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聊聊孙权这位富二代。
三国的富二代,其实并不少,比如袁绍家的袁谭袁熙袁尚,刘表家的刘琦刘琮,刘焉家的刘璋,可最后,混出样子来的,只有孙权。
大家都知道曹操曾经感叹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他还有后面一句:“至于刘表这些人的儿子们,和只会吃,等着被人宰的猪差不多。”
其实,在东汉末年这个非常时期,做个富二代,一点也不一简单,毕竟是在乱世,天下英雄纷纷,没有两把刷子,随时都有被人吃了的危险。
许多人都说,孙权的崛起,全靠他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帮他打下的基础。可是,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来说,他的生存一点也不容易:
孙权画像
一、一位稳重老成、善于用人的少年老板。
从孙策手中接过江东政权,孙权只有18岁。
18岁,对于现在的我们许多人来说,都还在读着高二高三,怀揣着大学的梦想,为着高考而努力奋战。
而18岁的年轻小伙子孙权,他则从哥哥孙策手中,接来了整个的江东集团,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怎么管理那一大堆老员工,怎么让服众的问题。
我们看许多港台那种世族豪门的恩怨大戏,许多富家公子继承企业,经常都会有一些倚老卖老的集团老臣功臣出来使绊子,想要树立自己的老资格和老威信。
孙权刚上任,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当时,像张昭、周瑜、程普、黄盖、太史慈等一众东吴臣子,要么是跟着孙坚,要么是跟着孙策一路走过来的,大家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攻城拔寨,冲锋陷阵的,肯定对这个新任的东吴大当家冷眼旁观。
而且,当时孙权还有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他的弟弟孙诩。孙诩这个人,勇猛果断,很有其兄长孙策的风格,所以许多大臣,其实更希望孙诩来继承东吴集团,做东吴集团的话事人。
好在,孙权有他“举贤任能,各尽其心”的优势,通过攻坚好张昭、周瑜这样的肱骨大臣,让他们觉得可以和孙权共创大业,愿意委心服事,然后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为统帅,借助张昭、周瑜这样的人来带动其他人,最后,再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招揽豪杰,聘请名士,又把鲁肃、诸葛瑾、顾雍、陆逊、步鹭这样有名望的人士招揽来,逐步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孙权
二、一位很懂市场、很会扩张的英雄少年。
在许多人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忙碌于各个协会,穿梭于各个课堂,纠结着要不要谈一场恋爱?争一次奖学金?尝试一次勤工俭学的时候,年轻的少年孙权,则在纠结着要怎么让他手中的江东集团活下去?
在搞定老员工,引进新人才,激活江东集团的人力资源之后,孙权还要面对的,便是江东集团的生存问题。
当时,虽然孙策已经初定江东,但是却还没来得及安抚就过世了。
所以虽然孙家控制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这些地方,但是一些偏远、险要的地方和势力,却没有全部服从,在州郡之中的豪杰之士,也都在观望,打算看到风向不好就要离开江南之地,甚至一些刚依附的势力,看到孙策身亡,乘机反叛。
所以,孙权初掌管江东是的局势动荡不安。庐江的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宗室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则遭到意外,被杀害,豫章、会稽等地的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孙权手迹
孙权忍辱负重,稳扎稳打,先是率军消灭李术,得到其部众三万余人;接着又阻止宗室动乱,稳定了后方,避免后院起火;然后分遣诸将镇抚山越,先后派吕范、程普、太史慈以及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去安抚和平定各地山越。
当然,孙权掌权之后,最大的成就,就是灭亡了黄祖。作为孙家的宿仇,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死在黄祖的手中,孙策一直想要复仇,却能力有限,直到身死也未能够打败黄祖。孙权在掌权并平定了李术等叛乱之后,三次进攻黄祖所在的江夏郡,最终击杀黄祖,为父报仇,还顺手吞并江夏郡大部,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最终,孙权“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父兄遗志,使得东吴集团成为江南地区独一无二的巨无霸企业。
三国鼎立
三、一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热血少年。
在许多年轻人跨出大学,踏入社会,准备就业或者开始接触第一份工作的年纪。年轻的孙权则要开始思考,到底是要成立自己的江东集团?还是要做曹魏集团的江东分公司?
孙权选择了前者。
但是孙权的跟随者们,大都选择了后者。毕竟曹操先后灭了吕布、袁术、张绣、袁绍、乌桓,北方大部分已经在他的统治之下,论陆地上的战斗力,曹操应该是中原第一号了;现在刘琮也刚刚投降了他,曹操又收编了荆州的水军,看起来,东吴一点对抗的实力都没有。
而且不管是在江东集团拿薪水,还是在曹魏集团领工资,对于这些江南的世族豪门来说,都是给别人打工,反正都是打工,给谁打不是一样?说不定换个老板,重新搞一轮人力资源调整,自己还有机会借机加薪。
所以,就连之前一直被孙权依赖为肱股,差点被叫为“仲父”的张昭,都劝说孙权投降曹操。
只有两个人选择了站在孙权这边。一个是鲁肃、一个是周瑜。
鲁肃
鲁肃说,大家都可以投降,就你不能投降。因为别人投降了,还可以做个管理干部,该游山玩水的还游山玩水,该交友吃酒的还交友吃酒,可是你投降了,要到哪里去呢?
毕竟做江东集团的董事长,你可以决定自己的公司;做了别人家的子公司,别说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市场经营要受到上级部门的指手画脚,甚至连这个子公司的一把手,上级部门都是有调动权的。
要知道,张绣投降了曹操之后,就被调离宛城的老根据地了,而且没多久也就过世了;刘琮投降了曹操之后,则干脆直接在历史上成为失踪人口。
这是鲁肃从内部为孙权分析了投降曹操,做曹魏集团的江东子公司的利弊。
周瑜则从外部环境为孙权做了分析:他说曹操的后患还没有除去(当时还有西凉等威胁),到了南方就放弃鞍马改乘船,舍去自己的长处,而且还在寒冬腊月作战,大老远来打一场水土不服的战争,这些都是曹操作死的节奏,所以虽然表面曹操看起来是王者,实际不过是一枚青铜而已,不用太担心。
再加上诸葛亮还带来了刘备的助攻。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孙权是在鲁肃、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劝说下,才确立了自己的抗曹决心。
这其实是大家小看了孙权这位热血少年。
周瑜
周瑜见孙权的那天晚上,两人又一起碰了面,碰面的时候,孙权激动地轻抚着周瑜的后背,跟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三万人,船阿粮草阿战具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你就和鲁肃、程普打先锋吧,我在后方为你们坐镇。”
试想,如果孙权是在听了鲁肃周瑜的话,才下定抗曹决心,哪里有可能在不过半天时间就把战斗人员和战斗资源都准备好了。
原来,孙权这位少年郎,一早就做好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准备,他只是在等着有人来跟他谈认识,明态度,表决心,与他携手共同奋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