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中魏国的传记共有三十篇,顺序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单独立传,其余三位皇帝合为魏书四,几位主要嫔妃为魏书五,魏书六至八则囊括了从董卓起至张鲁的汉末主要诸侯。从魏书九起才真正开始曹魏主要文臣武将的传记。

这魏书九又被称作诸夏侯曹传,作为排在最前列的大臣,夏侯氏、曹氏的重要人物无疑是曹魏中前期最核心的骨干。这当中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曾分别作为第一代东、南、西线军队的主帅,因此名气最大。相比之下夏侯尚、曹休、曹真三位第二代统率,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名气稍逊一筹。

当然,影响三国人物知名度及评价的最大因素就是演义,作为曹魏的第二代统帅级将领,正史中的他们能力都很强,都有着不逊于前辈们的闪光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下一位宗室二代大将,曹休的事迹。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曹休重大事件之一——家道中落,寄居江东

曹休(?-228)字文烈,曹操同族晚辈,曹洪的侄子。曹休是哪里人史书并未记载,很多文章直接写成沛国谯县,其实并不准确。曹休籍贯谯县没有问题,但是否出生于此无法确定。

为何笔者要特意强调这个问题呢?因为在日后被称作东吴的土地上,曹氏一族也曾经在那里居住,并且拥有不小的影响力,而曹休很可能生于扬州。

在早先夏侯惇篇、曹洪篇中笔者曾提到过,曹操在讨伐董卓惨败之后,曾到扬州招募了一支江东精兵,《曹洪传》里记载这多亏曹洪与时任扬州刺史陈温的交情。

曹洪的伯父,也就是曹休的爷爷叫曹鼎,曾经担任吴郡太守,尚书令。曹鼎担任尚书令期间,把曹洪安排到江夏蕲春县担任县长。江夏郡毗邻扬州,更何况曹鼎在吴郡还有余温,所以曹洪自然有机会结交到陈温。

至于曹休的父亲也就是曹鼎的亲儿子,史书未能留下他的名字,但想必在地方上谋个一官半职不是难事。曹鼎、曹洪都在南方为官,曹休生于南方的概率相当大。

曹休十几岁时丧父,正逢天下大乱,所谓树倒猢狲散,乱世中都顾着逃命,宗族亲戚纷纷各自投奔亲友,家中只留下年少的曹休和母亲。曹休和仅剩的一名门客两个人抬着父亲的灵柩,好歹借了点钱草草下葬,然后带着母亲到吴郡避难,希望有顾念爷爷曹鼎恩德的故交能够收留。

《三国志·曹休传》载: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

按照常理曹休的家庭条件应该很殷实,结果父亲去世后却只有一名门客“担丧假葬”,又要渡过长江去吴郡寄人篱下,有些奇怪。结合前一句史料记载,天下乱、宗族散应该并非泛泛而然,曹休父亲的死与动乱很可能有关联,否则不至于整个宗族都四散逃命,只留下曹休孤儿寡母和尚未下葬的曹休父亲。

曹休带着母亲投奔到时任吴郡太守处,太守收留了曹休。这位太守对曹鼎的恩情非常感激,在家中挂着曹鼎的画像来纪念。曹休看到爷爷的画像,立刻拜倒在地痛哭不已,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根据2010年在洛阳孟津发现的曹休墓中骨骼的鉴定,曹休去世时已有五十多岁。结合曹休于228年去世,意味着曹休父亲死于黄巾之乱或之后的动乱中。那么曹休189年投奔曹操时,已经又过了几年。

曹休年少时在江东的成长经历,很可能成为其后来担任曹魏东部战线主帅的重要因素。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曹休重大事件之二——千里投曹操

少年自立的曹休非常坚强,家庭的突然变故没有击垮曹休,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

中平六年(189),曹操响应关东联军讨董而在陈留起兵。得到消息的曹休决定结束寄居江东的生活,北上投奔。因为朝廷掌握在董卓手中,很多地方仍然遵从朝廷命令。为防止被抓捕曹休改名换姓,取道荆州北上,辗转千里才终于见到曹操。

《三国志·曹休传》载: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

曹操见到曹休特别高兴,向大家称赞:“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啊!”让曹休跟曹丕一起生活,向自己的儿子那样对待曹休。

这段记载其实有点小问题。曹操称赞曹休是千里马这点没什么可说的,疑点在于和曹丕共同生活的记载。曹丕226年去世时年四十岁,曹休228年去世已经五十多岁(骨骼测定的结果为50-60岁),两人至少年龄相差十岁。曹丕187年出生,陈留起兵时还是咿呀学语的小娃娃,古代早生早育的情况下,曹丕跟曹休近乎于两代人,实在没法一起生活。

如果真要说曹休当时和曹操的儿子一起生活,那应该是跟曹昂。但毕竟曹丕才是后来的皇帝,涉及皇室家事比较敏感,所以史料的记载变成了曹休与曹丕共同成长。曹丕确实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叫夏侯尚。

曹休从此开始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带领一支虎豹骑护卫在曹操左右。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曹休重大事件之三——下辩退张飞

虽然曹休在二十岁之前已经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但一直待在曹操身边,并没有单独领兵的记载。这倒不是曹休能力的问题,而是曹操人才太多,像曹休、曹真、夏侯尚这些晚辈,曹操有意慢慢培养,等到时机足够成熟再派出去。这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能确保曹丕继位后有足够的宗室力量辅佐,毕竟以曹操的经验来看,宗族兄弟们是最忠诚的人,如果这些人能力又很强,那就两全其美了。

所以,当曹彰带着夏侯尚北征乌桓,曹休、曹真跟着曹洪西讨汉中时,您会发现,四名二代将领的首次正式亮相全部发生在218年。这绝不是巧合,而是曹操有意为之,希望在自己在世时完成曹魏将领的时代交替。

建安二十二年(217)底,刘备派张飞、马超、吴兰等率兵进攻凉州的武都郡,由此拉开曹刘双方汉中大战的序幕。

武都在汉中的西面,拿下这里刘备可以借助马超对凉州施加影响力。但曹操当然知道刘备的真正目标是汉中,所以命夏侯渊在汉中按兵不动,另派曹洪前去迎战。

曹休在临出征前才被拜为骑都尉,作为曹洪参谋随军,曹真也一同出征,其官职则是偏将军,比曹休要高不少。但是曹操却告诉曹休:“名义上你虽然只是参军,但实际上你才是这支部队的主帅。”一些文章认为这是曹操单独对曹休所讲,笔者不这样认为。

因为如果曹洪没有得到曹操的命令而完全是听说,曹洪凭什么相信这种奇怪的事情?一旦曹洪有异议,到时候军队内部会出现大矛盾,曹操不可能做这种不妥之事。

事实上,曹洪得知曹操的命令,非常爽快地让曹休来定夺大计。

《三国志·曹休传》载: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

实际情况应该是曹操当面对曹休讲,之后又对曹洪讲,或者干脆召集主要将领开了个会,大意是这次出征名义上曹洪是主帅,实际决策者则是曹休,但这种安排需要保密。至于为何能流传于后世,大概因为曹休表现出色,战役取得胜利,没必要再保密的缘故。

从这点可以看出曹操对曹休的培养非常用心,以小小的骑都尉身份跟随曹洪,大部分将领都不会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决策者。如此一来,一旦有功,曹休自然是首要功臣,之后可以放心让他独当一面;假设战败,则有亲叔叔曹洪在前面顶着,曹操也不会公开这个秘密。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特意安排曹洪担任主帅也能证明这点。相比于其他宗室兄弟,曹洪除了早年间让出战马救曹操一命的忠勇之外,在带兵才能上并不突出。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当时,曹操完全没必要以曹洪挂帅救武都。然而,若要达到锻炼曹休,找出甘愿为曹休做绿叶的将领,曹洪则是不二人选。因为曹洪与曹休的关系很好,曹洪的蕲春县长官职就是曹休爷爷曹鼎安排,所以两人之间关系比其他宗族更近。所以曹洪会心甘情愿让曹休在幕后出谋划策,自己安心当执行者。

建安二十三年(218)三月,曹洪、曹真、曹休率军来到武都郡治所下辩,与张飞、吴兰对峙。

凉州人口不多,大片地区汉胡杂居,所以很少有中原地区那样的坚固大城,双方部队都守在险要处,严加防范对方。很快,张飞作为进攻方,率先出招了。

张飞率兵离开下辩前往固山,意图切断曹军后路。曹洪召集众将开会,大家各自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曹休也以参军身份发言:“敌军如果真要断我们后路,应当暗中潜伏行军。如今他们却大张旗鼓,正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完成这种任务。所以,我们应该趁敌军分散的机会各个击破,先迅速进攻吴兰,吴兰击破后张飞只能撤退。”

《三国志·曹休传》载: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可以想象这个会议开得非常有趣:表面上主帅曹洪轮番听取众将意见,最后采纳了参军曹休的意见。实际上,曹操早已暗中安排好一切,只是一般的将领不知情而已。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曹洪对曹休言听计从,按照计划先把张飞晾在一边,不管他怎么敲锣打鼓,反而集中兵力猛攻吴兰。这出将计就计把刘备军杀得大败,吴兰撤军途中被亲魏的阴平氐人杀死,传首于曹操,张飞与马超则逃回汉中。

另外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中都清楚记载曹洪为此次战役主帅,然而《曹洪传》却对下辩之战只字未提。作为获胜一方的主帅,本该大书特书的战功居然本传里一字未写,算得上奇观了。至于原因,很明显,主要功劳应属于参军曹休。也许陈寿认为这件事对曹洪并不光彩,所以没有写进去,转而在曹休传记里进行了详细记载。

不过笔者认为,能够放权给自己的侄子而不去争抢,曹洪也称得上是曹休的好叔叔。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对于曹休来说,面对久经沙场的名将张飞能够沉着应对,以将计就计的方法大破刘备军,这场下辨之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用这场胜利开启了曹魏二代将领的登台。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最终还是撤出汉中,退回长安。虽然汉中还是丢了,但曹休的功劳不可磨灭,曹操任命其为中领军,由骑都尉直接升为统领直属禁军的高级将领。

曹休重大事件之四——历阳之战,渡江劫营

黄初元年(220),曹丕继位魏王,拜曹休为领军将军,封东阳亭侯。同年四月大将军夏侯惇去世,曹休随即被拜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在东部战区的职责。

曹休临行时曹丕亲自送别,特意从舆车上下来,拉着曹休的手走了很长的路,依依不舍。

这时距离曹操驾崩不过两三个月,孙权认为有可趁之机,派重兵驻扎在长江北岸的历阳,准备伺机而动。不曾想曹休到任后,完全没有被动防御的意思,趁东吴军队松懈之时迅速出击,一举攻破历阳。之后曹休上演了一次三国时期少有的壮举:打过江东去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三国志·曹休传》载: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

历阳县与芜湖县分列长江两岸,曹休攻破历阳后竟然带兵渡过长江,在对岸烧毁数千家营房,全身而退。考虑到长江北部沿岸地区由东吴实际控制,这个战绩相当令人震惊,印象中魏吴在扬州地区的交战,只有这一次是曹魏打到了江东本土。

在《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中,收录了一篇孙权写给曹丕的信,这封信写于曹丕继位魏王之后,孙权因之前向魏王曹操称臣,所以主要内容是拍曹丕的马屁,表示愿继续跟随魏国领导,请求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这些外交辞令当然不必太认真对待,但当中有一段关于曹休渡江作战的详细描述。

《魏略》载:及文帝即王位,权乃遣周,为笺魏王曰:近得守将周泰、全琮等白事,过月六日,有马步七百,径到横江…琮等闻有兵马渡江…临时交锋,大相杀伤。卒得此问,情用恐惧。

这里没有提到曹休的名字,但“文帝即王位”表明了发生时间,“闻有兵马渡江”表明地点,可以与曹休本传的渡江作战完全印证。通过孙权的亲笔信我们了解到,原来曹休的对手是周泰、全琮,而且曹休带领的是一支七百人的突击小队。

所谓“临时交锋,大相杀伤”是孙权的场面话,翻译过来其实是曹休发动突袭击破了全琮、周泰,因为东吴完全没料到不擅水战的曹魏竟然会突袭到对岸,准备不足,所以造成了数千座营房被烧的惨重损失。

最后孙权称“卒得此问,情用恐惧”,是在放低姿态向曹丕服软,请求握手言和。这仍然是孙权的权宜之计,他才不会真心屈服于曹丕,但通过这段史料,可以看到曹休确实对东吴造成相当大威胁,其用兵风格凶猛可见一斑。

大家可能有种感觉:对于曹魏过江偷袭东吴这种稀罕事,应该算是壮举了,可实在没有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三国演义》中曹休的戏份并不多。尽管近年来普通大众对于三国正史的兴趣逐渐升温,但演义故事仍然是人们了解三国人物先入为主的印象。曹休在演义里恰好没有特别出彩的戏份,即便是渡江突袭这种壮举,也没能得到罗贯中的青睐,所以热度不够高。

其次,正史中曹休带领的只是七百精兵,所能给东吴造成的损失不会伤筋动骨。所谓烧毁数千贼营的说法仅见于曹休本传,考虑到突袭过后还要撤退,双方直接交锋的时间应该非常短,给东吴造成的人员伤亡应该不是太大,更多的是心理震慑。

最后,随着孙权这封求和信,曹丕与孙权之间又维持了两年的和平。既然孙权名义上是曹丕的臣子,曹丕也不好大肆宣传对东吴的战绩,要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嘛。所以发生在这期间的作战,双方都进行了冷处理。反映到史料上,就能看出对这次作战,双方的记载都不多。

这场战役最大的意义在于,曹休绕过了濡须这个战略要地直扑对岸,虽然只是偷袭性质,也足以惊出孙权一身冷汗,展示了曹休凌厉的用兵风格。

曹休通过这次战役,被曹丕拜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扬州长大的曹休,再次回到了故土。不同的是曾经最窘迫时容纳自己的江东吴郡,已经成为敌国。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曹休重大事件之五——忠孝两全

就在曹休忙于前线军务时,传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曹休是至孝之人,与母亲感情极深,听闻噩耗悲痛不已,连日饮食不进。曹丕知道后,派使者过去强行脱下曹休丧服,命令他必须吃饭,曹休这才勉强吃点东西。即便这样,曹休还是日益憔悴,悲伤不见消退。

毕竟曹休担负着军国重任,是对抗东吴前线的最高将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想回家就回家。可曹休悲痛之情已然无法自已,上疏请求曹丕准许自己回老家谯县亲自给母亲下葬。忠孝是古代最看重的两大品行,曹丕当然同意,并且又派使者带去慰问诏书,让曹休节哀。

曹休得到诏书,日夜兼程赶回谯县,只用一晚上便完成葬礼,然后也不休息,直接去拜见魏文帝曹丕谢恩。曹丕见到曹休如此迅速,也很心疼,再三安慰曹休。

忠孝两难全,曹休身负重任不能轻易脱身,可为母尽孝也是人之常理,以曹休的身份地位,只用一晚办完葬礼旋即离开,心中该忍受着多大的悲伤与无奈。忠孝两全,实两难全。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曹休重大事件之六——洞口之战

黄初三年(222),曹丕以孙权拒绝遣子入质为由,分三路大举伐吴。其中东路主帅曹休,中路主帅曹仁,西路主帅夏侯尚、曹真。作为东路主帅, 曹休进攻方向为濡须以东的洞口,手下包括张辽、臧霸等名将。东吴方面以前将军吕范为主将,包括徐盛、全琮、孙韶等将领。

曹休与吕范两军隔江相望,曹休意图重复历阳之战故事,再次渡江突袭。因此战规模庞大,所以曹休特意上表曹丕:“我打算带领精锐部队冲到江南,以战养战,用敌军物资作为补给,一定能够取胜。如果我不幸战死,陛下也不必挂念。”

《三国志·董昭传》载:三年,征东大将军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

这话太吓人了,曹休根本没把自己当成统领张辽、臧霸等二十余支部队的统帅,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员先锋战将去使用。上次曹休打过江东是打完就跑的偷袭,这次摆明要决一死战,还说什么“陛下啊,万一我死了不要放在心上”之类的话。

曹休如此不要命,可把曹丕惊出一身冷汗,生怕曹休真的亲自带兵渡江冒险,赶紧派人快马加鞭阻止。这时有董昭在旁,为曹丕分析了一番前线将士心理。董昭指出,曹休这次渡江的规模不小,要施行的话必须有其他将领帮助。然而臧霸等老将已经富贵荣华,年纪也大了,这些人只求平安度过余生就好,哪里还会帮曹休冒险送死?臧霸要是不愿出兵,曹休缺少帮手,出兵几率不大。唯一担心的就是虽然几率不大,但曹休还是有可能不顾陛下诏书,强行出兵。

以此可见,曹休性格刚猛,喜欢穿插奔袭的作战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在其虎豹骑时代成型,并影响一生。所谓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亦然,曹休的主要用兵都存在很大的冒险成分。

幸运的是,没等到曹休冒险,老天先眷顾了曹休。

原来,某天夜里狂风大作,把吕范军的战船都吹到曹休的营边。曹休见状赶紧派兵围剿,把船上的吴军杀得四散奔逃。曹休一直想渡江却被各种阻拦,这回机会来了,赶紧传令渡江。吕范也不是吃素的,迅速派出贺齐、吾粲支援江北的吴军。

就在双方夜间江边混战之际,还真有一支曹军直接杀到江东。这支部队便是臧霸为首的敢死队。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三国志·吴主传》载:冬十一月,大风,范等兵溺死者数千,余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曹休这边忙着收拾江北吴军,那边派出臧霸偷袭对岸的徐陵,两岸都杀伤吴军数千,全部取得胜利。然而臧霸撤退时也非常危险,导致同为泰山系将领的尹礼阵亡。可见渡江偷袭江东有多危险,冒险的成功都有运气成分在内。

曹休这边虽然连连获胜,不过江东的防守也非常稳固。西线荆州方向夏侯尚、曹真联手也未能攻下江陵。双方总体上曹魏还是占据优势,然而中路的曹仁却被朱桓打得大败亏输,曹丕便借孙权求和之机而全线退兵。

洞口之战曹休立有战功,由扬州刺史升为扬州牧。有趣的是,显然孙权也认为吕范是胜利者,也封吕范为扬州牧。

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四人共同担任辅政大臣。新帝登基,曹休进封为长平侯。

孙权见曹丕死了,以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于是派审德带兵进驻合肥西南方的皖城。曹休得报,迅速带兵猛攻,将审德斩首。

《三国志·曹休传》载: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审德,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这里的韩综正是东吴名将韩当之子,不仅自己来投,还带上母亲宗族数千人,也因此被曹叡封为广阳侯。

曹休因在扬州成绩显著,被曹叡增加封邑四百,共计两千五百户,并升迁为大司马,继续都督扬州。按照曹魏制度,大司马属上公之一,位列三公之上,是比大将军更高的职位,上一位大司马为曹仁。也就是说,此时的曹休成为曹魏帝国的最高军事将领。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曹休重大事件之七——石亭之战

周鲂断发赚曹休,是三国历史上知名度仅次于黄盖的一次诈降。也正是由于中计惨败,曹休因此羞愧而死。这件事曹休到底应负有多达责任,历来争议不小,欲知详情,且往下看。

接着上一节继续讲,说道东吴韩综、翟丹向曹休投降,而投降者并非仅此而已。

《三国志·贾逵传》载:吴将张婴、王崇率众降。

《三国志·吴主传》载:戏口守将晋宗杀将王直,以众叛如魏,魏以为蕲春太守,数犯边境。

《三国志·周鲂传》载: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是岁将军翟丹叛入魏。权恐诸将畏罪而亡,乃下令曰:”自今诸将有重罪三,然后议。

这些都是曹休镇守扬州时期东吴的叛变者,考虑到每名将领、太守均有数量不小的部属,投降曹魏的吴军数量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看到这些记载,想必您也能够理解,为何在已有黄盖诈降的历史,曹休仍然会相信周鲂的诈降了,因为真心投降的东吴将士太多,周鲂的投降并不突兀。

另一方面,从吴将周鲂的角度,考虑到东吴投降者众多,周鲂与孙权早已定下单线联系的策略,一边给曹休寄出密信,另一边故意引起东吴其他人怀疑,好放出风声。然后周鲂在鄱阳城门下当中剪发以向孙权谢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只有罪犯才会剪头发,所以周鲂的举动让外人看来似乎确有勾结曹魏之实。

周鲂先后给曹休写过七封信,这些信的内容比较长,在此就不赘述了,详情可以等到周鲂篇时再介绍。总之,通过一系列周密安排,周鲂成功营造出真心投降的假象。这一点不能怪曹休轻敌,只能说周鲂太下本钱,而且其他投降者案例众多。

太和二年(228),周鲂与曹休约定举鄱阳全郡投降。于是曹叡以曹休率十万大军至皖城准备渡江,另以司马懿为主帅进攻江陵,两路齐发,准备与东吴决战。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鄱阳郡顾名思义,位于鄱阳湖地区,曹休想到达这里,需要由寿春向西南行进到皖口再渡江。过了皖城,就是东吴的地盘,东北方有巢湖,西南方有皖水,南面是长江,等于曹休三面受地形限制,非常危险。而曹休认为大军已经开拔不可无功而返,又仗着己方足有十万大军,便仍然继续前行。

蒋济、满宠等人得知曹休的行军路线,纷纷上书魏明帝曹叡,希望曹叡派出援兵。然而曹叡还未来得及下令,曹休与东吴已经在石亭开战。

此战孙权亲自到皖城督战,以陆逊为主将,兵分三路对曹休进行了包围。

《资治通鉴》载: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并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虽说曹休也不是没有防备,派出部队在外围设伏兵,但早已设好包围圈的陆逊迅速击败了曹休的伏兵,然后三面围攻曹休。曹休被打得大败,辎重全部丢失,损失士兵过万,更要命的是仍然身处东吴军队包围之中,只依靠人数优势死守而已。

危急时刻,多亏曹叡派出的豫州刺史、建威将军贾逵援兵赶到,击退吴军,救出曹休。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其实曹休早在开战前就已知道自己中计,却仍然依仗自己拥有兵力优势而轻敌冒进。正如笔者所言,曹休的用兵从来都极为犀利勇猛,他信奉的就是以快制敌。也许过往对东吴作战连连得手使他产生轻敌心理,甚至周鲂是否为诈降根本不是曹休的关注重点,这只是曹休出兵的借口而已。君不见曹丕伐吴时,曹休上书渡江的坚决态度。

不知曹休在洞口击败吕范时,是否想起濡须惨败的曹仁?曹仁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轻视敌人,仰仗人多势众,竟然派出儿子曹泰带兵刷战功。结果惨败而回,曹仁两个月后便饮恨去世,然后曹泰也没有然后了。

人就是这样吧,不断在重复上演着同样的故事。总是觉得自己不会重复别人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却恰好重复着别人的故事。

曹叡倒也没责怪曹休,反而给他更多的赏赐以示宽慰。但魏国大小官员怎么看他,军中将士怎么看他?明知敌人用计,仍然逞强行军,导致无数辎重损失,上万士兵丧生。他这帝国第一号武将,堂堂首席辅政大臣、大司马曹休,怎么面对魏国君臣?

这种心理压力可以压垮一个人,曹仁如此,曹休也同样。虽然曹休比曹仁小一辈,但两人年龄差不了几岁,已经五十多岁的曹休“痈发背”而去世。曹叡追谥其为壮侯,其子曹肇继承爵位。

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曹休人物简介资料整理(三国曹休是什么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纵观曹休的作战记录,能看出其非常自信,对敌人极端蔑视。用兵喜欢出其不意发动猛攻,速战速决是其奉行的策略。直来直去的曹休偏偏遇到最擅长计谋的陆逊,盲目自信成为曹休最终惨败的根本原因。尽管曹休最后一战难称光彩,但整体来说还是战功卓著,镇守扬州期间成绩相当突出。如果曹休只是一员战将,可能会更加合适吧,毕竟运筹帷幄的统率不能只顾冲锋陷阵,还要统揽全局。这一点上,另一位曹氏大将,下任大司马曹真显然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