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角逆袭成女主?邓婵玉的“封神”之路,全靠编剧硬抬

之前说过,《封神第二部》对邓婵玉的改编中,最靠谱的就是删掉了她老公土行孙,让邓婵玉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在电影里成为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从这方面来说,这个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但是,国产电影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甭管在戏里刻画的女子有多么优秀,也要给她安排点感情戏,《封神第二部》就是如此。

封神第二部:战神秒变恋爱脑,编剧的想象力永远在炒CP-风君娱乐新闻

原著里连名字都镶黑框的邓婵玉,到了《封神第二部》竟摇身一变成了“西岐战神姬发的灵魂伴侣。导演嘴上说着“战友情”,可电影里两人又是水下贴身肉搏,又是临死前怀中唱情歌,暧昧浓度直接拉满,就差把“请嗑CP”打在公屏上。

说好的“守护家国”史诗呢?怎么拍着拍着就成了“霸道少主爱上我”?战场上宿敌突然篝火牵手跳战舞,不如直接改名叫《封神之殷商绝恋》!这分明是编剧为了流量硬焊的“工业糖精”,甜得齁嗓子,还顺带把邓婵玉的智商焊没了——一个被家族荣誉洗脑几十年的女将军,和姬发打两架、看两眼百姓就火速倒戈,这转变速度比特效建模还塑料。

封神第二部:战神秒变恋爱脑,编剧的想象力永远在炒CP-风君娱乐新闻

二、国产编剧的终极宿命:万物皆可谈恋爱,神仙打架不如CP发糖

《封神第二部》的“爱情至上”操作,不过是国产剧流水线上的又一例证。从仙侠剧到职场剧,从悬疑探案到历史正剧,编剧们仿佛被下了“不谈恋爱会死”的诅咒:

仙侠剧:三生三世不够,必须穿插十世虐恋,神仙忙着谈恋爱,苍生全是背景板;

职场剧:律师医生不搞专业,全员办公室恋情,案件手术全靠恋爱脑推动;

历史剧:帝王将相不谈权谋,专心宫斗争宠,秦始皇都能和刺客发展虐恋……

封神第二部:战神秒变恋爱脑,编剧的想象力永远在炒CP-风君娱乐新闻

到了《封神第二部》,连“武王伐纣”这种史诗级题材也难逃魔爪。姬发前一秒还在忧国忧民,后一秒就和宿敌邓婵玉上演“悬崖追逐”;战场上刀光剑影不重要,导演非得让两人来段“湿身对视”,生怕观众看不出这“性张力”。

封神第二部:战神秒变恋爱脑,编剧的想象力永远在炒CP-风君娱乐新闻

三、魔家四将:从“封神顶流”到“打工人表情包”,特效经费都给了CP线?

如果说邓婵玉的逆袭是编剧的“强捧”,那魔家四将的待遇堪称“欺诈式营销”。第一部结尾彩蛋里,四人气势汹汹登场,身高八米、撞破城门的细节让观众狂喜,结果到了正片,魔家四将刚摆完pose就被姜子牙团队秒杀,领盒饭速度比外卖小哥还快;

原著中魔礼青的青云剑、魔礼红的混元伞威震四方,电影里却成了五毛特效道具,撑伞像举遮阳棚,挥剑如小学生广播体操。四个最大的期待,最终变成最大的失败。

封神第二部:战神秒变恋爱脑,编剧的想象力永远在炒CP-风君娱乐新闻

四、第三部前景:特效崩、剧情垮,“封神宇宙”要变“封神笑话”?

《封神第二部》的口碑滑坡,让第三部的命运岌岌可危:

1. 特效灾难:殷郊的三头六臂法相被做成“赛博蓝精灵”,塑料质感堪比页游建模;千军万马对冲场景被嘲“不如20年前《指环王》”;

2. 人设崩塌:姬发从“弑君英雄”沦为优柔寡断的“圣母”,关键时刻因私情险些葬送西岐,观众直呼“塌房”;

3. 叙事混乱:文戏失去第一部的“现代性”深度,战争戏毫无战术可言,全靠法术对轰,智商全员掉线。

封神第二部:战神秒变恋爱脑,编剧的想象力永远在炒CP-风君娱乐新闻

导演曾放话“第三部要放大招”,可如今连“十绝阵”都拍成儿戏,谁敢信“九曲黄河阵”“诛仙阵”能逆天改命?更别提杨戬被削战力、三霄娘娘匆匆上线的操作,俨然一副“摆烂到底”的架势。

《封神第二部》的滑坡,本质是创作逻辑出了问题:为迎合市场强塞CP,为省经费糊弄特效,为赶工期牺牲叙事。当“封神”IP被榨干成流量快消品,所谓的“中国神话史诗”只剩下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