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剧照
在《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里,李儒这个名字,可能不被大众所熟知。唯一有点名气的,大概就是他代表董卓劝说吕布,用赤兔马吸引吕布来到董卓阵营。其他的桥段,都没有李儒多少的戏份,堪称是被“边缘化”了。
但是在正史上,李儒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跟在董卓身边,做了好几次至关重要的决策,也为董卓立下了不小功劳。甚至有人说,他于董卓而言,就好比诸葛亮于刘备的影响。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三国演义》中李儒被抓到王允那里处死,但实际上,李儒并没有死,反而在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的时候,还被请来出谋划策,甚至要给他官做。
虽然最后他没做成官,销声匿迹,他的下落史料都没有了记载。但这,并不妨碍他仍然是一位料事如神的“智囊”的事实。
那么,都有哪些事迹或决策,体现他是“智囊”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中,李儒是董卓的女婿,有了这一层关系,他俩就可谓是“利益共同体”了。董卓的许多决策,背后都是李儒充当智囊,给他出谋划策。
第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在早有反叛之心的董卓即将贸然起兵时,李儒给出的一个重要建议。
他说:“今遂奉朝,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则大事可图。”
意思就是,如果奉朝的话,不管带多少兵,都会难脱嫌疑;但是如果派人去上表,就是比较名正言顺的表明意图,这样怎么来看都比较好。正是由于李儒周到的考虑,才为董卓夺权铺平了道路。
第二个重要决策,就是提议杀汉少帝,树威信。
董卓把持朝政后,一直看傀儡皇帝汉少帝不顺眼,就想废掉他,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他向李儒说了这件事,并请教他的意见。李儒表示:“现在的朝廷没有一位大臣堪当大事,您做这件事直接把百官叫来,问他们的意见,不同意的直接杀掉,同时也树立您的威信。”
结果,事实果然如李儒猜测得那样,百官群臣没有一个公然反对的,董卓在朝堂上的威信,也足以震慑朝野内外。但是,李儒进一步提议,要斩草除根。
董卓思来想去,认为很有道理。如果这个汉少帝只是被废,万一哪一天群臣再把他请回来,岂不是造成威胁?于是,董卓就派李儒前去杀掉已废的汉少帝。
第三个重要决策,则是李儒想办法拉拢到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
由于吕布作战非常勇猛,董卓知道他后也非常喜欢,想着如果是自己的一名爱将,该有多好。于是李儒就向董卓提议,由自己出马,去将吕布拉拢过来。
李儒和吕布是同乡,将吕布拉拢到董卓阵营,李儒可是费了不少功夫。他前往吕布那里,用赤兔宝马作为诱饵,让吕布心甘情愿为董卓效力,可见他也非常“识人心”。
如果说以上这些决策都说明了李儒是个玩政治的高手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个决策就说明他在军事上也很有头脑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决策,使后来纵横天下的曹操曹孟德吃了他人生当中最辉煌的一次大亏。这一次大败仗,曹操差点连命都没了。
第四个重要决策,就是李儒对战曹操的一次“谋划”。
董卓要迁都长安,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各方诸侯都在后面追杀,董卓也心急如焚。这时候,李儒向董卓提议,咱们不能只这样跑,也要在路上设下伏兵,作出反击,这样才能为西迁长安提供安全保障。
于是董卓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在荥阳外设下伏兵,没过多久,曹操就“中招”了。董卓手底下有个叫徐荣的大将,趁着曹操出其不意,杀得他丢盔卸甲,最终失败而归。若没有李儒的谋划,董卓还不一定能活到什么时候。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也体现了李儒的智慧。
例如在新《三国演义》中有个桥段,就将李儒的敏锐与聪慧展现得非常极致。董卓以让貂蝉做贵妃为由,将貂蝉抬到自己的居所,第二天吕布知道了这件事,怒火和悲伤交织,情绪失控,正好被李儒撞见。
李儒最初不知晓吕布和貂蝉的这层关系,看到吕布那么激动,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吕布说:“在下与貂蝉,早已定情。”这时候,李儒的表情就已经变得略显沉重。
李儒试图劝说吕布:“将军你如今身居高位,天下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何必执着貂蝉一个?”
吕布并没有被劝到,反而更加悲愤:“她是我的命根子。”
李儒听后,表情更加沉重,试探性地问吕布:“奉先,我且问你,若你得不到貂蝉,你当如何?”
吕布放言:“我绝不罢休。”
简短的一次谈话,让李儒深切地感受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于是,他紧接着去向董卓进言,让董卓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个女人而丧失一名猛将。并提议董卓:将貂蝉赏赐给吕布。
董卓对于李儒的建议,一向是听从且采纳的。听到李儒之言,董卓也放下了那颗“色心”,决定照他说的做。
但是,他在做之前,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问了貂蝉的意见。他问貂蝉,愿不愿意跟随吕布,一生恩爱相随?可是貂蝉的到来,就是为了使美人计和离间计的。貂蝉一番梨花带雨,哭诉董卓嫌弃她不要她,把她当成一个物件随便赏给别人。这下好了,董卓本来心里就不舍得,一听美人哭,就更不想将貂蝉送给吕布了。
这件事,也为后来吕布杀死董卓埋下了最直接的种子。
那么,或许会有人产生疑问,那么料事如神的李儒,如果换一个英明点的主公,下场会不会更好?他又为何要跟着反贼董卓呢?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反贼四起,并不是只有一个董卓。
诸葛亮尚且等待刘备,李儒作为一名顶级聪明的谋士,大概也在寻找值得自己效力的主公。或许是因为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李儒就把宝押在了董卓身上。
在群雄四起的乱世三国,对于权势,各方势力都虎视眈眈,稍微走错一步,就容易步入万丈深渊。或许,在李儒看来,董卓确实有很多过人之处,否则也不会挟持天子令诸侯,但董卓也有着诸如好色的“致命伤”,这些是李儒所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