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点:专注心理成长

15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一个角色对于我们来说很熟悉,那就是敖丙的父亲敖光

这位父亲对于孩子的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敖光对敖丙的爱,表面上看似深沉,实则充满了控制与占有,并非真正的父爱。

敖光对于敖丙的父爱更多来自于敖光的自恋与对权力的渴望,而非对儿子真正的理解与关怀。

那么敖光作为父亲,对于他的父爱,从心理学角度如何来进行分析呢?

第一点:将敖丙视为工具,满足自身欲望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 敖光将自己未能成为灵珠的遗憾强加于敖丙,逼迫他承担起振兴龙族的重任,却忽视了敖丙自身的意愿与感受。

这反映出敖光将儿子视为实现自身梦想的工具,而非独立的个体。

敖光对敖丙的严苛训练和控制,更多是为了维护龙族的地位和荣耀,而非出于对儿子的爱与保护。

他将敖丙视为龙族未来的希望,却忽视了敖丙作为个体的情感需求。

第二点:缺乏情感交流,忽视敖丙的心理需求

在影片中,敖光对敖丙始终保持着严厉的态度,缺乏父子间应有的温情与互动。

这种冷漠的态度,使敖丙感受不到父爱,内心充满孤独与压抑。

所以有哪吒这样的朋友,他不想断交,他想和对方一直做朋友,不管对方是“魔”是“人”是“妖”还是“仙”。

敖丙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与关爱,但敖光却始终忽视他的情感表达,甚至将他的反抗视为叛逆。

这种情感上的忽视,加剧了敖丙内心的痛苦,也导致了父子关系的疏离。让敖丙的内心有苦说不出。

第三点:控制欲强,剥夺敖丙的自主性

敖光为敖丙规划好了一切,从灵珠转世到成为龙族领袖,但却从未考虑过敖丙的意愿。

这种控制欲剥夺了敖丙的自主性,使他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天生有一种意识:我的人生要我自己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

敖光口口声声说爱敖丙,但他的行为却充满了控制与压迫。

这种以爱之名的控制,对敖丙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扭曲了父爱的本质。

第四点:敖光的“爱”源于自恋和权力欲

敖光将敖丙视为自己的延续,希望通过他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这种自恋心理,使他无法真正将敖丙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予他真正的爱与尊重。

自己做不到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帮助自己实现。

敖光对敖丙的控制,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他通过掌控敖丙的人生,来获得掌控感和安全感。

饺子导演《哪吒》系列中敖光对敖丙的父爱,从心理学视角:是如何来分析的?-风君娱乐新闻

第五点:对于失去的觉醒,真正的父爱被激活

敖光的觉醒始于一场“失去”的危机。

当敖丙因使命失败而濒死时,敖光首次抛开龙王的威严和父亲的严厉严苛,说出“我只要你活着”的真情实感。

那一刻,我流泪了。我就希望敖丙做一个普通的龙王,好好活着就行。

在敖丙生死存亡之际,敖光又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儿子。

为了支持敖丙的选择,心甘情愿放下自己的权威,成为一个更包容的父亲。

这种转变,不仅可以成就敖丙的成长,也能够让敖光获得自我内心的解脱。

其实父爱的转变和觉醒,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在《哪吒之魔童转世》中,敖光只不过是作为一个父亲,觉得这样做可以给到敖丙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自己是有父权的,自己是可以保护你的,但是他没有想清楚自己这样去做,并不是孩子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父亲帮助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的路,看似很好,但是背后是一种控制。

当孩子长大了,总有一天会选择叛逆,他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有自己的心理活动,他知道自己应该要走的是哪一条路。

每一位父亲往往从最开始的我,最后转变成我们。

因为很多人长大了、长大了,也会变成父亲,在自己做父亲的那一刻,也总想把最好的给到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