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位状元施肩吾,引得两县争夺,其还有更大功绩彪炳史册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在民国废除科举制度以前,每年的状元可是风云人物,不但意味着荣华富贵指日可待,锦绣前途就在眼前,而且作为天之骄子,人人钦羡,并且同乡同县,都会产生与有荣焉的感觉。

历史上状元虽多,据统计有名有据的近600人,然而仅仅有贺知章、王维、郭子仪(武状元)、吕蒙正、文天祥、杨慎等少数几人颇有建树外,其他寂寂无名。状元是科举制度的产物,人为因素较高,然而毕竟优中选优,并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平步青云,因而在民间受到人们热捧,是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于是许多关于状元的杜撰故事就此诞生。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就拿传统戏曲来说,状元和驸马是相连在一起的,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而所有的曲目都是某举子家庭贫寒,然后寒窗苦读,最后高中状元,或者迎娶公主,或者明镜高悬斩杀奸贼之类,在民间影响深远。以至于周星驰的搞笑电影有一句台词:“我丈夫要武功盖世,状元之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做不做得到呢?”,这代表了当时不少少女的怀春梦。

其实据考据,历史上仅仅有一位状元驸马,那就是唐代会昌二年(842年)的状元郑颢。由于面目英俊,被唐宣宗看中,由白居易堂弟宰相白敏中(也是状元)作伐,不顾郑颢已经前去迎娶卢氏女子,强令追回,把万寿公主下聘给郑颢,并封为驸马都尉。郑颢于是非常痛恨白敏中坏自己姻缘,在宣帝面前多次告状,然而宣帝并不以为意,可是二人关系难以调和。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除了状元驸马,关于状元籍贯和故乡争论的,更是有不少,这和千百年来各地争夺名人一样,正如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旦有名人圣贤或者状元之类,好像意味着人杰地灵。事实上也许那位名人生前穷困潦倒,丧魂落魄,无人问津,无人关心,雪中送炭是没人做的;然而只要出了名,锦上添花是跑不了的,这大概是国人的弊病之一吧。

本文的故事就是唐代的一位“状元”,著名诗人施肩吾,因为中了状元,被两个县争夺,还打起了官司,究竟怎么回事?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梗概。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睦州(今浙江省杭州)人,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中唐著名诗人和道家,开创澎湖列岛第一人。

在传说的故事中是这样的:“施肩吾作为杭州第一位状元,高中后,新城、分水知县分别派出得力衙役,千方百计探听京城报喜大员到来的消息。一日,两知县都确知京城大员到来的日期和路线等重要消息。新城知县马上在渌渚搭建彩牌,准备迎接报喜大员,而且还搞得十分隆重。”

“当然这一切是瞒不住分水县的。分水县在报喜大员到来之日,亲率官员摸黑乘船,很早到了窄溪迎候,准备在渌渚的前一站,将大员截走,来个既成事实。殊不知,新登县却由陆路步行,在桐洲沙(在窄溪前几站)将报喜大员接到了新城。至于渌渚搭建彩牌那是虚晃一枪罢了。上了当的分水县令一气之下,便上告说新城县抢了分水的状元。而新城县一口咬定施肩吾是新城人。双方各执一词,绝不相让。”

“那么,两位知县为何要如此处心积虑地争夺这位施状元呢?原来当时的朝廷,为了鼓励各地多出人才,作出一条规定:‘凡高中状元的县,县官可连升三级,该县百姓可免税三年,以示奖励。’因此两知县都互不相让,争斗不息。后来,一直争到京殿,还是皇帝做了和事佬,两知县俱升迁,两县百姓也都免了税。”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以上是百科故事,当然,如果要看成故事来讲,非常有趣味,可谓皆大欢喜。可是如今关于施肩吾的归属地,桐庐、富阳等地依然在争论不休,因而觉着有必要考证一下,我们就先拿故事作为开端。

首先,在当时新城和分水两县争论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因为不管在唐代,还是以后宋元明清,每个举子在参加考试前,都是由地方官先行勘验。唐代举子有两种,一种是国子监、太学等选送的“生徒”,一种是有地方州县解送的生员,俗称“乡贡”,因而在考试前就已经对籍贯进行严格审核,不会出现中举后不知道是哪个县的情况。

其次,历代以来,从来没有举子中了状元后,地方官连升三级或者地方百姓免税的记录,而仅仅是本人成为秀才后就可以免税赋。因而以上故事只能是故事,不能是真实事情。当然,如果因为籍贯问题打官司,还打到京城,惊动了皇上,不但不可能,如果真有其事,那么会处罚掉一大批官员,以科场作弊论处,也不会有奖励之类。

第三,最主要的是,施肩吾从来没有中过状元!查找历史资料和各种记载,从来没有关于施肩吾中状元的说法,而且两唐史并没有关于施肩吾的传记,最早记载施肩吾的为唐末王定保的小说轶市集《唐摭言》:“施肩吾,元和十年及第。”,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中载:“施肩吾辈为诗奇丽,冠于当时。著《百韵山居》诗,才情富瞻。”,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二:“施肩吾,为诗奇丽”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唐摭言》属于小说一类,关于施肩吾是元和十年(815年)及第,没有说明是状元,并且历史上关于元和十年的科举资料缺失,而前一年元和九年(814年)是历史上“连中三元”之一的张又新状元,元和十年却没有记载,因而无法证实。

那我们看另一种记载,在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肩吾,字希圣,睦州人。元和十五年卢储榜进士第后,谢礼部陈侍郎云:“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不待除授,即东归,张籍群公吟饯。”。《唐才子传》虽然也有不少错误之处,然而大多都是比较严谨的,况且没有其他材料佐证,因而我们分析施肩吾是不是元和十五年中举。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我们依据施肩吾的一首诗来判定,其是元和十五年中举。那就是施肩吾有一诗词遗句《嘲崔》:“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这说明施肩吾和崔嘏是同年进士,并且当年共有二十九人中举,崔嘏因为忙了一目,用珠子代替,因而施肩吾作诗“五十七眼”相嘲,大概二人关系应该很好,否则是很失礼的。

关于崔嘏中举,在宋代史料《册府元龟》卷644《贡举部·考试二》有记载,长庆元年(821年)甲申,“前乡贡进士姚中立、李躔、崔嘏并可秘书省校书郎”,可以证明崔嘏是元和十五年中举,并且授予校书郎为进士常见官职,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中举后被任命为校书郎。因而这首诗可以佐证施肩吾为元和十五年(820年)中举,然而却不是状元。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那么,元和十五年状元为谁?那就是辛文房《唐才子传》中的“卢储榜”的卢储。卢储中状元的故事,不但真实,而且还比施肩吾更有趣,这在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有记载,大意为,当时大臣李翱任江淮郡守(事实上为职方员外郎),卢储向其投卷,求其荐举,李翱以礼相待,有事外出,将其诗文置于案上。李翱长女刚及笄之年,来此间偶阅卢卷,爱不释手,连阅数遍,对侍女说:‘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刚巧回到室外,闻听此言深以为异。过了一会儿,便命下属到邮驿向卢储表明招婿之意,卢先是婉言谢绝,一个月后又应允。第二年果然状元及第。

卢储中了状元之后,作《催妆诗》曰:“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卢储到了官舍,迎娶李翱女儿,有庭花开,乃题曰:“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于是计有功感叹道“人生前定,固非偶然耳”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可是诸位并不知道,据《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李翱传》记载,李翱“十五年六月,授考功员外郎,并兼史职。”,意思是元和十五年卢储中状元之年,李翱是吏部主管天下贡举的官员,其中有没有营私,这就很难说。不过李翱女儿能够预测出卢储中状元,可见也是非常有才情,如此美满婚姻,令人钦羡。

卢储中状元是闲话,我们是为了证明施肩吾不是状元,那么,为何被宣传说为是状元呢?这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唐代对状元并没有像宋元明清那样重视,因为人数少,因而所有人都是状元,第一名被称为“状头”,后代以状元名字说明是哪一榜,比如施肩吾中的是卢储榜,二十九人都是状元,因而这是后代说施肩吾是状元的主要原因。

再就是,近些年随着名人热,不少地方对名人极尽夸张和赞誉,有些文章也不予考究,拿来就用,因而对于唐代的状头和状元之分故意予以模糊处理,这也是施肩吾被称为杭州第一状元的原因之一。然而考据历史所有记载,首先是民国以前的历史资料,都是说施肩吾为元和十五年进士,并非状元,状元一说是近些年才出现。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施肩吾虽然不是状元,可是其诗词文赋以及文化影响不弱于同科状元卢储。卢储只是流传了一个故事和几首诗词,而施肩吾却传世诗词多达一百多首,还有关于道教的论述文章,以及开发移居澎湖列岛等功绩,因而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缅怀。

施肩吾的诗词,后代评价均为“奇丽”,《唐摭言》:“尝赋闲居遣兴诗一百韵,大行于世。”,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中载:“施肩吾辈为诗奇丽,冠于当时;著百韵《山居诗》,才情富瞻。”,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二:“为诗奇丽,著百韵《山居诗》,才情富赡。”,《唐才子传》:“早尝赋《闲居遣兴诗》一百韵,颇述初心,大行于世。”,而观施肩吾诗词,名副其实,比如著名的绝句《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等等,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施肩吾虽然才华横溢,可是却因为出身不高,朝中无人以至于仕宦受阻。在唐代中举不代表能做官,比如中了进士还需要经过吏部铨选,若是无人很难得到实授。韩愈就是如此,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数次参加科举,直到贞元八年(792年)才中举,然而连续三年参加吏部的铨选均失败,“四举于礼部才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三次上书宰相斗没有得到回音,直到最后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才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可谓艰辛。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

而施肩吾相比韩愈,更为艰难,四十一岁中举,朝中无人,虽然其间也曾上书,说明自己的境遇:

《上礼部侍郎陈情》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然而,正如韩愈一样,在没有赏识的官员推荐下,上书是没有用的,于是施肩吾不得不东归,诗人张籍和施肩吾交好,在韩愈不断推荐下,长庆二年(821年)仅仅是国子监博士,也帮不上忙,于是临别之际,赋诗宽慰,《赠施肩吾》:“世间渐觉无多事,虽得空名未著身。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施肩吾回归故乡后,应该是看破红尘,于是崇尚道教,隐居到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修道,期间著有《西山集》、《闲居诗》、《养生辨疑诀》等著作,成为当时著名的道人。《唐摭言》评价:“以洪州之两山,乃十二真君羽化之地,灵迹具存,慕其真风,高蹈于此。”

虽然施肩吾一心修道,然而当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施肩吾修仙成道自然难得清静,于是带领族人前往东南,寻找理想中的仙境,这就是现在的澎湖列岛。面对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施肩吾激动之余,写下了《迁澎湖诗二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牛犀照盐水。”

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施肩吾的考进状元故事(还原施肩吾一生的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施肩吾和当地居民一起捕鱼开荒,开发澎湖,并把他家乡先进的耕作、养蚕、纺织、建筑等技术等带到了澎湖列岛,而且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学为澎湖的文化发展埋下了坚实的种子,于是,他在著名诗人、道家之外,又获得了一个同样了不起的称号——开发澎湖第一人。(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如今,在内地施肩吾虽然以诗词和修道略为知名,关于其开发澎湖列岛缺少有记载,然而在台湾列岛,施肩吾却赫赫有名,清代的《台湾通史》、《澎湖厅志》以及近现代很多历史资料都有关于施肩吾的事迹记载。以此看来,施肩吾虽然不是状元,然而却以诗词奇丽著称,以道家著名,并且是两岸血脉文化紧密相连的见证人和传播者之一,值得我们永远缅怀!