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题目所指“左右逢源”,并非暗含贬义,而是指原意,意思是不论遇到什么环境,这个人都能做事顺手,处事顺利。
奇怪,这位被时人誉为“天纵之圣”的孔子,为什么在给自己女儿选女婿和在给哥哥的女儿选女婿的时候,标准如此不同呢?
难道孔子的女儿就应该配得上“罪犯”,而其侄女就应该拥有“左右逢源”之人吗?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孔子选女婿的故事。
孔子
一、孔子“狠心”,给女儿选“罪犯”丈夫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婚嫁具有很大的话语权,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是孔子的女儿,但是其结婚对象也由不得她来选,还是由孔子来决定的。
这不,孔子在说到公治长时,就表示可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虽然公治长曾身陷牢狱,但孔子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他的过错。
后来,孔子真的就如自己说的那样,把女儿许配给了公治长。
公治长
这位公治长是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其实,公治长也是孔子的学生,为“七十二贤”之一。
而且,和孔子其他著名弟子不同的是,公治长不仅聪颖好学,而且能够博通书礼,一生追求学问,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选择当官,鲁国多次征辟其为士大夫,都被他拒绝了。
如果非要说公治长没听老丈人的话,“学而优则仕”可能是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了吧!
史书并未记载公治长因何事被捕入狱,但是即便他曾身陷囹圄,也丝毫不影响孔子对他的信任与认可。要知道,古代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其待遇不比现在要差。
孔子画像
孔子如此欣赏公治长,不但痛惜其遭遇,而且还把女儿许配给他,说明孔子也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他不看重地位、财富和过去的经历,他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人,可能孔子唯一看重的,就是这个人的人品。
让孔子深感满意的,除了公治长对自己的女儿百般呵护之外,还有公治长的品德和才学!
可令人奇怪的是,孔子为自己的侄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却是另外一套标准。
二、为侄女选“左右逢源”者作丈夫
原文: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跟学生谈论起南宫适(姓南宫,字子容)这个人时,就说:“国家治理有效,运转正常,他(南宫适)也不会遭受冷落,不会遭到罢免;国家政局动荡,社会黑暗,他也不会遭到关押和杀戮。”
于是,孔子就主婚,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南宫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奇怪了,为什么是孔子来主婚,而不是他的哥哥呢?这是由于孔子同父异母的哥哥此时已经去世,孔子既是叔叔,更是父亲,当然是孔子来主持侄女的婚事了。
这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前面一比较,就会发现不同了。
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罪犯”,却把侄女嫁给了“左右逢源”之人,放到现在,这不应该是反着来吗?
南宫适
孔子的着眼点,或者是标准在哪里呢?
其实,这正体现了孔子“悌”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孔子的良苦用心。
孔子在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差,弟子三千带来的收入也非常可观,这才能支撑孔子周游列国,实现政治抱负。所以,孔子在选择自己的女婿时,不看重家境、不看重财富地位,更注重“品德”一方面。
但是对待自己的侄女就不同了,作为侄女的叔父,孔子必须为侄女的未来着想,首要目标就是要“稳”,安顿好侄女他才能放心做自己的事情。
而且,把侄女托付给值得托付的人,这又何尝不是孔子尊重兄长“悌”的体现呢?
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他也会常常遇到普通人、普通家庭所要面对的问题。从这一点一点的小小方面,我们能看到,孔子普通却又伟大的一面。
你还有什么体现孔子复杂且真实的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