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文氏的人生实在坎坷,年轻时死了丈夫,中晚年时期死了儿子,目送至亲离世,备受打击。
前半生坎坷,后半生顺遂,“苦尽甘来”四个字是对何文氏一生最好的解读。
96岁去世,无病无灾,何文氏离世时脑子清醒,生前没有遭受病痛的折磨,能够以这么美满的方式离开人世,是因为她一生行善,福德绵长。
一、三句遗言,字字全应验
我把你养大,你给我养老,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一个互惠契约,养儿防老正是此意。
何文氏晚年生活能够顺遂,全赖于大孙女何家丽和大女婿张建国的贴心照顾。尤其是她一手带大的何家丽,悉心照顾她的衣食起居,对她比对亲生母亲刘美心都要上心。
因而,临死前,何文氏没给其他孙女留只言片语,而是嘱咐了何家丽三句话。
- 以后自己照顾自己。
- 别指望孩子,儿子也靠不住。
- 小心你妈(刘美心)。
纵观何文氏的一生,谁不夸她是个好婆婆!刘美心曾和何常胜打趣说过:“我当初不是看上了你,而是看上了你妈,我才嫁 的!”
刘美心接连生了6个女儿,始终生不出儿子,眼看着老何家的香火就要断送,要是换成别的婆婆,肯定会责怪刘美心,甚至逼着儿子休妻再娶。
而何文氏并未这么做,她宽慰儿媳刘美心,调和儿子儿媳的矛盾,还把生不出儿子的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她若是年轻时多生几个儿子,刘美心也不至于背负香火断送的巨大压力。
不管何常胜在不在世,何文氏都是老何家的主心骨,她对儿媳刘美心好到没话说。可临别之际,她为什么要何家丽小心刘美心呢?
这就要从刘美心自私凉薄、一碗水端不平的本性说起了。何文氏这么做,可不是在挑拨二人的母子关系。
何文氏如此善待刘美心,把她当成亲闺女看待,刘美心是如何回报她的呢?晚年对她不管不顾,全丢给何家丽一个人。
何文氏生病期间,刘美心不去床前照看一眼,还嫌弃又老太太在的家里阴森森的,她常常躲在自己的房间,连何文氏的房间都不愿靠近。刘美心的自私凉薄,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美心偏心老六何家喜,老太太一死,母子二人就联手将何家丽和张建国赶出了老宅。
何家丽的晚年生活也是一团糟,两个儿子不争气,一个好赌,一个不孝,何家丽和张建国只能自己靠自己。
不愧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长者,何文氏的三句话全都应验。
二、苦了“养老女婿”张建国
何家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大女婿张建国。
何家丽辛苦操劳大半辈子,晚年落得一个“万人嫌”、被扫地出门的下场,固然可悲!但她何尝不是“自讨苦吃”呢?
没人求着她像男孩子一样顶门户,何常胜在世,就该何常胜这个当爸的撑起何家,何常胜没了,就该刘美心这个当妈的撑起何家。
何家丽两次剪短头发,非要当姊妹们的大家长,撑起整个何家,是不是好胜心在作祟?
张建国何其无辜,就因为爱何家丽,心甘情愿被拉进泥潭。何家丽嫁给他,不是因为爱他,而是因为张建国在武装部当领导,手里有钱有权,可以帮她顶起何家的门户。
何家丽一生中最爱的男人是汤为民,张建国不过是她搭伙凑合过日子的异性。而这个真相,早就在结婚当日暴露无遗。
何家丽听闻汤为民工作中被砸断了一条腿,整个婚礼上都很恍惚,一结束就往医院狂奔。新婚夜,她背对张建国,睁着眼睛沉默,是在担心汤为民。
何家丽心里有一个排名,排在首位的是她的娘家人,其次才是她生下的两个儿子,最后才是丈夫张建国。
一个女婿半个儿,何常胜被汤家三兄弟报复,若不是张建国成了何家的大女婿,汤家三兄弟不知要如何欺凌何常胜。称张建国为何家的救星,一点也不为过。
何家丽生下的第一个儿子,张建国给他取名为何向东,弥补了何常胜和刘美心生不出儿子的遗憾。何常胜曾亲口指定张建国为养老女婿,老宅要留给大孙子何向东。
正是因为这份承诺,张建国对待何家老人更加尽心尽力,生怕辜负了老人的期许。这些年,他和何家丽挣下的钱,除了衣食住行所需的花销,全都贴补到了何家姊妹和长辈身上。
张建国图的是房子吗?房子能值几个钱?他所念的是夫妻之情、长辈的期许。结果姊妹们长大成人,开始算计他们,老人刘美心也自私凉薄,动用暴力手段将二人从老宅赶出去,流落街头。
也就是说,到头来,张建国房子没得,就连一句好话,也没落下。难怪张建国病故前说“下辈子绝不娶你”,“扶妹魔”何家丽,谁敢要?
对比之下,张秋芳才是男人的理想伴侣,自己有头脑,肯吃苦肯努力,考大学、当医生,每一阶段的人生规划都在点子上,张建国最该找的伴侣,就是张秋芳,两人强强联手,日子过得必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