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的话 |
“如果一个人囿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对其他领域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他在自己的领域里也很难成为顶尖”。因为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在自己领域内有所成就的人或者作品,他们的影响早已突破了专业间的壁垒,深入其他领域…
艺术设计领域自不例外。
就像王尔德一辈子奉行的享乐主义和艺术至上的理念不仅在七八十年代激励和影响了那批追随颓废写作的艺术从业者。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来到王尔德的墓前献上一吻
他一生所倡导的艺术独立性和纯粹性和的他个人的经历也成为了八十年代之后创作者们对“艺术家”形象的设定。如田汉早期剧作中《古谭的声音》中刻画的诗人,《名优之死》中的老生刘振声,还有那部在98年上映成为华丽摇滚代表作的《Velvet Goldmine》…
不毒舌的文学家,出不了名
如果有机会的话,康石石倒是很想看看王尔德和张爱玲、钱钟书、王小波、毛姆坐在一起吃火锅聊天,看看究竟谁的舌头能够毒死尼罗河里的虫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些出了名的文学家不用长篇大论,偏只一句话就能赌的人哑口无言,很多人可能没读过他们的作品,他们说的那些话就先替他们出了名。
比如《月亮和六便士》还没被年轻人们例在精致书单里之前,那句“大部分人长得真是丑啊!他们也不知道该待人随和一点,也好补救一下“,就抢先一步让大家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比如很多人在还没为《快乐王子》流泪前,就已经听到过王尔德对平庸的嘲讽“努力不过是无事可做的人的避难所”。
这些文学家都很毒舌,毛姆喜欢直接怼,张爱玲喜欢拐着弯儿再带着刺儿,王小波的毒舌透着一股北京人的皮劲儿,而王尔德则一边说着损话,一边又灌一些心灵鸡汤。
但他们的毒舌都有一个共同点,找到人的痛点,再埋下反转。
就像王尔德在聊起时尚的时候,不是只说丑,而是说“丑的难以容忍,所以每隔六个月都只好改一次”。
听起来爽,想起来很让人恼火,但思索过后又无处反驳,这正是王尔德的毒。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好比同学们每次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免会对过去、当下or未来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如何把握批判的度?
能够直指出问题的作品当然是好的,但要如何引发别人的深思,如何用一种让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大家有没有考虑过…
无论是在听王尔德毒舌的话,还是在看他的著作(尤其在狱中写给波西的那本《De Profundis》)都能感受出一股”巧劲儿“。
汉艺学员Y同学 获 csm、lcc 视传等院校 MA offer
这股巧劲儿正是他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原因,就像康石石东家学员Y同学想严肃表达自己希望禁止马戏团表演这个观点时,他选择去引用平行宇宙学说,意在这个平行时空里人类和动物的角色将发生置换。
让人类成为表演者去体验动物遭受的驯化苦难,用滑稽和幽默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给马戏团贴上静止的标签。
你永远无法预判观看你作品的人经历过什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你只需将他看作“人”,你只需考虑什么样的表达“最自然”,那么效果将最好。
他成为了华丽摇滚风的标志
“我喜欢男人,也喜欢女人”,王尔德对爱与自由的追求彻底点燃了七八十年代的华丽摇滚。那部华丽摇滚代表作《Velvet Goldmine》便是王尔德本人亲自造就的时代产物。
Velvet Goldmine剧照
这部影片的导演兼编剧托德·海恩斯是王尔德最忠诚的粉丝之一,他深受王尔德小说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启发,在这部影片中王尔德成为华丽摇滚乐手们膜拜的榜样。
这些华丽摇滚乐的爱好者们也从王尔德那里继承了佩带绿松石的习惯,从此“禁忌之恋”也成为华丽摇滚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Velvet Goldmine剧照
这部影片不仅继承了王尔德生前的故事,整部影片的美学也像他生前的穿着一样狂野。
两百多年前,20岁出头的王尔德就穿着拖到脚上的绿色长大衣,齐膝短裤,镶有鲜亮带扣的低帮鞋、黑色长筒丝在伦敦社交圈小有名气。
而在一百年后的《Velvet Goldmine》中亮片连体裤、奢华刺绣和服与金属皮革成为了华丽摇滚巨星们的标志,甚至奥斯卡级别造型设计师Sandy Powell亲手为这些摇滚巨星们打造了颠覆时代性的服装,并开创了坎普(camp)美学先锋。
图源Google
如今,华丽摇滚诞生已经过去三十多年,而摇滚所代表的跨性别/无性别设计理念及灵感,在这个时代依然吸引和激励着来自全世界的设计师。
Gucci在2020年增设“Non-binary”非二元性别部门:Gucci Mx
从王尔德对华丽摇滚的影响,再到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些打破规则,跨性别的服装,沉闷、阴暗、模糊、扭曲的视觉等等。
康石石东家学员Sannrrr同学 为英国的摇滚乐队Glass Animals设计的封面 获RCA、金斯顿、格拉斯哥 视传 MA offer
这些贴着摇滚风标签的设计,他们都代表了随意操纵自己的外在形象,从而使自己对风格的感受成为整体艺术呈现的一部分,也代表了人对于异性和同性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深层次挖掘、与表达…
不看外表的人才肤浅
很多人不理解王尔德这句话,但这句话与他所追捧的唯美主义艺术至上的理念完全契合。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倒影,生活是来模仿艺术的,脱离艺术以外,所有的生活都没有真实存在的意义。
他眼中的艺术观念即“life imitates art far more than art imitates life”。(艺术并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
所以,在他看来一件艺术作品的外表即一切, 艺术的“美”不该是作品中所包含的某些情感因素或目的,而仅是单纯的感官上的“美”。
很多人抨击过他的这个观点,但康石石觉得与其说王尔德将“美”看了艺术的本质,倒不如说王尔德将“美”看作了一个独立的范畴。
就好比我们在王尔德唯美至上的语境下谈高田唯的新丑风时,它就是“不美”的吗?
汉艺19届学员 M同学作品 获SVA、马里兰艺术学院 纯艺 BFA,SCAD雕塑BFA offer
未必。
王尔德所谈论的美,并不是完全意义上大众主流意识中表象的美,他表达的是美的直觉性。
工业时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整齐和谐就是美,所以崇尚秩序、要求理性、干净和客观,但如果对作品没有深入的思考,那它是肤浅的。
同样,如果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意了作品的深度而忘记作品带给人直觉上的美,那也是肤浅的。只不过在王尔德的眼中,可能后者要比前者严重一些罢了。(但如果王尔德如今还在,他的看法就不一定了)
毕竟在王尔德眼里,所谓的艺术作品就是没有将艺术当作有确定答案地阐释对象来创作,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去理解艺术的“不可理解”性…
如果有关于作品集创作和艺术留学的问题,欢迎私信向康石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