卖座?况且,《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哪咤1》就把国漫票房上限从10亿级别一举抬升至50亿,第二部更是在有前作口碑基础的前提下打破续集魔咒,以更高的质量挺进更大档期,再次创造历史也可以预见。

相比之下更难得的是,随着近年来大众有越来越多样化的娱乐消遣,电影早已不是消费者尤其年轻人的娱乐首选,电影市场一度被认为正在缩水,但《哪吒2》像一剂强心针,证明了电影依然有着无可取代的传播度和商业价值。

当《哪吒2》以一己之力大幅刷新票房上限,甚至开始攀登全球票房榜后,“哪吒热”就已经实现了多重意义上的突破。电影的最后一幕,哪吒说他想试着改变这世界;而戏外,《哪吒2》也正在践行这一点。这次的百亿票房正是对国内电影市场潜力的一次摸底,代表着一段新征程,也代表了更广阔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