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曹操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他既有宽宏大量的一面,又有心胸狭隘的一面,既有真实可爱的一面,又有阴险狡诈的一面,有时深信不疑,有时却又疑神疑鬼。比如,有人多次背叛他,他却选择原谅,照样封官进爵,比如张绣;很多人吃里扒外,暗地里跟袁绍互通书信,他却选择将书信全部烧毁,一概不咎。而孔融和许攸只是骂了他曹操几句,他就要置他们于死地。善恶交织,真假难辨,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呀,三国时期的崔琰(yǎn),是曹操手下的谋臣,他为人正直、受人尊重,却被曹操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这篇文文章中,我就来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崔琰生平简介

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

崔琰剧照

崔琰,子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他从小敦厚淳朴,喜欢舞剑,崇尚武术。年仅23岁的他,就被家乡的人公认是个正直善良的人。崔琰心怀感激,于是开始发奋读书,读《论语》、《韩诗》之类的经典古籍。29岁的时候,崔琰就结交一些人,一同师从郑玄。

可惜的是,崔琰学习还未能结束,恰逢黄巾叛乱。

是呀,崔琰所处的时代,战乱纷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一个人,能在乱世中幸免于难,就值得庆幸了。

中止学习后,崔琰只好到处去避难。逃难的那段日子里,极大地锤炼和塑造了崔琰的高尚人格,他常常弹琴、看书,权当自娱自乐,以排遣内心的抑郁之情。

毋庸置疑,在乱世的时候,人才是难能可贵的。每一个致力于一统天下的诸侯,都在为争夺人才,绞尽脑汁,曹操也罢,刘备也好,袁绍也罢。

很快,袁绍经过打听,知道了崔琰这个人,就将他纳到自己门下。

袁绍大家都知道,是个平庸、无为的人,也没有什么远大抱负。他手下的兵,横征暴敛,打到哪里,抢光哪里,还盗掘古墓。

崔琰当然看不下去,于是当着袁绍的面,狠狠地劝谏他:

“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荀卿,指的是荀子,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崔琰的意思再简单不过,就是劝袁绍不要放纵士兵,要严加管教,善待百姓,否则将来只有死路一条。

袁绍一听,觉得崔琰说的有道理,就封他为骑都尉

后来,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后,袁绍嫉妒得不得了,非要跟曹操一决雌雄,争个你死我活。

崔琰再次劝谏袁绍:

“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

可惜,袁绍就像一头拉不回的牛,对崔琰的话不当回事。结果,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

二、崔琰拜入曹操门下

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

崔琰剧照

崔琰义正言辞,让曹操难堪

袁绍死后不久,曹操当上了冀州牧,封崔琰为别驾从事,还对他说:

我昨天让人看了下户籍,估计冀州这个地方呀,有三十万老百姓,真的是个大州呀。

谁知崔琰听到后,大声呵斥曹操,说现在天下大乱,他非但不想法子治理天下,让百姓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反而想着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毫无疑问,曹操尴尬了,他本想向崔琰炫耀一番,彰显自己的功德,却被崔琰给“羞辱”了一番。不光是曹操,当时听到崔琰说话的人,无不改颜易色,羞愧不已。

崔琰劝曹丕,不要得意忘形

曹操讨伐并州的时候,留下崔琰辅佐曹丕。

曹丕等到曹操一走,就天天出去狩猎,过上了优哉游哉的生活。崔琰当然看不下去,当即谏言,跟曹丕讲了大道理,还把古代圣贤周公、孔子这些人的言行举止搬出来,希望曹丕做事要符合“礼”,不能重蹈殷商之辙,要做个正人君子。

曹丕当然懂崔琰的意思,当即表示再也不去打猎了。

崔琰被曹操怀疑

曹操有很多儿子,这些儿子中,有才华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长子曹丕,散文写得不错,次子曹彰,会打仗,三子曹丕,那就不用说了,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有才的。

曹操还有个最小的儿子,即曹冲,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深得曹操宠爱。应该说曹冲要是不出意外的话,是很有可能被选为曹操的接班人的。但是不幸的是,曹冲13岁就去世了,原因不详。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被曹丕下毒害死的。在这篇文章,我就不讨论这个问题了。

曹彰,虽有将才,却无将帅,更没有政治智慧,曹操没怎么想过让他当继承人。

也就是说,晚年的曹操,大致会在曹丕和曹植中,选择自己的接班人。

崔琰被怀疑,就跟“夺储之争”有关。

当时曹操偏爱曹植,于是拿着一个信函,让大臣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谁知崔琰看到后,义正言辞地说:

我只知道,自古以来都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曹丕公子理应继承大统。我崔琰,就算是死,也要坚持这个观点。

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

曹操剧照

曹操大失所望,用《三国志》的说法,是“喟然叹息”。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他手下一个叫杨训的人,就上表汉献帝,大肆夸赞了曹操一番,大意就是说曹操讨伐逆贼有功,被封为魏王当之无愧。

有人就说,杨训是个沽名钓誉的人,为人浮夸,举荐崔琰也不得当。崔琰听说后,就拿着杨训上表的奏章来看,然后写信给他:

“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大意就是说,这封表文,我崔琰看过呀,内容写的很好。这只是一时的变化而已,以后还会再变的。

这封表文,也不知怎么地,被嫉恨崔琰的人看到了。那人借题发挥,跟曹操说崔琰是在诽谤他。曹操当即大怒,下令将崔琰贬为奴隶,还让人把他的头发剃掉,即“髡刑”,然后让他招摇过市,让大家都看看他那般模样。

谁知崔琰没有被“羞辱”到,仍然像往常那般,面不改色。

这下,曹操“受不了”了,下令说:

“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操仅仅凭借崔琰信上说的那几句话,就说他对自己有不满之心,心怀怨恨。

据《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萌生杀意后,让人到牢里去给崔琰带话:

“三日期消息。”

意思很简单,崔琰呀,我曹孟德三天后,等待你的“消息”。

崔琰没有听懂带话人的意思,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三天后,狱卒带话给曹操,说崔琰还活着。

曹操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道:崔琰,你难道要我拿着一把刀,亲自下手吗?

狱卒把这句话,带给崔琰。崔琰这下才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当即自尽。

对于崔琰的死,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看不下去,他在给崔琰作传的结尾,写道: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殊。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陈寿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曹操喜欢猜忌,动不动就杀人,孔融、许攸、娄圭的死,都跟这个有关。但是崔琰跟那几位不同呀,他的死,乃是旷世奇冤,我现在都替崔琰感到惋惜。

三、曹操究竟为什么要杀崔琰?

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

崔琰剧照

最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按照前文所述,崔琰的死,可能跟“夺储”一事有关,那就是他不该站在曹丕一边,更不应该公然替曹丕发声。此外,也有可能跟“书信”一事有关,那就是崔琰不该“诽谤”曹操,背地里说他“坏话”。

应该说,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太靠得住。

首先,要知道曹植可是崔琰哥哥的女婿,但是崔琰却没有偏袒他,而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曹操忍心杀他吗?

其次,崔琰写的那封信,完全看不出是在讽刺曹操呀!

省表,事佳耳”,意思不言而喻,即:杨训,你那封表文,我看过了,写得很好。

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你杨训的看法,会有所改变的。这种理解,跟前文一脉相承,就事论事,顺理成章(杨训被诬,崔琰安慰他)。

易中天先生在分析“崔琰之死”的时候,就明确地说道,曹操不会是因为那封信,才杀他的。

那么,易中天先生是怎么认为的呢?

他说,曹操是因为报复杀人。曹操在攻下冀州的时候,崔琰说的话(前文已述),让曹操怀恨在心。

易中天先生还论证道:

“专制时代那些掌握了权力的家伙,没有一个是喜欢部下顶撞自己的,也没有一个不想打击报复、公报私仇,就连最窝囊最低能的皇帝和官员都会这一手。”

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三国中崔琰为什么会被杀害(曹操究竟为何要杀他)-风君娱乐新闻

曹操剧照

我个人认为,曹操杀崔琰,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因为嫉妒杀人。

崔琰有什么值得曹操嫉妒的吗?

有,而且有很多。

第一,崔琰长得帅,可谓是英俊潇洒,一表人才。

陈寿说他是“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

而曹操呢,长得估计不怎么样。因为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里面,没有关于曹操身高和外貌的描写。而这是极不正常的,因为在《三国志》里面,很多重要的人物,都有身高或外貌的描写,如刘备是“身长七尺五寸”, 诸葛亮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周瑜是“长壮有姿貌”,等等。陈寿是西晋人,他写的《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如果曹操长得帅,哪怕看得过去,陈寿也不至于一点都不描写。

第二,崔琰威望大,名声好,人品佳,受到名士们的一致赞美。

据《先贤行状》的记载,崔琰是:

“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

据《魏略》记载,崔林曾经和陈群一起探讨天下名士,他说崔琰应该排得上第一。

按照曹操手下人的话说,崔琰是“有伯夷之风,史直之直”。

我想,是人就有嫉妒之心,像崔琰这样的人,曹操恐怕早就嫉妒得不行吧?而当嫉妒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成嫉恨了。

崔琰的死,充分暴露出了曹操的生性残忍,也体现了专制社会的弊端。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杀臣,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哪怕需要理由,也可以随便找个。就像曹操,以“腹谤心谤”的罪名,就能杀掉像崔琰这样一个天下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