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击队员之歌

《游击队员之歌》是20世纪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吴晓邦的代表作,是以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同名歌曲创作的群舞,1938年春在山西洪洞八路军高级干部会上首次演唱,后流传全国。歌曲反映了抗日游击队的战斗生活,表现了游击队员蔑视敌人、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吴晓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一腔热血和一颗丹心交织在一起,才能产生出那样神奇的力量”,1994年被确认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

2、乘风破浪解放海南

20世纪50年代华南歌舞团在广州赶排出的歌舞剧《乘风破浪解放海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歌舞剧。解放海南岛是解放战争中最后的战役之一,也是一次最艰苦的渡海作战,这个歌舞剧及时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的整个战斗历程,鲜明地塑造了解放军战士和支援前线民工的英雄群像,在当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扬,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3、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十大芭蕾舞经典剧目之首,由同名电影改编,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这是第一部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中国芭蕾舞剧,也是中国芭蕾舞团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代表作,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在芭蕾艺术领域融合了中西文化。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截止2019年中央芭蕾舞团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外演出已经超过3000场次,写下了中国芭蕾舞史上的一段传奇。

4、鱼美人

《鱼美人》是中国舞剧中的经典之作,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为北京舞蹈学校第二期编导训练班的毕业作品,导师为苏联舞剧大师彼·古雪夫,1959年首演于北京,1979年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改编为三幕五场芭蕾舞剧上演,同年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创作、演出二等奖。舞剧通过大海的公主鱼美人与青年猎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并终将取得胜利的主题。《鱼美人》广泛吸收中国民间舞蹈素材,在表现方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所创,它的创作经验对以后中国舞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5、白毛女

不论你喜欢民族舞还是芭蕾舞,这部《白毛女》都是不可错过的经典,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朱逢博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伴唱,她那感人肺腑、独树一帜的歌声,成功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因此而蜚声歌坛。《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海内外人家喻户晓的歌曲、永恒的经典,maigoo小编虽然没有看过这部舞剧,但《北风吹》、《扎红头绳》、《喜儿哭爹》这些歌曲都是耳熟能详。

6、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舞剧之一,是自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剧,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其一经推出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此后多年此剧在全国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期间还先后到中国香港等地区以及朝鲜、日本、意大利、泰国、法国、拉脱维亚等国家,至今已演出了1800多场,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

7、小刀会

《小刀会》是中国经典舞剧剧目之一,是上海在建国十周年所创作的舞剧精品,叙述了清代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和陈阿林等人,将点春堂作为起义指挥部“揭干而起”,失败后突围出城,清兵涌入城内烧杀抢掠,豫园遭到破坏的故事。剧作以中国传统舞蹈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舞蹈、武术技巧等因素,在舞剧形式上有所创新。该剧曾在朝鲜和东欧一些国家演出,获得好评,1994年12月6日获中国文联、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等组织发起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之称。

8、奔月

《奔月》讲述的是后羿与嫦娥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1979年推出后在观众和舞蹈界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说它风格清新,手法别致,将中国古典舞、芭蕾、现代派舞蹈融为一体,在民族舞剧的创作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革新,作品坚持了从生活、内容、人物思想感情出发的创作原则,并对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被称为是继《丝路之雨》后又一舞剧明珠,是公认最好看的经典舞剧之一。

9、云南映象
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云南映象》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经典舞剧剧目。它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该作品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编导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优秀表演奖,而且杨丽萍荣获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是内地2005年度惟一一位获得该奖的人。

10、五朵红云

《五朵红云》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舞剧之一,舞剧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海南岛黎族人民从1943年到1944年的斗争史诗。剧中的舞蹈大部分采用了跳鬼、打柴舞、钱铃双刀舞等黎族民间舞的素材,结合运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舞、苗族舞和外国芭蕾舞的舞汇创作出来的。舞剧的音乐也吸取了“五指山上五条溪”、“罗呢调”等黎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全剧民族风味较浓。舞剧进行中每一幕还有几段配歌伴唱,词、曲、舞结合得很紧,发扬了我国古典戏曲中载歌载舞的特色,对突出舞剧的思想感情,加强戏剧效果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