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市非遗代表项目 佛山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摘要:佛山作为千年古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拥有佛山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8项,其中国家级14项,那么,佛山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本文就为你盘点了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项目,包括粤剧、佛山醒狮·佛山狮头、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十番、佛山木版年画、龙舟说唱、佛山剪纸、佛山祖庙庙会、佛山秋色等佛山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佛山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粤剧
粤剧发源于佛山,是广东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有”南国红豆””岭南文化瑰宝”的美誉,也是佛山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6年5月20日名列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唱腔以梆子、二黄的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同时保留了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腔调。伴奏器材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种。管弦乐以高胡、二弦、扬琴等乐器为主,打击乐则有沙鼓、卜鱼、高边鼓、大钹等。粤剧在2015年由广东省社科联、佛山市主办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评选中,入选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于2010年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是佛山一张响亮的戏曲名片。
佛山醒狮·佛山狮头
狮舞(广东醒狮),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舞蹈,最早出现于明代初年的南海县(今佛山南海区),已成为佛山及周边地区深受民众喜爱、非常普及的一项大众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岁时年节、喜庆典礼,人们必舞狮助兴。佛山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具有武术特点,保留着“抑扬顿挫”的基本鼓法,如擂、 振、平、捕、三、快、七,配以“轻、重、缓、疾”之技法。作为广东醒狮主要流派,佛山醒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在佛山,醒狮的仪式、器具、技法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佛山狮头,是广东佛山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其彩扎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湾陶塑技艺
石湾陶塑是岭南著名的工艺美术品,数百年来在国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正是因为有了石湾陶瓷,佛山才享有了“南国陶都”的桂冠。石湾陶塑技艺是佛山市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制陶技艺,主要分布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佛山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代表。石湾陶塑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按实物形态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5大类。石湾公仔在2015年由广东省社科联、佛山市主办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评选中,入选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还在2010年“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动中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提名名单。
佛山十番
“佛山十番”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是佛山宝贵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岭南传统音乐之一,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南海区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也是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类代表项目。每逢春节、端午、七夕、中秋等民间节日,以及北帝诞、出秋色等民俗活动,总能见到十番表演,民间更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佛山十番最大的特色是轻薄小钹不按常规碰击,演奏者一手执钹冠,一手甩动穿上绳子的另一钹擦击,呈现出很强的可舞性和可观性,故有“飞钹”之称。MaiGoo小编佛山另一个民间音乐代表非遗项目:锣鼓艺术(八音锣鼓),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是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佛山民间美术类代表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嘉时期,用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填丹”(作底色)为其特色,被誉为“万年红”,可耐日晒雨淋而保持颜色鲜艳。有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洁、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
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又称“龙舟”“龙舟歌”“龙洲歌”或“顺德龙舟”,始于顺德龙江,是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佛山曲艺类的代表性非遗项目。龙舟说唱主要以清唱为主、说白为辅,演唱时一人手执木雕小舟,胸前挂小锣、小鼓,边唱边敲,掌握节奏。说唱内容涵盖了众多广泛流传的古典民间故事与传说,尤以描述岭南地区的生活琐事见长,并掺杂当地的俚言俗语,蕴含大量的民俗信息。代表剧目有《八仙贺寿》、《金星戏窦》等。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是一种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美术,是岭南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东剪纸的三大流派之一,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佛山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几大类。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现有1000多个花色品种,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佛山剪纸作为岭南文化的名片,在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本地人便将喜闻乐见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
佛山祖庙庙会
佛山祖庙是佛山的地标性建筑,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而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历史最久、影响最深远,为庆贺北帝诞辰的重要民俗节日,是一个融民间信仰、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传统文化活动。千余年来,北帝和供奉他的祖庙都是作为佛山人精神的寄托、文化的象征而存在,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如今,佛山祖庙庙会已成为岭南最为隆重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的代表项目。
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每年的11月,佛山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盛大的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包含秋色巡游的“水色”“飘色”“地色”等精彩表演和民俗活动,2008年,佛山秋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佛山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佛山秋色在2015年由广东省社科联、佛山市主办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评选中,入选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成为佛山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佛山咏春拳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中国武术协会授予“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佛山咏春拳根源就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咏春宗师梁赞、叶问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佛山咏春拳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中晚期,主要流传于佛山,经过100余年发展,咏春拳已成为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佛山咏春拳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佛山武术类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MAIGOO小编了解,除了咏春拳,佛山著名的武术类非遗项目还有佛山鹰爪拳、顺德洪拳、蔡李佛拳、龙形拳、白眉拳等。
研究声明: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榜单是Maigoo小编主要依据佛山地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佛山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进行选择,参考国务院及广东省、佛山市政府评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广东宣传部评选的“岭南十大文化名片”名单,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名单仅供参考,帮助您了解佛山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