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知名人士司马南一直在做质疑联想国有资产流失的节目。
节目做了十几期,每一期都特别火爆。随后,又有张捷等人陆续加入质疑的队伍。于是,锤“杨柳”事件热度持续不减。
众所周知,联想是一家背靠中科院计算所建立起来的科技公司。
备受质疑的国有资产流失,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正当大家迫切期待真相时,新华社发表了一条关于联想的内容,并公开点赞,正面肯定了联想的成就和科技突破。
犹如一个大石头扔进了本来就暗流滚滚的水中。
一时间,很多人认为这是事情出现了反转。
说这下应该轮到司马南等人下课了。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真的这么快就有结论吗?
事实上,联想集团并不等于联想的高管。
企业是企业,高管是高管,这俩不能混为一谈。
无论高管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能抹杀联想曾经做出的贡献。但也不意味着一味姑息联想高管在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其他决策上存在的问题。
新华社点赞的是联想企业,可没有为柳传志、杨元庆个人点赞。
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事情的走向到底是什么样我们不得知,作为最底层的老百姓,我们只有等待主流来盖棺定论。
事情水落石出前,普通人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足以让联想某些高管“社死”了。
(至少也算是人设崩塌,声名狼藉,彻底颠覆之前的教父形象了)
有时候,社会性死亡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因为肉体死亡一了百了,而精神层面的打击,更能使人陷入绝望崩溃的境地。
社会性死亡最早出自美国托马斯·林奇的书《殡葬人手记》。
书中认为:死亡有多重意义。
听诊器和脑电波仪测出的,叫“肌体死亡”。
以神经末端和分子的活动为基准确定的,叫“代谢死亡”。
家人通知亲朋好友来参加这个人的追悼会,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已经去世了,叫“社会性死亡”。
网络语言中,是指在公众面前出丑丢脸丢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意思。
异曲同工。
从某种角度去理解,社会性死亡比真实的死亡后果更严重。
被社死的人,意味着以后在社会上不好混了,虽生犹死。
这种社死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把情人送进监狱的吴秀波。比如当年艳照门主角陈冠希。比如涉嫌强奸被捕的明星吴亦凡。比如因与前男友的感情纠纷导致闺蜜江歌被杀的刘鑫。
中国人有个传统,无论这个人生前多么恶劣,一旦他死了,人们往往给予他足够的宽容,不再对他做太过的评判。
但假如这个人还活着,他还想混社会,就没那么容易了。
试想,这种人谁还敢跟他交朋友啊?
一不留神就被他坑了害了,谁还敢跟他共事呢?
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大家没必要都惯着你。
所以,不管你曾经多么春风得意,假如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等于在总体上一败涂地。
另外,我发现名声其实是一种很偶然的东西,得到它理应万般呵护。
名声不能代表真正的功勋,有的人没有功勋也能得到名声。
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也许社会性死亡,是这些人应该得到的惩罚吧。
世道轮回,苍天饶过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