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夏天,讲述北漂年轻人的都市剧《我在他乡挺好的》让我热泪盈眶,当时很好奇,为什么北漂青年心中那些幽微闪过的冷暖之感,都能被一个如此年轻的导演捕捉并表达出来呢?

  怀揣着感动与疑问,我联系上李漠导演,听他分享创作感受。那是一场很美好的交流,我发现他很细腻,尊重和理解身边每个人,对人际关系也有生动的感悟。

  李漠彼时谈到大城市的朋友关系时说,大家因为生活的变化而离得越来越远,对彼此实质的关心变少了,你蓦然问候一个不常联系的人,对方大概率会说“挺好的”,而不会吐露“不好”的种种。

  4年后的初春,我再次和李漠面对面聊天。他的新剧《180天重启计划》播出,这一次剖析的是亲情,描绘的是母女关系。日常如溪流,看着温婉轻盈,竟蕴含万钧之力。李漠那如“人类情感显微镜”一般的视角,再一次征服了观众。

  《180天重启计划》改编自豆瓣阅读小说《180天陪产计划》,以一个90后女生从无法接受的职场和爱情里“出走”开场。28岁的顾云苏在前路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时义无反顾选择回家找妈;原本打算“啃老”的她,毫无准备地成为48岁再度怀孕的妈妈吴俪梅的贴身护工。

生活“重启”时,爱让我们成为“崭崭新”的人-风君娱乐新闻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剧方供图

  在180天陪产的日子里,顾云苏也逐渐体会到对母亲的深度依赖和珍惜,吴俪梅也对女儿有了“小棉袄”般的真切体验。

  4年过去,李漠的创作保持高水准高频率输出,多部作品都获得极好的口碑,比如《三悦有了新工作》《装腔启示录》《灿烂的风和海》。他的剧集每一次得到肯定,都印证了一个道理:感情足够真挚,自然会抓住观众,技巧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180天重启计划》里,似乎一直在讲述围绕母亲怀孕的故事,但观众看着看着就会发现,这部剧想聚焦的是其他内容,李漠真正想讲的是“重启和家人已经疏远的关系”。

  因为这个特殊契机带来的重聚,所有人从心理上真正“重启自我”,也重新成为亲密的一家人。

  李漠希望借助这部戏,为观众建立一个家庭关系沟通的桥梁。“当孩子愿意去了解父母经历过什么,父母也知道孩子是怎么走过来的时候,沟通就能建立起来。”

  在《180天重启计划》中,观众可能会找到熟悉的自己或者其他身影。

  回到家中的顾云苏,和母亲产生若干次冲突,也一次次收拾行李离家出走,然后又回来。母亲压不住心中的怒气,担忧的话说出口都成了女儿耳中的斥责;而女儿也因为童年“被通知”父母离婚,潜意识里觉得母亲一直不尊重自己的意见,而无法准确表达出内心对母亲的关心。

  剧中,顾云苏的外婆来到杭州家中,照顾怀孕的吴俪梅,观众又看到一个女人“是妈妈也是女儿”的样子,看到上一代母女关系的日常。面对妈妈,吴俪梅会依赖,也会顶嘴,嫌她唠叨、操心过度,指出她诸多做法不合理、抱怨生活习惯完全不同……

  但在操持家务、帮忙解决一家人遇到的问题上,外婆很能干,是个“王者”,似乎就没有她办不好的事。因此,剧里台词说:“家里的事,算来算去都是一本糊涂账,当女儿的、当妈的,个个都不容易。但这些不容易,因为外婆在,突然又容易了起来。大概是所有的风雨,都倾向了她——妈妈的妈妈。”

  吴俪梅打喷嚏导致漏尿,丈夫和女儿着急掏纸巾,老太太则示意不要,自己摘下围巾蹲在地上给女儿擦尿,防止女儿当众尴尬。

  外婆猝然离世,让母女间的一切纠缠戛然而止,她最后没来得及听到女儿微信里那些道歉的语音信息。这一集很多观众都看哭了,而背景音乐《玉珍》,在《我在他乡挺好的》里就曾出现过。

  在人世间,我们无论与亲近的人相处多久,他(她)离开的那一刻,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准备好,都会被忽然降临的“无常”击中。

  李漠感慨,在家庭里,我们难免忍不住想“教”家人做事。“孩子想教大人新的事物是怎样的,教大人不要看短视频,不要每天在网上购物,不要吃剩饭,不要在家里囤东西;大人想教孩子不要晚睡晚起……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套生活逻辑,但好像都在坚持只有自己是对的,往往不愿意听对方讲什么。”但是,我们想要坚持的那个理儿,难道比家人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重要吗?

  “谢谢我们,沧桑历尽,不远万里地成为了一家人。”《180天重启计划》的笑与遗憾告诉我们,面对亲密关系,我们要学会“正面沟通”。爱一个人,就要给对方支持、力量,而不是谴责和争执。

  爱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光,也让我们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青春时期,吴俪梅在作出拥抱家庭的决定时,幸福地笑着,重复说着一句“崭崭新的生活”。28岁,她下定决心结束那段婚姻,独自抚养女儿,再到后来重新拥抱爱情。吴俪梅不后悔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她有追求幸福的勇气和能力。

  女儿顾云苏也一样,青春多珍贵,何必要浪费和将就?人生为何不能恣意、舒畅地“重启”一回?

  生活“重启”时,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怎么过都很好,爱让我们都笑着走向“崭崭新的生活”。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