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讨伐战过后,关东联盟军解散,袁绍也心有不甘地回到了渤海郡。此时的他除了头顶上戴着四世三公和关东军盟主这两个高帽以外,其实只有渤海郡这一小块地盘。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不能迅速扩充势力,很快就会被别人吃掉,管你是什么名士还是盟主。当时的渤海郡属于冀州治下,于是袁绍自然就盯上了冀州牧韩馥的地盘。
当时韩馥与幽州的公孙瓒之间有矛盾,于是袁绍便采纳了谋士逢纪的计策,一面引军东向,摆出攻打冀州的架势,一面暗中给公孙瓒写信,约好共同夹击冀州。结果韩馥果然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初一交战便败下阵来,连手下大将麴义也趁机反叛。袁绍则一面派出使者结交麴义,一面让外甥高干和谋士荀谌等人去邺城游说韩馥。袁绍这一手内外并举,软硬兼施玩得确实漂亮,韩馥本就生性怯懦,没有谋略,在威逼利诱之下果然答应让出冀州,迎请袁绍为冀州牧。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袁绍便得到了天下十三州中最富裕的冀州,而冤大头韩馥则被剥夺了兵权,忧惧而死。
地大物博的冀州给予了袁绍取之不尽的兵源和人才供应,此时袁绍文有沮授,审配,郭图,田丰,许攸,逢纪,荀谌,武有麴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初步构建起了自己的核心班底。但此时袁绍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冀州虽然富饶,但却是四战之地,周边强敌环伺:东面的青州和南面的兖州都是黄巾余部的集聚之地,连年征战,混乱不堪,西面的并州一度是张燕黑山军的天下,北方则更是凶险,因为实力派军阀公孙瓒,正盘踞于幽州,虎视眈眈。
公元192年初,早已按捺不住的公孙瓒首先向冀州大举进攻,一时间,各郡县望风归降,袁绍亲率兵马迎击,界桥之战爆发。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五千轻骑兵,中间则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骑兵部队白马义从。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最精锐的骑兵护卫队,数量大约是三千人,战马都是清一色的白色,兵士们则各个都是千里挑一的高手,他们具有强大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且对公孙瓒非常忠诚,是公孙瓒得以威震塞外的最大倚仗,就连骁勇善战的乌桓骑兵见到白马义从也多是闻风而走。可这次他们却遇到了克星,那就是麴义的八百先登死士。其实袁绍这样安排本是无奈之举,若要论步兵实力,袁绍并不比公孙瓒弱,但袁绍的骑兵数量却并不多,如果拿出来硬拼,还不够公孙瓒塞牙缝的,可用步兵抵抗骑兵是有天然劣势的,更何况只有区区八百人,公孙瓒必然会轻视,麴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事实上,这八百人只是诱饵,后面还藏了一千张强弩机,强弩机的发射力度非常强大,远非寻常弓箭可比,这才是麴义真正的杀手锏。果然,公孙瓒见对面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而麹义则带领这八百精锐步兵静静地伏在盾牌下面,当时公孙瓒手下的大将严纲,在带领白马义从冲到距离麴义几十步的地方,赫然发现了那一千张恐怖的强弩机,密密麻麻的箭头上那凌厉的寒光,瞬间便照的严纲大脑一片空白,强弩对骑兵意味着什么,严纲比谁都清楚,可这时已经晚了,还没等严纲反应过来,麴义便带着八百死士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强弩齐发,利箭如流星一般直扑公孙瓒的骑兵而去,所中之处,如电闪雷击,血腥的空气里夹杂着骑兵们临死前的哀嚎和战马的长嘶,刹那间便倒下了一大片。公孙瓒全军陷入一片混乱,兵士们都争相逃命,麴义则越战越勇,一路攻下界桥,公孙瓒则率残兵退往蓟县。
此时袁绍正统领步兵数万人在后指挥,见到麴义大胜,就有些轻敌,他命令主力部队赶紧去追击敌人,而自己则带领一百多名卫士,抱着数十张强弩机,跟在后面缓缓行进。走到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公孙瓒已经败退,于是袁绍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这时公孙瓒手下逃散的二千多名骑兵突然出现,将袁绍带的这百十人重重包围。当时这帮人不知道里面那位是袁绍,所以没有玩命冲锋,否则袁盟主的小命肯定得交代了,这些人围住袁绍之后,只是在外围放乱箭,一时间箭如雨下,情况非常危险。谋士田丰扶着袁绍,要他躲到一堵矮墙里避箭,可袁绍却怒发冲冠,猛地将头盔摔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袁绍的英雄气概驱散了众人心头的恐惧,他一面鼓舞士气,一面沉着指挥弩弓手应战,始终没让敌军近前,很快,麹义领兵前来驰援,这群骑兵才迅速撤走。
界桥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它教会了后人严格的纪律,选择时机的能力和指挥官的个人素质永远是决定胜败的关键。经此一战,麴义名扬天下,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则基本全军覆没,大将严纲战死,而袁绍则站稳了冀州,牢牢控制住了这块富饶的立足之地。
公孙瓒回到幽州后,积极整顿兵马,南结袁术,准备再次与袁绍决战。很快,公孙瓒便令刘备屯兵高唐,单经屯兵平原,同时联合徐州的陶谦和南阳的袁术一同出兵,试图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夹击袁绍——曹操集团,袁绍与曹操商议好对策,分别出击,大破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的联军,袁术退至寿春。同年底,公孙瓒再次出兵龙凑,结果又被袁绍击败,公孙瓒只得退守幽州。短时间内经历数次激战,袁绍与公孙瓒双方皆是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粮草罄尽。公元193年初,太仆赵岐奉汉献帝之命从长安赶来劝和,袁绍和公孙瓒这才双双宣告休战。
因为袁绍一直将公孙瓒视为头号劲敌,所以冀州的防御重心始终在北方,现在冀北好不容易暂时休战,还没等袁绍缓口气,冀南又出了大乱子。当时在冀州与兖州的交界地区,连同并州一带都是农民起义军的活跃地区,公元193年,黑山军的一支数万人,在首领于毒的率领下,趁袁绍主力都在冀北,内部空虚之机,竟然一举攻陷了冀州的治所邺城。当时袁绍和部下们的家属都在邺城中,听闻这个消息,有的愁眉不展,有的放声痛哭,唯独袁绍容貌自若,丝毫不改平日的风度,才使军心稍安。接着,袁绍率军征讨,起义军战败,向南退至朝歌,袁绍引军随后赶到,经过五天的激烈战斗,于毒连同手下一万多部众被杀。然后袁绍率军沿鹿肠山一路向北,接连剿灭了刘石、青牛角、黄龙、郭大贤等多支黄巾起义军,斩杀过万。随后袁绍在常山遭遇了黑山军的主力张燕,双方展开大规模会战,连续打了十几天,张燕与袁绍都死伤惨重,随后各自罢兵。
公元195年,袁绍手下的东郡太守臧洪宣布与袁绍决裂,断绝隶属关系。袁绍亲率大军兴兵围城长达一年,城内粮草断绝,臧洪也在城破后被杀。同年,原幽州牧刘虞的旧部鲜于辅等人联合乌桓,攻打公孙瓒,袁绍乘机派出大将麴义,与鲜于辅合兵,共计十万大军,进击公孙瓒,在鲍丘大破公孙瓒主力,斩首两万余,公孙瓒退到易京,坚守不出。易京城非常牢固,难以攻克,麴义军粮耗尽,只能撤走,公孙瓒趁势追击,将麴义击败。麴义虽然在撤军路上被袭,但已无关大局了,经此一败,公孙瓒可以说是一蹶不振,大势已去了。随后袁绍将外甥高干派到并州,委任其为并州刺史,接管了饱受南匈奴侵扰和黑山军劫掠的并州,又举荐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屯兵在平原。袁谭骁勇善战,很快便打败了公孙瓒的部属,原青州刺史田楷,将田楷驱逐回幽州。公元196年春,袁谭向东进攻北海相孔融,孔融只身逃到许昌,妻儿皆被俘虏,随后袁谭又继续进军,扫灭了很多沿海的黄巾军割据势力,终于占有了整个青州,青并二州由此正式划归袁绍治下。
公元198年,决心一举解决公孙瓒问题的袁绍,亲率大军攻打幽州,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克,很快便包围了易京,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兵士们更是毫无斗志。公孙瓒感到大事不妙,于是派人突围出城向黑山军求救,与援军约定起火为号,夹攻袁绍。不料求救信被袁绍截获。袁绍将计就计,如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来,领兵开城出击,被袁绍打败,只得再次退守城中。接着,袁绍将地道挖到楼下,用火烧支柱的办法将楼台烧倒。公孙瓒自知大势已去,勒死妻子儿女,准备自焚。这时袁绍的士兵们赶到,将自杀未遂的公孙瓒斩首,其部队则全部被袁绍所兼并。
至此袁绍终于从一个个小小的渤海郡起家,成为坐拥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部队的天下第一雄主。这是袁绍的巅峰时代,不但地盘广大,兵强马壮,而且粮草充足,没有后顾之忧,手下的将领们也个个身经百战,谋士文臣则尽是一时之名士,真可谓雄视中原,斜睨天下。于是,就在攻灭公孙瓒的同一年,即公元199年,袁绍点精锐步兵十万,骑兵一万陈兵黄河北岸,欲伺机渡河与曹操一决雌雄,一场袁曹两家之间的大规模决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