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救助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典韦东汉末年曹操战将,相貌魁梧,骁勇善战,臂力过人。他曾单手举起过衙门旗,原本为张邈的部下,后来转投曹操,因忠勇无双,被曹操封为校尉,负责保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欲娶张秀的婶婶邹氏为妻,本来已经投降的张秀,再次反叛。
典韦为了守住寨门,让曹操成功撤退,力杀数十人,身中数十枪,最终被杀。然而典韦之死和胡车儿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胡车儿偷走了典韦的双铁戟,典韦徒手征战,致使被杀。然而很多人便产生疑问,为何胡车而在偷典韦的兵器之时,不直接将熟睡中的典韦一枪刺死?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胡车而为何要盗取典韦双戟。话说曹操欲率军征讨吕布,探马报奏:张济攻南阳失败被杀,其侄子张秀统领全部人马,以贾诩为谋士,屯兵宛城,并且要兴兵解救汉献帝。张秀之举惹怒了曹操,操亲率大军征讨。贾诩认为曹操人多势众,不如投降,于是张秀向曹操投降。投降后张秀经常设宴招待曹操,一日曹操醉酒,曹操兄长的儿子曹安,便将张济之妻邹氏介绍给曹操,声称次女花容月貌。曹操一见倾心,便要娶邹氏为妻。
张秀得知后,恼羞成怒,贾诩劝说张秀秘密行事。张秀便以降兵有出逃者,请求请求移屯其军,分为四寨。但张秀十分畏惧典韦,只因其勇猛过人,于是张秀便找偏将胡车而商议。据演义交代胡车儿也是英雄俊杰,能负重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胡车儿声称,典韦最可怕的是他的双戟,因此建议张秀来日请胡车儿饮酒,然后胡车儿可夹在众人队里,直入典韦大寨。由此看来,胡车儿的计策十分精妙。
其次分析胡车儿盗取典韦兵器,为何不乘机将他斩杀。胡车儿既然有机会到达大寨,又能盗取兵器,为何不斩杀胡车儿?个人认为,这是由于当时的情境不允许,以下做简要分析。
其一如果胡车儿刺杀典韦,很有可能会暴露。贾诩按照布置,前去请典韦饮酒,并且殷勤款待典韦,直至傍晚才放其回去,当时典韦已经醉酒。胡车儿果然夹杂在人群中,到达典韦大寨,并且偷去典韦兵器。然而胡车儿想刺杀典韦,却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者典韦虽然醉酒,但毕竟是久经沙场,依然有很高的警觉醒。
二者胡车儿很难一招致命,就算是一招致命,典韦最起码也会惨叫一声。典韦是曹操的保卫人员,又在大寨之中,典韦的一声惨叫必然会惊动周围的部队,甚至是曹操。这样一来,张秀的整个计划救会暴露,曹操会有所防备。张秀不但杀不了曹操,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因此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斩杀典韦真不是明智的选择。
其二胡车儿刺杀典韦,很有可能被杀。典韦之勇,非常人能比,胡车儿虽然也很勇猛,但想杀典韦恐怕没那么容易,从后来的演义描述中便可知。话说曹操大寨着火,急忙喊典韦,韦从梦中惊醒,却找不到自己的双戟。而无数敌军手持长枪,杀奔大寨,急忙中典韦急忙拿起步卒的腰刀,砍杀二十余人。敌方马步军一起进攻,枪如苇列。典韦身中数十枪,依然苦战。刀砍坏了,典韦抄起两个敌人击敌,砸死八九人,敌人无人敢向前。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一人敢从门前而入者。
通过演义对典韦的描写,顿时感到一种震撼,典韦之勇,非胡车儿能比。如果胡车儿没能一招制敌,很有可能被典韦反杀,即使不被典韦所杀,胡车儿也很难逃出操营。因此胡车儿很明智,还是不杀典韦,安全撤离的好。
其三典韦已经失去兵器,在胡车儿看来不杀也罢。张秀召胡车商议对付典韦的计策,胡车曾这样说:典韦之可畏者,双铁戟耳。故而在胡车儿看来,典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中的双戟,只要典韦没有了兵器,就很容易对付。因此胡车儿才让张秀,想方设法将典韦灌醉并乘机偷去兵器。胡车儿也相信,失去兵器的典韦,抵抗力会大打折扣,会死于乱军之中。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再杀典韦,冒更大风险,毕竟张秀的主要目标是曹操,万一有闪失,整个计划都会失败。而事实上,胡车儿不杀典韦,也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