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开年大剧《六姊妹》火遍全网!这部以安徽淮南为背景的年代剧,剧情催泪、人物鲜活,作为寿县人,听着剧中频频出现的淮南方言和偶尔被cue到的寿县,都让本地观众倍感亲切。今天,作为方言爱好者与年代剧发烧友的小编就带大家扒一扒剧中那些让人笑到拍大腿的方言梗,以及背后藏着的千年楚风汉韵!

淮南话的“魔性词汇”

外地人听了直挠头

《六姊妹》里的方言台词,简直是“淮南话十级考试现场”。不信?来挑战一下!

1. 油滋啦是啥?香到何家丽偷吃一整碗!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剧中何文氏熬的“油滋啦”,馋得何家丽偷吃光光。这词外地人可能一脸懵,但淮南人秒懂——它就是油渣!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肉算是炫富了,人都“熬”的很,油渣可是“舌尖上的奢侈品”,如今生活好了起来,再也不会饿肚子,油渣也成了怀旧符号。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2. “上死的”“上活的”?谁能听懂这个指令?

少年佳丽跳上为民自行车之前的这段对话,给屏幕前的很多外地观众整不会了,弹幕上的淮南人热心的翻译:上死的:就是自行车停下来坐上后座,“上活的”就是不用停车,直接跳上后座。小编很久没上活的了,在剧中看到这段真的有被死去的记忆突然攻击到。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3. “串钩”=插队?火车站差点打起来!

汤婆子买肉“串钩”,字幕贴心地标注“插队”。但寿县人更爱用“掖钩”表示排队。据说,曾有淮南人在火车站喊“掖钩”,被误听成“野狗”,闹出乌龙。

4.捂屁拉希?是这几个字吗

如果说剧中的这句口头禅“我的乖!”,是通俗易懂的感叹,那么这个四字词语,我们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了几十年,用字幕打出来,居然有些不认识了。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wu pi la xi的写法。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5. “玩火好濑尿”?淮河两岸熊孩子的神秘诅咒!

剧中何家欢警告“玩火会尿床”,实际是俗语“玩火好濑尿”的文明版。过去大人用“尿床挨揍”吓唬孩子别玩火,也是每个年代有各自吓唬孩子的方式了。

6.哪说哪了,是什么约定?

何家奶奶为了和汤家商议不要继续结仇,上门与汤嫂“谈判”,“有些话我们哪说哪了”。在寿县更简约的表达为“哪讲哪了”,意思是,我们都别往外传了。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7,“羊熊”的正确语法?

剧中扮演秋芳妈妈的演员是众多影视剧中的“熟脸”,演员名叫崔奕,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说到她扮演的角色,不少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对,就是她。演员崔奕是合肥人,可能是同为安徽老乡的底气,在剧中她的台词提到了淮南神兽“羊熊”。很多熟悉方言的观众说不是这么用的,其实,在寿县,不也说“你都羊熊”,带有一种欲语还休的感叹。可贬可褒。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方言背后

藏着淮南的“移民密码”

1.淮南话为何如此独特?答案藏在它的“移民城市”基因里!

剧中开头的一幕是年幼的佳丽问奶奶我们为什么来到淮南,奶奶回答说支援国家建设。如剧中所说, 上世纪60年代,淮南因煤矿、电力等工业腾飞,吸引全国数十万建设者。剧中何常胜一家从扬州迁居淮南,正是缩影。山东、江苏、上海等地的移民涌入,让淮南方言杂糅南北,形成豪爽直率的“淮普”。

2. 楚风汉韵打底,文化“混血”更鲜活

作为楚国故都、二十四节气发源地,淮南方言中仍保留古汉语痕迹。比如“排场”既可夸人“长得俊”,也能形容麦子长势好,暗含楚文化对“大气之美”的推崇。

【热剧方言大揭秘】《六姊妹》里的方言彩蛋,你get了吗?-风君娱乐新闻

寿县话:千年古城的“活化石”

剧中虽未直接提及寿县话,但作为淮南下辖县区,两地距离很近,很多方言都是相通的。

寿县是《淮南子》诞生地,方言中保留大量古语词汇。比如“搲(wǎ)水”指舀水,“䁖(lōu)一眼”表示偷看,仿佛穿越回汉代。寿县人既吃甜粽子也爱咸豆腐脑,方言里既有吴语的软糯,又有中原官话的铿锵。如今,年轻人正用新方式“玩转”方言: 既有说又有唱的神曲:“淮南牛肉汤,”方言版美食探店视频极具特色; 热剧文创周边:玉兔香皂,更是火爆成为伴手礼首选。

方言不仅是语言,更是一座城的灵魂密码。剧中这些烟火气满满的词汇,让观众听见淮南人的豪爽、幽默与坚韧。下次去淮南,别忘了打卡春申湖、喝碗牛肉汤,再学两句地道的方言——毕竟,听懂淮南话,才算真正读懂了这座“能源之城”的温暖与传奇!

你还在剧中发现了哪些方言彩蛋?

▌作者:一清

▌编辑:龙震琳

▌审核:小红花

▌抖音号:@shouxianre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