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 Tomasz Wozniak ow ski
周末聊个热点。
《哪吒2》太火了,票房已经破100亿了,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又创造一个影史奇迹。
在它刺激之下,光线传媒——它的投资方,连续涨停,春节后大涨了265%。
我已经刷到有人靠买它,一举清空所有房贷的帖子了。
真让人心潮澎湃。
有读者问我:
“越越,你看了哪吒么?”
“光线传媒涨这么猛,越越你怎么看,买了么?”
一
我还没看哪吒呢。
最近一直在高强度带娃,一有时间就带他疯狂大户外,一玩5、6个小时。
我俩都晒得黝黑。
光线传媒的股票,我就更没买了。
其实,我把电影股、传媒股“拉黑”了。
绝不单买某个传媒股。 etf除外,会偶尔 参与下
为啥如此决绝?
因为我有血泪教训,怕了。
100亿是个重要票房门槛,在此之前是50亿门槛。 国内第一部50亿票房的是谁呢?
《战狼2》,2017年上映,北京文化投资的。
《战狼2》也很奇迹很轰动,50亿票房当时看非常夸张,刺激了北京文化在几天内股价就接近翻倍了。
当时A股成交量只有现在一半,北京文化这个涨幅,妥妥暴款。
我当时也手痒买入了。
结果,亏钱离场。
不仅是战狼,北京文化还投资出品了《流浪地球》、 《我不是药神》,票房也很爆。
它的股价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第一个黄圈的战狼顶、第二个黄圈的药神顶。
二
我为什么会在上面亏钱呢?
怪我单纯了:
卖得不够及时。
本就是短炒,我却长期拿着了。
后视镜看北京文化的走势,会觉得这样的股票很简单——
讲究及时脱手,赚够了就卖。
脱手不及时,就容易套在山顶上。
事后看股价图很明了 ——
但身处局中,很难拿捏;
如果脱手早了,可能才赚了一丢丢,不甘心。 如果脱手晚了,可能就容易 连 续亏损。
很考验交易能力。
不仅是电影股,大多数热点股、概念股都有类似股价 走势。
难道电影股就不能长期持有、慢慢赚钱吗?
特别难。
有两个原因,正好简单聊下电影的商业模式。
1)电影不是一个持续赚钱的模式,因为要赌爆款。
但,爆款电影太难做出来了。
《哪吒 2》这 种现象级电影,几年能出一部很 不错了 。
每年的电影有几百上千部,但跑到数十亿票房的太少了。
这是几百分之一、几千分之一的成功率。
哪怕《封神》这种已经成功了一次的,也很难赢第二次。
目前能成功三四次的话,可能《熊出没》算是一个?《唐探》或许也算吧?
并不多。
大多数的爆款,有很强的随机性 。
还有一个原因,很少很少有人提:
2)从业者的问题。
电影产业有很多“黑手”,会侵占、挪用、伤害股东利益。
哪怕赚钱了钱,很多时候落不到股东口袋里,而是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
像北京文化做出了很多爆款。但你发现——它怎么不挣钱呢?
原本还每年挣个1亿、3亿的,到了2019年,一把巨亏23亿。
2020年巨亏7.7亿…持续亏损。
它花了几十亿收购了许多 知名导演、编剧、演员的公司。
这些收购形成了巨大商誉,最后都形成了暴雷;上市公司的钱被浪费、烧掉了。
公司高管出现了内斗、又闹出了郑爽天价片酬等狗血事件。
。。。
我当时被北京文化伤挺深,公众号还写了好几次。
过了几年, 我有一次无意翻1996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答问。
巴菲特和芒格说了一段话。
特别歧视性、特别有火药味:
巴菲特:“我们整整30年没有购买任何电影公司股票,在电影行业,一个人可以用另外一个人的钱(投资方、股东的钱),换来自己的名望。钱和名望是一个危险的组合。如果能用钱换名望,毫无疑问我也会被引诱。”
芒格:“电影行业的商业道德,只有普通行业的一半。”
俩人喷得挺毒舌,开炮了。
引自两人谈话,不代表我的观点。
其实不止电影行业——
现实生活中,如果自己用钱参与朋友、同事的小生意,最后很容易打水漂。
原因有时也会出在“不尊重、不保护股东利益”
三
有一个普遍规律,挺伤人:
往往只有买得少、投的少的东西,它最终到手的收益率才会高。
那么,再回到 《哪吒2 》。
可能一趟走完,情况会有很多种:
有的人不敢大笔押注;
有的人小赚一点就走;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盈利250
又或者:
有人小笔赚了、然后大笔押注,结果被套了; 有的人入场即高点,迎来一路下跌。
虽然结论还早。
但——
能大笔 押注 光线 传媒,并全身而退的大赢家,很可能 会是少数。
股市短期之内是零和游戏。有人赚大钱,一定是因为更多人输了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
如果小赚了一笔,能顺顺利利退出,就可以开开心心了。
不用太纠结于自己赚少了。
以薅羊毛的心态来看待就好。
就像我,这两天又收到了上市公司送的股东福利: 两瓶子 油。
就已经非常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