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人民利益的蛀虫”——大买办最近在某地有一个词再次冲上风口浪尖,那就是“买办”。今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一群体是怎样蚕食普通民众利益的。
提到买办这几年一定离不开国内某知名电脑生产商,以及它背后的掌门人。大佬在商界被尊称为“教父”,耍出了中国商业资本运作的新花样,经过一系列操作把百分之百的国有公司变成了私人资产。详细经过大家可以去看看司马南先生的系列短片,其来龙去脉今日看来简直令人发指。
在一次论坛上该公司高管被问,某想到底是中国公司还是美国公司,高管竟然支支吾吾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说了一堆车轱辘话敷衍了事,连装都不屑装一下,这么看倒也坦荡。
说穿了只不过是某国家在中国扶持的买办而已。
买办一词是个外来词,源自于西班牙语,本意是外国资本家在殖民地本土上雇佣的管家或经理人。一开始是音译到晚清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就叫买办,本来这个词儿是个中性词。但是随着我国的发展,买办这词逐渐与特定的阶级属性相联系,指的就是替“洋人”做买卖、办事的人,洋人吃肉买办喝汤。因为和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这一群体是脱离群众存在的,他们从不会为百姓利益发声,再往下就不能多说了,“买办”这词儿逐渐就变成了贬义词。
晚清时期最大的买办叫席正甫。此人一生最为人熟知的事迹,就是通过操纵丝绸的价格整死了“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们的家族成员全部是外国银行的买办,席正甫当时是英国汇丰银行的大买办,而汇丰银行凭借着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控制着魔都的金融,它的银根松紧直接影响到晚清全国的经济。
席正甫是怎样收割老百姓的呢?每当中国的生丝、茶叶等产品上市的时候,汇丰银行就会故意收缩银根制造货币短缺,导致丝茶商人无法融到足够的资金收购产品,这时候丝农和茶农就不得不贱价出售产品,而席正甫就替汇丰银行的股东们以低价收购产品,然后再放开贷款,所有商品一部分卖给国内的丝茶商人,一部分卖到国外,一转手就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胡雪岩当时在和外国的洋行打“生丝大战”,汇丰银行趁机收缩贷款,导致胡雪岩资金链断裂,价值几千万两的生丝被低价抄底,胡雪岩破产身死。
其实现在社会还是有很多买办,只不过都不在台面上了而已,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先生曾经说:搞不好是很多精英实在太坏了。
远的不说,咱就说一说现在正打得不可开交的乌克兰。
这是一个典型的被买办控制的国家,乌克兰90%的高官都有双重国籍,而且有80%都是外国人,是的你没听错,外国人!这批人的家人和资产都在国外,由一群外国人来管理国家的结果就是,根本没人会为乌克兰长久的发展来谋福利。这些人都是美国和北约一手培养出来的代理人,乌克兰就算打没了,这批人顶多也就是买张机票该回哪回哪。
回到国内看一看买办是怎么坑自己人的。
我们这几年经常会听说一些外国企业在中国消费者头上作威作福的例子,比如韩国的火鸡面在自己国家保质期是6个月,到了中国就变成了1年;梦龙雪糕在国外用的是奶粉,跑到中国就用人造奶油;加拿大鹅羽绒服除了在中国之外任何地方,出了问题都是包退包换的,在中国你让他7天无理由退货30天包换这种最低门槛的售后服务他都不愿意给。
这一系列的案例背后不仅仅是包含了老外对国人的傲慢,国内的职业经理人在里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是母公司要召回在中国区的问题商品,而中国区的几个头头自己一商议,把这些事情给压下来,最后坑的还是我们。没有这些二鬼子在中间站台相互勾结,老外其实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这些买办们制造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上世纪德国大众桑塔纳轿车进入中国市场。
当年引进桑塔纳的时候德国人定的价格是8万块钱,上汽这边一听就不乐意了,怎么能定这么低呢!在中国团队的据理力争下,成功把桑塔纳轿车的价格提高到了16万,就这个价格你还买不到,提车的时候还得再加5万。价格这么高,是因为税太高了?还是国人的钱太好挣了?还是精英们的心太黑了?
对于以上种种,接下来我要引用一段郑强教授的话。
“2019年在杭州举行了中国财富精英论坛,竟然有个别所谓的精英猛烈挖苦和抨击我们国家建造航母的计划。这事儿就让我想起来蒋经国为什么要在上海打老虎打那些买办,你们可要注意了,孩子们不要去欣赏这种精英,我也有情地提醒一句,大学是要崇尚理想主义和民族责任的。不能把这些所谓发了财的精英当成精英,弄到学校的讲坛里面来。看着孩子们发狂地追求他们,这样的大学是很危险的,我在浙江大学当了副书记以后就宣布,浙江大学的讲坛,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发狂的去追崇这样的人,而应该给钱学森似的科学家和杨利伟似的航天英雄!”
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切勿让西风压倒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