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十个药学专业就业方向 药学专业毕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摘要:药学是医疗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已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例如“三医联动”中就包括医药。那么对广大学子而言,药学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呢?医药代表、药剂师、医药研发、公务员/事业单位、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QA等药学就业前景、药学专业就业岗位如何?下面买购编辑和大家一起看看。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在早些年具有销售性质,如今工作仅限于向医务人员传递医药产品相关信息,并协助使用相关医药产品等。具备专业的药学知识是成为杰出医药代表的一大优势,因此医药代表是药学的对口就业岗位,是药学就业前景最好选择之一。2020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公告,其中对“医药代表”是这样定义的:代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
药剂师
药剂师根据专业可分为西药师和中药师,能够在药厂、药店、医院等处就职。药剂师是药物的专家,也是解答普通大众关于药物问题的最合适人选。药剂师负责监察医生处方的数种药物中有否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并根据病人的病历、医生的诊断,为病人建议最适合他们的药物剂型、剂量。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从业人员需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医药研发人员
药学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药品研发是以新药生产应用为核心的职业,包括但不限于原料药的制备、药效分析、制剂生产、工艺改进等研究类工作,以及新药的报批、专利申请等相关文件类工作。成为一名医药研发人员,通常需要专业的医药、生物工程等专业知识,有机合成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熟悉各种有机合成反应和机理,能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还应具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和团队意识。
公务员/事业单位
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可考取公务员或者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药监、卫生、海关都是经常招收药学专业的,工商、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也常有。买购小编建议考生重点看看药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大队这种单位,这类单位的针对性很大,但是不是每次都有招考,就需要看每年具体的招录情况,当然也可以考三不限岗位。
药品质量控制(QC)
药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仅靠方向性的战略性选择是不够的。任何药品企业间的竞争都离不开药品产品的质量竞争,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终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失。因此如何有效把控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而“质量控制QC”正是企业质量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其工作目的是以预防为主,管因素、保结果,确保达到规定要求,实现经济效益。
医药产品经理
药学就业前景:医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产品观主要是产品概念到产品创新,旨在探寻顾客的需求,按合理价格设计并提供适合的产品及相关服务,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和产品规划,从而为企业提供长期利润。医药公司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需具有医学药学知识技能、市场营销知识技能、项目管理知识技能”的复合岗位。一款畅销的药品产品,源自于精准的定位和产品经理对疾病的深入理解。
药品质量保证(QA)
随着国内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许多制药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随之,对品质监管的力度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药品质量保证QA工作人员“水涨船高”,备受重视,其薪资与专业能力、工作年限成正比。“药品质量保证(QA)”主要负责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监督,负责物料审核、产品放行、现场检查,以及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分析、改善等。
医药招商方向
药学专业就业岗位——“医药招商”的工作动向,主要是展会医药招商、电商医药招商、网站药品招商、短信群发招商、DM杂志招商等。电商医药招商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需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另外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发展,医药行业上网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专业的医药招商网站逐渐成为医药招商渠道的中坚力量。
药品检验人员
“药品检验人员”是人社部公布的一种职业,主要从事原料药、制剂等药物成品、中间产品、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检查、检验、检定、测试、分析等工作。药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该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药学专业就业岗位、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可在各大制药公司、检验检疫部门等处工作,例如在药监局下属的药检所做药品检验。
临床监查员(CRA)
国内医药研发的火热直接催生的临床试验数量的提升。从每年登记的临床试验总数来看,近年来国内每年的临床试验数量持续增加,再算上数据管理统计、GCP、药物安全警戒等相关政策的加强,直接导致了临床试验相关岗位(如CRA临床监查员)的人员紧张。临床监查员主要负责组织相关项目的临床监查,并制定相关项目的临床监查实施计划,需具有GCP证书。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对CRA人才需求最多的是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的需求量远大于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
研究声明:十大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排排榜,MaiGoo编辑仅盘点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热门岗位和就业方向,是依据整体就业趋势、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利好、行业人才供需比、媒体报道频率、网络关注指数等多个指标,并结合互联网相关排行榜综合得出。本文仅供参考,不作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