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那么,中国著名的传统曲艺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琴书、大鼓、弹词、时调小曲、粤曲等,其中,相声、北京评书、苏州评话、数来宝、莲花落、山东琴书、东北大鼓、山东大鼓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非遗曲艺。

相声

相声是国内普及面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品种之一,以滑稽、讽刺见长,充满戏剧性,是中国著名的曲艺。相声发源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说、学、逗、唱为形式,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中国相声尤其以天津相声和北京相声最为著名,都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是天津相声自成一派,以说为主,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富于幽默感,像张寿臣的《哏政部》,小蘑菇的《牙粉袋》,马三立的《开粥厂》《卖挂票》《买猴》等作品,是天津相声的代表。

评书

北京评书、苏州评话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中国著名的曲艺代表。评书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国内影响深远的一种曲艺形式。评书包括北京评书、湖北评书、四川评书、苏州评话、陕北说书等,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非遗曲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京评书和苏州评话最具代表性,北京评书是北方地区影响深远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布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二人转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是中国著名的曲艺。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深受东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东北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快板

数来宝、莲花落、天津快板、四川金钱板

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在山东、天津、陕西、兰州以及四川等地特别流行,也是中国著名曲艺。快板表演方式简单,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方式。唱词合辙押韵自由,一段唱词可以自由转韵,称为“花辙”。快板艺术在发展的同时,受地域环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风格的不同,派生出诸多分支,如数来宝、莲花落、竹板书、说鼓子、快板书、御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陕西快板、兰州快板、武安快板、四川金钱板、绍兴莲花落等表演形式。其中,数来宝、莲花落、陕西快板、四川金钱板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快板入选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琴书

山东琴书、徐州琴书

琴书是一种中国民间曲艺艺术,因演唱时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以优美婉转见长,也是中国著名的曲艺。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琴书种类很多,有山东琴书、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等。其中,山东琴书、徐州琴书、翼城琴书、曲沃琴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是山东琴书吸收南北路琴书艺术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是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地方曲艺。

大鼓

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河南坠子

大鼓,又称鼓词或大鼓书,是传统的曲艺曲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一些南方省市也有流传,也是中国著名的曲艺。鼓曲类曲种历史悠久,与宋代的”鼓子词”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演员自击鼓板演唱,伴奏乐器主要为三弦、四胡、琵琶、扬琴等。大鼓主要曲艺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上党大鼓、河南坠子、温州鼓词、澧州大鼓、滑稽大鼓等数十种。其中,山东大鼓、东北大鼓、梨花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胶东大鼓、温州鼓词、湖北大鼓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著名的非遗曲艺。

弹词

弹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弹词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形成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曲艺。弹词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弹词按照各地称呼的不同,有苏州弹词、扬州弦词、四明弹词、绍兴平湖调、平胡调、长沙弹词、木鱼歌等等。其中,苏州弹词、四明弹词、绍兴平湖调、长沙弹词、木鱼歌、扬州弹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调小曲

时调小曲是中国明清时期盛行的地方传统曲艺,源于民间歌曲,兴起于明宣德、正统年间,遍布南北,品种繁多,或称时调,或名小曲,又称清音、清曲,也是中国著名曲艺。时调小曲包括天津时调、上海说唱、扬州清曲、江西清音、赣州南北词、湖北小调、襄阳小曲、长阳南曲、湖南丝弦、祁阳小调、四川清音、盘子等。其中,天津时调、祁阳小调、扬州清曲、榆林小曲、大调曲子、湖北小曲、南曲、秦安小曲、眉户曲子、四川清音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是天津时调,是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时调小曲类曲种。

粤曲

粤曲是用广州方言(粤语)演唱的汉族传统曲艺,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地方曲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广州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凡粤方言区及有粤籍华侨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是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曲艺品种,其远播海内外,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凝聚力。粤曲源于戏曲声腔,形成于清道光初期,重唱功,讲究声腔艺术,分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板式极为丰富,以梆子、二黄两大腔系为主体,吸收地方歌谣、小曲、小调为辅。表演形式除继承传统的清唱外,还发展了说唱、弹唱、表演唱、小组唱、小合唱等。粤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是赫哲族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代表,也是中国著名曲艺之一。伊玛堪是赫哲族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内容以原始渔猎生产生活实践和少数民族神话故事为主,被誉为“赫哲族百科全书”。伊玛堪的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传统节目长、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尔达鲁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木竹林莫日根》《英土格格奔月》《亚热勾》《西热勾》等。赫哲族伊玛堪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研究声明: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Maigoo小编主要依据国内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国内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进行选择,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名单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