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士,汉末三国少有的文韬武略之才。
陈宫是第一个投靠曹操的人才,那是的曹操还只是个阶下囚。在中牟县的大牢里,以为自己必死的曹操,把准备矫诏、召集诸侯讨董的计划和盘托出,这份忠义救国之心令陈宫佩服,舍县令官职,追随曹操。
“公乃天下忠义之士也,吾弃官而从之。”
本来,他们两人应该能成一段君臣佳话,但为何,二人渐行渐远,终至你死我活之局呢?
从失望到绝望
陈宫对曹操的失望,始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明知错而故杀之,并且还振振有词,此为曹操奸诈之处。曹操做事很没有底线,后来的借粮官头颅、错杀蔡瑁、张允,都是如此。
因此,陈宫负气而走,扔下曹操一个人回东郡了。此时的陈宫还没有彻底背叛,因为曹操的行为虽然让人不爽,但不得不承认,乱世当中,越没有底线,越容易成功,反正也没有法律来阻止。
等到曹操打着报父仇的旗号,不听劝阻,欲杀尽徐州百姓,这时陈宫才对曹操彻底绝望了。
此时陈宫已经明白:当初在牢房中,自己判断曹操是忠义之士,乃大错特错,这等残暴之徒,留着就是个祸害,当初我不该放他!
陈宫的内心此时无比懊恼,自己愧对大汉、愧对徐州百姓,但是大错已经铸成,又当如何?只能用自己的才智干掉曹操!
背叛曹操迎接吕布
吕布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
吕布是明主吗?当然不是,凭陈宫的眼光,这点还是能看出来的。
但这不重要,陈宫自始至终就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只要能弄死曹操,就行了。个人猜测,如果一击干掉了曹操,陈宫大概率会选择退隐山林。
这时候的曹操真是相当危险,偌大的兖州,只剩下三座县城,但凡徐州军有一丝血性,出兵掩杀其后,和吕布两面包夹,估计曹操连家都回不去,直接就交代在回军的路上了。
陈宫在濮阳谋划的诈降+火攻计,也差点要了曹操的命。用白门楼上张辽的话说:“只可惜火不大;若火大,烧杀你这国贼!”
兖州战场失利,来到徐州,陈宫的战略很特别,一直是劝吕布尊奉袁术。
为何要这么干?这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其实不难理解,陈宫就是要和曹操对着干。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我就不认你挟的这个天子。
所以,袁术派人跟吕布提亲,陈宫看破了这是针对刘备的计谋,但还是力促吕布答应此事;后来袁术七路大军讨伐吕布,陈宫也建议不必发兵,直接把陈珪、陈登这两个向朝廷献媚的人砍了送给袁术。
陈宫曰:“徐州之祸,乃陈珪父子所招,巧言令色,以媚朝廷,营救爵禄,今日移祸于将军。可斩二人之头献袁王,其军自退。”
只不过,这两次扳手腕,他都输给了陈珪、陈登父子,吕布打心底还是心向汉室的,陈宫的战略没能实现。
其实,在笑谈君看来,陈宫的想法一点都不错。袁术虽然无德,毕竟是实打实的强力外援,挥手间赠了吕布二十万粮草。而曹操给了吕布什么?一个平东将军的虚名而已,那仅仅是曹操笼络吕布的权宜之计。
并且徐州、淮南都是富庶之地,此两地联合起来,根本不惧怕其它诸侯联盟。从结果来看,曹操先借吕布之力攻击袁术,然后在灭掉吕布,如果两家能联合,哪能被这样各个击破。
所以说,陈宫的用兵能力和战略眼光,都是相当可以的。
陈宫的结局
陈宫最后一次献计是“两面互补”之计,建议吕布不要困守孤城,但是吕布听信夫人之言,没有采纳,陈宫知道大势已去,困守孤城,被擒是早晚的事,就再也没有露面。
陈宫背叛了曹操,背叛者的下场,自然只有死。
曹操爱惜陈宫的才华,并且陈宫救过曹操一命,所以曹操有留恋之意:
操曰:“卿如是,奈老母如何?”宫曰:“吾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亡,在于明公也。”操曰:“若卿妻子何如?”宫曰:“吾闻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也。”操有留恋之心。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
但尽管曹操以老母、妻儿来挽留,陈宫仍决意赴死,最后八个字“请出就戮,以明军法”,军法无情,不想让曹操为了他破例,算是陈宫对老朋友曹操的报答。
从陈宫迈出叛曹迎吕那一步开始,就注定了今日的结局。曹操也为之落泪——曹操这辈子只为了两个敌人哭过:袁绍和陈宫。
临行之际,不知道陈宫心里想的是什么,是懊悔自己当初放了曹操一马?是惋惜自己棋差一招?还是在心痛这个千疮百孔的大汉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